第三章 城市夢,望天打卦 1、廣州港駛出一個「李寧」

上個世紀80、90年代,廣州身處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盡得先機,因此,人們在這裡也很容易「搵食」。但是,近年來的廣州,光景卻不如從前,南下的人們又重新北上尋找廣闊的天地。縱觀廣州的經濟、文化歷史,廣州似乎都只是一個「港口」,是「下海」的人重新起航的「港口」,是小企業為拓展疆土暫時停靠的「港口」,是外國先進思想登陸的「港口」。最終,還是從這個港口出發尋找更廣闊的天空去了。「體操王子」李寧就是這些人中的佼佼者。

李寧在黯然退役後也是從廣州重新轉型踏上了經商之路,廣州接納了他,卻不是成就他的地方。因此,廣州更像是一個跳板,而非一個領獎台。

李寧的成名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全世界的媒體和觀眾看到了東方『體操王子』的出世。在全部7個項目的比賽中,他橫掃千軍,接連將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單杠和個人全能6塊金牌收入囊中。這一次,李寧果然一舉打破了蘇聯選手連續五屆取得世界盃冠軍的神話。李寧『一人獨得一次比賽中7個項目的6項冠軍,創造了體操歷史上空前的奇蹟,至今仍無人能夠打破這個紀錄』。當年的世界體壇轟動了,誰也沒有料到東方這塊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個19歲的體操奇才」。那年,他讓整個中國都為之沸騰。從此,李寧被人們譽為「體操王子」。世界體壇轟動,各國媒體都開始報道這位「中國王牌」、「體操大王」、「小飛人」。2010年,李寧在接受《經理人》雜誌採訪時說,「(得獎後)回到廣西,那裡幾乎是傾城出動,我坐在一個敞篷車裡,到處都是歡呼的人群。我很享受,覺得人生不可能再有第二次了。」

但是,4年之後的漢城奧運會,他卻從吊環、鞍馬上摔了下來,那「讓人有點緩不過來」的一摔與之後無味雜陳的一笑使得他從「英雄」成為了「罪人」。回國後,有人甚至給他郵寄去了「上吊的繩子」和「子彈」。李寧後來說,「我喜歡笑,這是一種性格和態度。」但那個年代的中國剛剛從封閉狀態解脫,到處充滿了急需揚眉吐氣的渴望,「人們需要冠軍,不需要體育」。

離開賽場,落寞的李寧坐在奧運村外面的草坪上說:「以後就退役了,我的運動生命就終止了,我就永遠無法彌補這個損失了。」那麼,未來的路在何方?

一般而言,地方體委都希望本地的著名運動員退役後回家鄉擔任體委副主任,廣西體委已經對李寧發出了擔綱副主任的邀請。這是一個穩妥且順理成章的選擇。還有另一條老路就是當教練,也有很多退役的冠軍運動員會選擇這條道路。國外也希望李寧去擔任他們國家隊的教練。但是,這兩種選擇對李寧而言都顯得保守了。對於李寧而言,比其他著名運動員退役時多出來的一個選擇是,加盟演藝界。他對演出挺有興趣,也隱隱地希望自己能夠往演藝事業上發展。不過,這個選擇雖然快樂卻缺乏足夠的智力挑戰,所以最後也未能進入李寧的視野。

他回憶,「當時,我原本最有可能去做總教練或者選擇當官,但我一生氣,一拍屁股就走了。」李寧最終選擇的是經商,引路人正是他的忘年交,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李經緯。1984年,當李寧叱吒體壇風雲的時候,也正值李經緯這個酒廠廠長憑著一紙飲料配方,開發出一款橙黃色的飲料——後來響徹中國的健力寶的時候。李經緯建議他:「我覺得你是不是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想得深一點,跳出運動員退役後不是出國就是當官的模式,重新設計一條道路,並讓它也成為一種模式?」

後來,李寧說,「那時候,我特別崇拜他。」而且,在李寧的心裡也隱藏一個夢想,那就是:「當運動員時,每次在國外比賽,自己常常因為穿著外國的運動服而被誤認為是日本人、韓國人,甚至台灣人、香港人,那時我就在想什麼時候我能穿著中國人自己的運動服出現在國際的賽場上。想法很簡單,也不知道最終會如何。」於是,李寧便以此作為自己的夢想與自己的興趣,通過在李經緯身邊去實現「做一個中國自己的品牌」。

當然,李經緯覺得「李寧年輕、聰明、人品好」,他對李寧的態度,就是「把他扔在游泳池裡,讓他自己去學。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員,不行的時候,再伸手拉一把。然後我再放開,再看。幾次下來,李寧就會游得比我好,超過我。」

1989年4月,春意漸濃的廣州,在無數鎂光燈和快門聲中,李寧從李經緯手中接過了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的聘書。初到健力寶的李寧主要分管公關宣傳、市場策劃等工作。憑著一種天生的直覺,以及多次出國比賽所培養出來的眼界,李寧提議健力寶應該拍一條有衝擊力、富於體育動感的廣告,並且由他親自出演。這個建議,連同在當時屬於天文數字的60萬元廣告費,得到了李經緯的全力支持。廣告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掀起了巨大效應。這一年,健力寶的銷售額增加了3000萬。

後來,李寧便向李經緯提出想辦一家體育服裝廠,並希望由健力寶投資。但也許當時的李經緯已經隱隱意識到健力寶自身產權不清會留下後遺症(因為體制原因,健力寶雖然由李經緯一手創辦,但在資產上依然屬於三水市政府的國有企業),便委婉地建議道:「如果能夠引入外來資金,就不要全部用健力寶的錢。」隨後,他陪著李寧一同尋找投資。1990年,一家新加坡公司同意出資,就這樣,由三方共同投入的中新(加坡)合資健力寶運動服裝公司掛牌成立,李寧出任總經理。經過緊張的施工,不到八個月,一幢5000平方米的廠房在三水市竣工了。屋頂上,一塊由三個字組成的巨大招牌異常醒目:李寧牌。自此,一個有6個英文字母組成的中國商業神話便開始了……

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身穿白色李寧牌運動服的李寧作為運動員代表,莊嚴地從藏族姑娘達娃央宗手裡接過了第11屆北京亞運會聖火火種。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北京亞運會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國際大型綜合性比賽賽事,而李寧則是中國第一家贊助國際體育比賽的本土體育品牌。為了拿下亞運會火炬接力傳遞活動的承辦權,李寧拿出250萬元,但他獲得的回報是,有2億人直接參与,25億中外觀眾從新聞媒體知道了李寧牌。

此後,李寧牌發展得愈加順利,每年的營業額都以100%的速度增長。在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李寧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當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穿著印有鮮明logo的李寧牌運動服出現在開幕式上時,李寧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他回憶道:「那一刻,我體會到了此生最大的榮譽,那種成就感超過了我以前所獲得的所有獎牌的總和。」

但是,他也清楚地明白:「1990年我抓住了歷史的機遇,此後也確實是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我的影響力帶動了品牌的競爭力。但是那只是一個階段,畢竟我的影響力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當年的女排精神、我們那一批運動員的拼搏精神確實激勵了一代人,但是那些都是超越競技體育本身的榮耀。面對未來的競爭,我肯定無法再依靠那種影響力去幫助李寧品牌贏得更多。」

1991年到1994年期間,李寧繼續走贊助體育活動的路線,並開始了多元化產品嘗試,李寧運動服、李寧鞋,甚至李寧皮帶、李寧領帶等,產品不一而足。雖然李寧公司1993年就有了贏利,年營業額以近100%的速度增長,但是在李寧的心中,有一個永遠的結,那就是「孩子的身份」——李寧公司是健力寶的全資子公司,而健力寶的控股股東是廣東三水縣政府,是國有資產。在李寧心中,他更希望公司朝著現代企業模式發展。這在當時看來並不易,起碼有兩個核心問題必須解決,一是對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另外一個是將李寧商標從健力寶中分離出來。

1994年初,在證券報一個記者的引薦下,李寧同有著「中國股改第一人」之稱的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劉紀鵬見面了。劉紀鵬從1988年開始即進行企業的股份制諮詢,從他多年關注企業改制的經驗來看,李寧公司的產權不清這對於李寧今後的發展將是致命的,他極力鼓動李寧脫離健力寶。

李寧當然知道這時的健力寶之於李寧(公司),如同母親的胎盤之於成熟了的嬰兒,價值使命已經完成,但在李寧心中,李經緯對他有再造之恩,如同他的再生父母,他怎麼可能去背叛李經緯?對於劉紀鵬的建議,李寧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如果脫離健力寶,別人會不會說我忘恩負義?」

而在劉紀鵬看來,作為國有企業的健力寶並不屬於李經緯而屬於三水市政府,在日後的產權分割上必然存在無法想像的阻力,作為健力寶的子公司,李寧與其在一條前景不明的大船上航行,不如現在抽身自立門戶。於是,劉紀鵬則反覆對李寧闡明產權不清的利害關係,勸他說:「你只是脫離健力寶,並不是脫離李經緯,健力寶並不完全等於李經緯。」最後,性情爽直的劉紀鵬甚至拉開椅子站起來,對李寧說:「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