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傳奇

顏石泉

我一直認為,中國最重要的本土經濟學是遷徙經濟學,遷徙是一種因不滿足而產生的追求。一個人的遷徙是一個人的追求,而整個國家的遷徙則代表著整個國家的追求。在這個追求中,蘊含著所有價值觀的改變,這種改變最終形成了經濟學。中華民族跨世紀的遷徙幾乎持續了一個世紀: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戰爭開始,雖有慘痛的失敗,但爭取、尋找、背離家園和最終的傳奇始終是主旋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風起雲湧的上山下鄉知青運動事實上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1977年恢複高考,年輕人開始了新的與過去不同的遷徙。然後是「孔雀東南飛」:經濟特區的建立,讓學有所成和有志向的年輕人奔向深圳、奔向上海、奔向北京、奔向廣州和海南……

每年,有超過1億的年輕人為尋找自己的傳奇告別家鄉;每年,有超過中國總人口接近15億流量的人口在春運期間大範圍往返。這種總量巨大的人口流動,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曾有過,而在中國卻在和平時期且年年如此。

從來也沒有哪一刻,中國人是如此渴望成為傳奇。

這種中國獨有的遷徙經濟學為中國經濟注入了巨大且持續不斷的活動,推動了中國經濟30年超高速地發展,而也由於遷徙的不斷,因而發展將依然,這是西方經濟學家所不能理解的。

本周公司將三本套的《逃離北上廣》送到我案頭上的時候,我想到最多的關鍵詞是遷徙和傳奇。沒有遷徙就沒有傳奇,這就是中國經濟。那麼《逃離北上廣》是否會偏離了遷徙的主題,並從而失去傳奇的結果呢?這是思考的重點。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傳奇,這話是李寧說的。出自其口,尤其令人感嘆與信服。

2010年的李寧,鬢角花白頭髮稀疏,身材微微發福。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的那一幕:他從空中落下,沒有站好,全場驚悚。李寧抬起頭,臉露笑容。1992年,我隨中國青年報刊代表團去廣東採訪,在三水市廣東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的辦公室見到李寧,他顯得內向而不擅言語。李經緯說,他助李寧以自己名字做體育服裝。

而今,李經緯的健力寶已不復存在,老人為此付出所有,傳奇終止。而李寧的服裝品牌已發展到僅次於耐克,並向耐克發起挑戰的程度。

或許更多的80後年輕人並不指望自己成為像李寧那樣的傳奇,認為李寧成為運動員的傳奇已足夠令人稱讚,成為企業家的傳奇已有些令人不可思議,無法效仿。但其實:

一個農民工,拚死努力,定居城市,是一種成功。如果定居一線城市,就是一種傳奇;

一個偏遠地區的大學畢業生,在上海的全球500強外企中,找到一份類似杜拉拉們的工作,也應當被視作傳奇;

一個有志於仕途的政治系畢業生能榮升到北京的國家級部門,當然會被視作仕途亨通,傳奇降臨了;

在北京、在上海、在廣州、在深圳,安營紮寨,工作順當,對於您更年輕的過去來講,都是一種傳奇。

傳奇緣於遷徙。與遷徙相對的是保守和等待,這種方式相較於遷徙來說,要消極得多。遷徙因其主動性而獲取的機會就多,因而產生傳奇的可能性就大為提高了。

然而,「逃離北上廣」因其逆向思維而讓人吃驚,因為持續30年的潮流是奔向「北上廣」的,它是偽命題嗎?對於繼續尋找機會以實現傳奇的年輕人來講,由於「北上廣」的人滿為患,機會減少、門檻變高,「逃離」當然就不是個偽命題了。因為,有人捷足先登!在確信無更多機會後,其實「逃離」就成了一種新的遷徙。同理,機會與傳奇都在遷徙之中。何況,價值觀繼續在變:

住在北京王府井邊上,一定比住在蘇州的獨墅湖岸邊上好?

住在上海靜安的南京西路,真的強過住在珠海的情人大道旁?

住在廣州天河,真的強得過住在昆明洱海湖畔?

住在深圳的羅湖區,好得過杭州的西溪濕地?

未必!未必!未必!未必!

即使北京有後海,那後海已被泛濫的人群污染到不適宜居住;即使上海的南京西路依然擁有繁華的購物場所,但這樣的場所並不適宜你把家安在街兩旁的樓上;即使深圳羅湖的橋邊一腳就可以去到香港,但現在去香港的路便捷又通暢,不必家居羅湖;廣州二沙島也已被炒到天價,而如同二沙島景色的地段其餘城市太多太多……

城市其實已發展到無差別時代,天安門、外灘、羅湖關口離你有多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尋求何種傳奇,這些標誌性地點與你的傳奇是否有關。

所以,逃離北上廣,沒什麼不好!遷徙是國家經濟的發動機,也應該是你傳奇的發動機。

2010年10月8日於上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