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城根下的代價 2、社會是個圈兒

北京城內濃重的等級觀和圈子意識,決定了人脈關係、社會背景,以及在這座城裡生存的重要性。沒有這些,你照樣可以在城裡喘氣,但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上氣不接下氣。

正因為看透到了這點,所以駐京辦在北京城裡盤根錯節地生長,像吸取日月精華的老藤精,終於找到了修鍊的福地。

而城裡的這項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也在民間大行其道,上學、就業、陞官、發財,甚至購買特價票,大家都正兒八經地擠向「後門」。所以「高幹子女占超億元富豪人數91%」的新聞是假,誤導大眾的「意識」卻是真。

北京城內出現貧富懸殊的階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階層板結化,下層向上流動的空間越來越小,甚至被所謂的「潛規則」堵死。

2010年1月19日北京城患上了重感冒。因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規範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出台了——中央這道「撤銷駐京辦」的猛葯,讓那個原本上下順暢的「交際系統」噎住了。而這個系統的龐大,也讓這道指令尤為引人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北京,除52家副省級以上單位的駐京辦之外,還有520家市級單位駐京辦、5000餘家縣級單位駐京辦。如果加上各級(主要是省)政府部門設的聯絡處(或辦事處)各種協會、國有企業和大學的聯絡處,各種駐京機構超過10000家。

不僅數量龐大,駐京辦的能量也是不容小覷。「在一定程度上,駐京辦對北京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北京一位學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駐京辦的投資和消費能力驚人,無論是從房產還是到餐飲、娛樂、旅遊,對北京經濟的作用不可忽視。」

一般來說,級別越高或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其駐京辦就越氣派,以各省名字命名的幾乎都是星級大酒店。駐京辦的情況雖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有好車、好房,編製和資金也相當充裕。據國管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僅52家省級駐京辦就有工作人員約8000人,其中機關約1300人,所屬賓館、飯店、招待所約6700人。「再加上各省廳局、地、市縣以及各地企業駐京辦人員,會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有關專家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駐京辦每年的經費保守地按100萬元計算,所有駐京辦每年需要的全部經費就在100億元以上。」2006年4月2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當記者問到北京房價高位上漲的原因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說:「除了其他原因外,還有奧運會的影響、總部經濟的影響,還有駐京辦事處的影響等等在裡面。」駐京辦對北京GDP的拉動,可想而知。

華東某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向媒體透露說,從某種意義上講,「駐京辦」已成為地方政府和黨委的駐京「大使館」,其工作人員的「牛氣」,以及他們在京城巨大的活動能量和對派出地經濟發展的影響,一般人根本無法想像。

有這麼一個極端的例子。2002年5月12日下午3時40分左右,北京高富水大爺親身驗證了「駐京辦」的「牛氣」——被一輛車弄翻在地不要緊,還被肇事者一通猛揍。這位「牛氣衝天」的肇事者一邊打人一邊叫囂:「你知道我是幹什麼的嗎?」這位主兒之所以敢這麼「牛氣衝天」,是因為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某省交通廳駐京辦工作人員。

這個「駐京辦」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在北京城裡具有如此威力?它的能量來源是什麼?要回答這一連串問題,就必須想弄清楚駐京辦在「天子腳下」折騰啥。

實際上,「駐京辦」人員類似的優越感,普遍來源於他們的「神通廣大」。他們有自己「聯絡圖」,終日穿梭於國家各部委機關及北京市有關單位之間的駐京機構之間,關係網縱橫交錯。這就是他們的威力——人脈關係。

「跑部」是各地駐京辦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能給家鄉多爭取到一些資金、項目,很多駐京辦派專人負責收集有關部委準備投放項目、資金的信息,然後迅速開展「公關」,有的甚至進行利益輸送,收買人心。「對於一些項目資金,在條件相當的情況下,給誰都可以。這個時候,就得看哪個駐京辦的能量大了。」四川省某市駐京辦主任說,「我們市長是全國人大代表,一般來說,他來京參加『兩會』,都要到駐京辦住上一兩天,出行車輛、隨從人員以及往返行程,包括要見上面哪位領導,準備送點啥,都得事先打點好。我不但回不了老家過年,相反比平時更忙碌了。」

各「駐京辦」之所以神通廣大,與其平時苦心經營分不開。每逢年節,各「駐京辦」都要把當地領導請到北京,廣邀有職有位的「家鄉人」,舉辦盛大的「迎春團拜會」、「同鄉會」、「聯誼會」,其目的只有一個:聯絡「老鄉」之間的感情,編織和擴大在京關係網。

對此,山東省某市駐京辦主任分析,「這幾年,儘管國務院要求各部門減少審批手續,把一些不必審批的項目改為審核、備案制,但實際上,除那些無關緊要、早就過時的審批項目被廢除了之外,那些『含金量』高的並沒有廢除。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不『跑部』就辦不成事。」

要構築這張巨大的「關係網」,就必須「迎來送往」、「溝通上下」,這中間產生的消費佔了我們之前提到的那100多億元「經費」的絕大部分。各種腐敗也就在這個過程中滋生。在一些震驚全國的腐敗案件中,也多有駐京辦工作人員的身影,比如河北省李真案中的河北省駐京辦原主任王福友、成克傑案中廣西駐京辦事處原副主任李一洪、瀋陽「慕馬案」中瀋陽駐京辦原主任崔力。

說了這麼多,其中的利益糾葛,實際上早已大白於天下——「駐京辦」,問題的關鍵一開始就擺在你眼前了,著力點就在那個「京」字。為了哪門子原因,各省市機關都要派遣小分隊潛進北京城來,而且還在城裡「橫衝直撞」?不就是為了這個「京」字嘛!

「駐京辦對整頓的抵觸情緒比較大,普遍認為是中央政府的資源配置權力過大才導致了各級駐京辦的激增和腐敗問題層出不窮。」

資料顯示,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各類轉移支付補助7330億元,加上稅收返還和一些體制性補助,用於推進地區均衡發展的資金超過1萬億元。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作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目前參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部門多達37個。一些僅10萬元左右的項目也需要到相關部委去審批。相關部委控制著項目資源,在分配時卻缺少以法律為基礎的制度依託,使得轉移支付因缺少科學的法規依據和合理的分配標準而加大了隨意性和盲目性,權力尋租成為可能。

事實上,一些中央部委的目標只在於把這筆錢分下去,對當地實際情況考慮不多,許多地方不管項目最終能否建成,只管向中央爭取到錢,而由此,轉移支付演變成「要錢」和「分錢」兩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轉移支付固有的功能。

隨之而來是中央部委審批許可權的增大和各駐京辦不遺餘力的「跑部錢進」。「對於一些項目資金,在條件相當的情況下,給誰都可以。這個時候,就得看哪個駐京辦的能量大了。跑得勤和會暗箱運作的,就能獲得蛋糕中最大的那塊,其背後自然是權與錢的干預與運作。」一位市級駐京辦主任說。

中央有大把的錢要分給地方,但鎮守中央負責分錢的「老子」太多,而且怎麼個分法他們不懂不想懂,也沒人管,於是「小子」們只能各顯神通,票子、車子、房子和女子,大把捧上。

難道一定要採取這種非常規運作模式嗎?前門不能進,非要走後門嗎?

廣東省某市駐京辦主任答曰:「現在地方政府要批項目,拉經費,不與中央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好關係,怎能有所作為?」

諸位可看明白了?人家主任說得明明白白——在北京辦事,沒有關係,「怎能有所作為」?人脈關係,是北京城裡的巨大暗流,在這座中央之城的「下水管道」里洶湧澎湃、神出鬼沒。

有人總結說,在金庸的小說里,一個小青年成長為江湖領袖,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出身名門或名人之後(例如郭靖是江湖義士郭嘯天之子,而郭嘯天又是梁山泊好漢郭盛之後,張無忌是武當七俠之一張翠山之子,袁承志是抗清名將袁崇煥之子,陳家洛則出身於海寧巨宦陳家);(2)聯姻(例如郭靖娶妻黃蓉,五大頂尖高手之一東邪之女,張無忌娶妻趙敏,蒙古郡主);(3)結交高層次的江湖人物,也就是某種意義上的裙帶關係(楊過,他的監護人是武林盟主郭靖,乾爹是西毒歐陽峰,有一段時間還跟金輪法王打得火熱,這幾位可都是一等高手。張無忌就不用說了,罩他的人是幾百年才出一個張三丰)。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在江湖上混出個人樣,就得出身好,即使「先天條件」不佳,也要趕緊後天彌補,趕緊找些出身好的人與己為伴,打入其內部。否則,前途堪憂。這讓人聯想起網上的一則新聞,首先聲明,這事和偉大的北京無關,這種事情怎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