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師培:激烈的少年大師

劉師培(1884—1919.11.20),字申叔,江蘇儀徵人。他在學術舞台上連創佳績,甚至與章太炎齊名,並稱「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劉師培字申叔)。劉師培曾經著意滿清科場,後來卻力倡排滿革命,他35歲的生命非常短暫,但對學術界的貢獻卻是不容忽視的,有人稱他為「少年同學大師」,而他則自稱「激烈派第一人」。

1903年,19歲的劉師培北上會試,未中,歸途中經過上海,結識了蔡元培、章太炎等人。到上海沒有幾天,就目睹了震驚海內的《蘇報》案。《蘇報》是當時上海發行量較大的報紙,受新型知識分子愛國熱情的影響,言論激進,鄒容的《革命軍》就是在這裡發表的。由於《蘇報》言辭激怒了滿清政府,鄒容、章太炎等人被捕,從此劉師培卷進了政治漩渦。

冬天,他和蔡元培創辦了一份報紙《俄事警聞》,作為當時「對俄同志會」的宣傳機構。第二年改名為《警鐘日報》,成為上海灘最著名的革命報紙。沒多久,劉師培拋出了一個重型「炮彈」,即劉師培所撰《攘書》。

劉師培早年是一個激烈的反清政府的革命派。他同章太炎是好朋友,受章太炎影響寫《攘書》表示自己的「排滿」決心,又寫了《黃帝紀年論》、《論激烈的好處》等論書,宣傳「排滿革命」的民族文化思想。劉師培手中的精神「武器」便是傳統的「攘表」思想。

《攘書》(1903年)開首便說,「攘,《說文》雲,推也」,「吾」豕韋之繫世秉麟經,我生不辰,強虜橫行,鑒於前言,扶植人極,炎黃有靈,實憑實式。劉師培以「攘夷」為歷史使然。劉師培堅持黃帝紀年。他認為,一個民族必須追溯自己的起源,中華民族的祖先是黃帝,應以黃帝紀年。劉師培的思想存著一份愛國熱忱,因此他對未來的中國抱著殷切的希望。他說:「吾遠測中國之前途,逆料中國民族之未來,吾惟有樂觀。」「則中國之在二十世紀必醒,醒必霸天下。」他還說:「中國其既醒乎,則必盡復侵地,北盡西伯利亞,南盡于海。建強大之海軍,以復南洋群島中國固有之殖民地。遷都於陝西,以陸軍略歐羅巴,而澳美最後亡。」「既醒之後,百藝俱興,科學極盛,發明日富,今世界極盛之英德美不足與比也。」不過也要看到,在許多的「主義」中,大概民族主義最難把握「度」,每當走過頭便可能仄向狹隘的一途。

《攘書》把劉師培推到了排滿革命的最前沿,這也奠定了他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言論及行動都是激烈的,這一時期劉師培表現出來的「排滿」決心與熱情無人能及。

劉師培在《警鐘日報》上射出的另一個「炮彈」就是《中國民約精義》,即用中學來解釋西學的民主觀點。

劉師培早年是一個別具特色的民主論者,他注意用中學解釋「民主」,想在中西學融會貫通中,求其新解,並能被中國人接受,這應該說也是將西洋學說「中國化」的一種嘗試。劉師培在《中國民約精義·序》中說,我國國民知道有「民約」二字的,已經有三年了。盧梭《民約論》為歐洲政學之力作,對中國僅增加一新名詞而已,實應大力宣傳,以求普及。同時他又認為「民約」思想,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發明。故當可從中國經典中尋找出本國「民約」思想精華。由此原因編寫了《中國民約精義》,在這本書中他引用《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國語》、《周禮》、《禮記》、《論語》等有關君民、君臣關係論述,旁徵博引,述及己見,論「民約」思想,證明在中國可以實行「民約」思想。

劉師培的《中國民約精義》對於清末年宣傳民主思想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劉師培毫不諱言稱自己是「激烈派第一人」,他曾熱情地謳歌主張社會革命的盧梭:「他說的話都是激烈不過的,那巴黎的革命,就是被他鼓動起來的。」他認為這種激烈的態度是每一個新型的知識分子必備的條件。他指出,一個真正的維新者,除了具有新學知識外,還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講國學,一是講民族,一是主激烈。」

在言論上他是主激烈的,行動上他也不示弱。1904年的11月,蔡元培、陶成章在原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的基礎上,組建了光復會。該會以暗殺和暴動作為主要抗清手段。光復會一成立,劉師培就加入了,而且是最積極的一員。沒多久,他就和另一個會員萬福華去刺殺王之春。王之春生於1942年,曾任浙江、廣東的按察使。1898年他在四川布政使任上瘋狂鎮壓余棟臣起義,被升了官,當上了山西、安徽巡撫。1902年任廣西巡撫時,主張以出讓廣西礦產權利為條件,「借法款、法兵」鎮壓廣西人民起義。他的這一做法成了國內拒法運動的導火索。清政府第二年就把他解了職。劉師培找這樣一個人下手,是為了解心頭之恨,並給那些賣國的官員們敲一下警鐘。這次刺殺行動以失敗而告終,劉師培第一次感受到了幹革命並不是件容易事。後來徐錫麟安慶起義的失敗再一次證明了暗殺和暴動這種冒險的激進行為,是不足以撼動一個政權的基石的。

緊接著,新的打擊又來了。他主筆的《警鐘日報》由於反滿言辭過於激烈,1905年3月25日清政府突然下令查封,並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劉師培在通緝之列。從「排滿」到革命,從反對「三民主義」到宣傳文化民族主義,再到宣揚無政府主義,宣傳復辟帝制等等,劉師培學術道路上遇到了阻礙,使他不能平心靜氣地去研究國粹學,在仕途上他也是走上了一條狹窄的道路,最終只落得倉皇出逃的命運。

生活的艱辛再加上現實的壓迫,動蕩不安的社會造就了劉師培善變的性格。

激烈的「排滿革命」言行,尤其是《攘書》和《中國民約精義》發表之後,使劉師培聲名鵲起,成為與章太炎、蔡元培齊名的革命黨人。

就在《警鐘日報》被封的兩個月,鄧實、黃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一個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的國學保存會,創辦了機關刊物《國粹學報》,「內典道藏旁及東西洋哲學,無不涉獵及之」的劉師培其國學造詣,在所有的保存會會員中無出其右者,就連章太炎有時候也自嘆比不上他。

因為待在上海並不順利,劉師培1905年回到老家蕪湖。回到老家後,劉師培經常收到章太炎寫給他的信,信中章太炎極力勸劉師培應該致力於學術研究以保存國粹。此時,劉師培又想起了章太炎在獄中說的那些話,被這個比他大15歲的師友感動了。

劉師培決定研究國粹,從此,在《國粹學報》上出現了劉光漢(劉師培曾用名)這個名字,有人統計過,從《國粹學報》第1年第1號到停刊,共出82期,幾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他來上海後,開始著述工作,到民國元年,經歷了7年,這期間他著述43種,而發表在《國粹學報》上的就有33種。幾乎期期都有,每期上他的文章總是被排在第一篇,篇幅往往很長,32開本的書,有時竟佔全報的2/3還多,別人的文章只是配角。可以這樣說,沒有劉師培,就沒有當時的《國粹學報》,人們讀《國粹學報》也就是為了讀劉師培的文章。兩年後他去了日本,轉而研究宣傳無政府主義,學報也漸漸失去先前的光彩與魅力。

在短短的兩年里,《國粹學報》也成就了劉師培。迅速把這個20出頭的年輕人推上了國學大師的寶座。在當時的革命派的陣營里,能贏得這一稱號的除了劉師培就是章太炎了。在他主筆《國粹學報》期間,該報在上層知識分子中間非常有影響。劉師培能夠把西方社會學的新理論、新方法引入國學研究中,的確讓人耳目一新。該報作為當時國粹思潮中最出色的刊物,對改變知識分子的思想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少年國學大師」這一稱號並不是混來的,而是靠他自己的學識得來的。

後來成為國學大家的錢玄同,非常驚訝劉師培的才氣,只比自己大3歲,卻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才氣!因此他非常想認識劉師培。後來劉師培去日本,錢玄同在章太炎的住所結識了他,他們的友誼也就從此開始了。宋教仁也非常喜歡劉師培的文章,他在日本聽說《國粹學報》創刊,馬上郵資訂閱多年的學報,從此成了一個學報的忠實讀者。

當時許多東南文化界的精英都加入了國學保存會,如馬敘倫、蔡元培、劉師培、陳去病、朱葆康、馬君武、柳亞子、黃賓宏等。當時若說國學造詣最深的人當數劉師培了,雖然革命、仕途遭受了打擊,但他發現自己仍被命運青睞,劉師培在著述的同時,還主講國學保存會辦的國學講習會。國粹思想經劉、章之手已經成為革命派隊伍中帶有普遍性的思潮了。

劉師培作為「國粹派」的代表人物,他不僅追求中國社會的民主化,而且更關切傳統文化的命運,他以復興中國文化為己任。他倡言的國粹思潮不是獨立的思潮,而是民主革命思潮的一部分。

因為思想上的狹隘性以及獨特性格的影響,使得劉師培在取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