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士風流 許攸:我跟丞相是同學

許攸,字子遠,河南南陽人,跟袁紹、曹操是同學。

起初,三個人玩得特別好,趴在一張課桌上念書。有什麼好吃的分著吃,有什麼好玩的一起玩。他們關係很鐵,常常一起帶劍在街上逛盪,年少氣盛,酷酷的樣兒。

可是有一好,就會有一惱。後來,他們的關係出現裂痕了。

倒不是許攸有什麼鬼,主要是袁紹跟曹操起了矛盾。兩人互相不服誰,都覺得自己有背景,有本事,都想做老大,以自己為中心。尤其是袁紹,認為自己是名門望族,出生在四世三公的家庭,身世顯赫,你曹操不過是宦官收養的野小子。還有,袁紹看不起曹操的相貌,曹操長得丑,個頭不高,皮膚黝黑,而袁紹是英姿偉岸,派頭十足,是標準的美男子。

曹操呢,也看不起袁紹,認為袁紹空長一副好皮囊,雖然外表長得好看一點,聲音好聽一點,排場拉得圓一點,其實內心空虛得很,花里胡哨的,沒什麼真正的學問,真遇到大事,就暈菜了,屬於好謀無斷的主兒。再說了,你袁紹出身也不怎樣,不也是從小就過繼給叔父的嗎?母親還不是正室,是小妾。

兩人還互相疑忌。袁紹總覺得曹操背著他幹了什麼,曹操也總覺得袁紹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所以他們明著很和睦,暗著相互掐。

有一回,兩人在一起玩,碰到村裡人家舉行婚禮。這兩人看人家娶親高高興興樂樂呵呵的,心裡有些不平衡,不由得動了壞心思,趁著人家吃喝玩樂的時候,到庭院里大喊,抓小偷,抓小偷呀!院里的人聽到喊聲果然鬧作一團,連新郎也跑出來找小偷。兩人趁此機會,溜進洞房,把新娘給劫走了。

大夥找了半天小偷,也沒找著。新郎回到洞房一看,嚇壞了:新娘沒了。趕緊告訴家人,一起尋找,袁紹身材高些,力氣大些,背著新娘子跑,曹操在後面護著。慌不擇路,袁紹居然陷進灌木從里,怎麼也掙扎不出來。曹操不僅不來相救,反而大喊了一聲,小偷在這裡!喊完了,自己先跑了。袁紹一急,也不知哪來的一股勁兒,「騰」地衝出荊棘,扔下新娘,飛似地跑了。

事後,袁紹埋怨曹操見險不救,還出賣了他,只顧自己逃命。曹操狡辯說,本初兄,我哪裡是出賣你,我是讓你起急,激發你的潛能,讓你跑出來,如果我不喊這一聲,你早被人家抓住了。袁紹想想也覺得有道理,但心裡還是不爽,覺得曹操是在耍壞。

兩人矛盾越深,爭鬥得越厲害,越是想把許攸拉到自己這邊來,希望許攸幫自己說話,成為自己的人。許攸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很難受。

曹操不在的時候,袁紹會對許攸說,曹操這人陰險狡詐,不地道,跟他相處,你要注意呀,將來你會吃他虧的。袁紹不在的時候,曹操會對許攸說,袁紹這人非常虛偽,外君子內小人,你要遠離他,將來你跟他相處,會吃虧的。

許攸這個人脾氣好,無論誰說誰的壞話,他都認真地聽,笑眯眯的,聽完了,還會打圓場。其實在他心裡,他是向著曹操的。因為他長得也很馬虎,醜人總是願意跟醜人在一塊兒,不願意跟美人在一塊兒,作陪襯。再說,袁紹雖然對他很好,但舉止投足間,有貴族氣,不是太隨和的。而曹操則隨和多了,可以毫無顧忌地開玩笑。

比如,許攸喜歡叫曹操「阿瞞」,「阿瞞」是曹操的小名。

小名,一般是長輩才叫的,可是許攸是同學,平輩人,怎麼能亂叫小名呢?可曹操一點都不生氣,反而樂樂呵呵的。許攸很高興,覺得曹操沒把自己當外人。袁紹就不行,很講規矩,很講禮儀。不亂開玩笑,更不能叫小名了。

所以,背地裡,許攸跟曹操走得近些。兩人經常在一起談論志向。許攸的志向是什麼呢?他說,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個州郡。曹操說,不錯,可我的志向比你要高,我想做丞相,治理一個國家。許攸說,只要努力,是可以達到的。曹操便戲稱許攸為太守,曹操還讓許攸叫他丞相。但許攸還是叫他阿瞞。曹操說,你怎麼不叫我丞相呢?許攸很為難地說,我叫你阿瞞已經叫順嘴了,一時改不了口。許攸還開玩笑說,你就是位列王侯,我還是叫你阿瞞。曹操笑笑說,行,沒問題,你就永遠叫我阿瞞吧。

時間過得非常快,轉眼之間,三個人都長大了,學業有成,在朝中謀得自己職位了。後來,許攸還做了一件大事,他和冀州王芬、沛國周旌等豪傑,密謀廢掉靈帝,立合肥侯為君。許攸覺得這事沒什麼把握,想請曹操一起干,曹操覺得這事很懸乎,沒有答應。果然許攸、王芬等人失敗了。通過這件事,許攸對曹操有點看法,有點誤解,認為這麼大的事,好朋友都不幫一把,自己的失敗就是曹操沒參加的結果。

就在許攸失意的時候,袁紹對他格外親近,安慰他,鼓勵他,保護他。許攸覺得,袁紹還是不錯的,就對曹操疏遠了。後來,董卓進京專權,袁紹跟董卓鬧翻了,一氣之下離開京城去了渤海。臨走時徵詢許攸的意見,想讓許攸跟著一起走。許攸沒有思考的時間,答應了。他跟隨袁紹一起去了渤海,挑起了反董卓的大旗。

很快,袁紹的勢力越來越大,擁有了冀、青、幽、並四州,成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諸侯。曹操也不斷擴充實力,成功地把漢獻帝迎到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佔了天時。再後來,袁紹跟曹操打起來了。許攸想,既然自己跟定了袁紹,就應該為袁紹出力。他本來想一門心思地幫助袁紹打敗曹操,就一連出了好幾個主意,可袁紹都沒採納。

那時的袁紹已不是跟董卓打架逃出京城的袁紹了,勢力大,架子也大,自信心也大,疑心也重了,他不再相信許攸這些謀士,認為自己的領袖才能超出一切。甚至他還懷疑許攸是明著助自己,暗中在幫曹操的忙。

這就太冤枉人了!許攸很失意。這時候,又傳來了審配等人要加害他家人的消息。他一怒之下投了曹操,並且幫著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曹操言聽計從,燒掉了袁紹在烏巢的糧草,幾年中把袁紹打得節節敗退,最終吐血而亡了。

許攸就這樣領著曹操進入了袁紹的都城冀州。跟小時候一樣,許攸還是稱曹操為阿瞞。

阿瞞,如果沒有我,你能進得了冀州嗎?

阿瞞,你可得好好請我喝場酒。

阿瞞,還記得我們讀書時的事嗎?那時候你的成績不如我呀!

阿瞞長,阿瞞短的。不光私下裡這麼叫,在許多公共場合下也這麼叫。

剛進冀州,有許多複雜的遺留問題要處理。有一次,曹操為一件棘手的事鬧得焦頭爛額,在府里開一個高級政治會議,參加會議的都是曹操手下的重要官員,氣氛十分嚴肅,嚴肅得擦根火柴就能燃燒起來。可就在這麼個時候,許攸站起來了,他提著酒壺,呷了口酒,晃晃蕩盪走到曹操跟前,拍著曹操的胳膊說,阿瞞,你怎麼這麼笨呢,簡直是一頭豬,有問題,找許攸呀,你只需這麼做,准能解決問題。

一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很多人都面露不平之色,而曹操卻哈哈大笑,沒有絲毫不高興。按著許攸說的做,果然解決了問題。

雖然解決了問題,很多人都對許攸有意見。

謀士程昱來見曹操。程昱說,我聽說,一個人的小名,只有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才能使用,而這小名應該由他的父母長輩來稱呼。許攸不過是您的一個同學,卻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叫您的小名,無異於羞辱丞相。您為什麼不怪罪於他呢?

曹操說,許攸不僅僅是我的同窗好友,而且是我的救命恩人。小時候,我特別頑皮。有一次,我爬到樹上去摘桑葚吃,一不小心,跌到樹下的污水塘里,是許攸把我從塘里拉出來,救了我一條命。許攸對我有救命之恩,怎麼能因為他叫我小名,就治罪於他呢?

程昱說,自三皇五帝,禮儀一直傳到今天。您作為一國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許攸雖然跟您交情深厚,但他依然只是您的一個下屬而已,下屬理所當然應該尊重上級,而不能因為救過您的命就可以隨意冒犯您的威嚴。請丞相儘快制止他這種行為。

曹操說,一年有四個季節,四季有它不同的特點。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生長環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習慣。許攸叫我的小名,只不過是他的一個習慣而已,這絲毫不影響他給我帶來有益的一面。我記得當年我與袁紹戰於官渡,兩軍相持不下,當時,我的糧草只夠維持三天,是許攸從袁紹那邊來投奔我,給我出謀劃策,才使我一鼓作氣打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如果當初沒有許攸,我早已被袁紹所滅,就不會有我今天宰相的職位,更談不上宰相的尊嚴。與許攸的功勞相比,他叫我的小名是多麼不足一論呀!

程昱不再說什麼,只好退出去。劉曄等謀士、許褚、張遼等武將也多次來找曹操,都被曹操一一勸退。

於是,他們也就不說什麼了。是啊,主公都不說什麼,他們又能說什麼呢?他們敬佩著主公曹操的寬宏大量,也就對許攸的做法理解,並熟視無睹了。

而許攸卻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