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元任:專精他業的語言大家

趙元任(1892.11.3—1982.25),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天津。他是中國現代語言和現代音樂學先驅。趙元任興趣廣泛,樂於求知,勇於創新,涉獵語言、方言、音樂、數學、天文、哲學等諸多領域,而且能夠在每一個領域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他以融會古今、貫通中西的廣博學識和新穎精湛的學術思想以及嚴謹科學的研究方法,開始了現代方言學研究領域的全新局面,成為開風氣之先的現代語言學大師。

趙元任自幼就流露出對一切新鮮事物的敏感,也因之有了廣泛的興趣愛好。他凡事都喜歡琢磨,是那種一琢磨起來就忘了世界的人。少年時,他在語言方面的天賦就逐漸開始嶄露頭角。趙元任對新的事物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正是他對真理的渴求、探索和追求新事物的性格奠定了他卓越的一生。

趙元任6歲時,他的祖父正在做冀州直隸州的知州,那時出現了月全食。大家拿著鍋、桶子等器物,乒乒乓乓地打,好把吃月亮的天狗嚇倒再把月亮吐出來。當地方官的,穿起官袍一次一次地行禮,外頭掛著許多旗子、幔子之類的東西,像過年似的那麼熱鬧。而小趙元任的興趣卻是觀看月亮,他發現那月亮好像月牙兒似的,可是又不像平常的月牙兒。那月牙兒越變越小,後來小到應該沒了的時候,卻出乎自己的預料,反倒變成了個紅紅的一個大圓盤的月亮。他很想知道為什麼是這樣,但是那時候沒有人能夠解答他的疑問。從此他養成了觀看天象的習慣,對天文的興趣成了他一生的嗜好,後來他上大學選修了天文學課程,考試成績獲得了100分。

除了自然現象,趙元任從小還表現出對科學的興趣,喜歡自己琢磨,自己動手試驗。6歲時,有人送給他一個三寸放大鏡,他竟完全靠自己琢磨而發現放大、倒影、陽光下聚焦取火的幾種功能,並自己用透鏡組裝瞭望遠鏡和顯微鏡。

童年的趙元任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求知的渴望。童年的他不曾想到,對於方言的興趣——他自己後來回憶說是為了「好玩兒」,竟會成為他一生的事業。

趙元任的第一位私塾老師陸軻軒反對讀書不求甚解,經常講解課文生字,使學生儘可能多理解,在他的教育下,趙元任養成了好問求解的好習慣。

14歲,趙元任又回到了常州,入讀溪山的一家私立學校,開始接觸現代科學知識。他開始走出私塾的狹窄圈子,不僅學習了科學知識,系統地學習了英文,還參加了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他自己把這一年稱為身心發展的轉折點。

從15歲到18歲,趙元任第一次離家到南京的江南高等學堂預科學習。這一時期,他學習勤奮,興趣也更加廣泛,經常自己做科學實驗,天文學知識也不斷得到豐富,對觀察彗星越發有興趣。他還選修了德文。在南京學習期間,他學會了福州話——年輕的趙元任已經逐漸顯露出他的語言天才。憑著中小學時期的勤奮學習和自己的天賦,他3年預科未讀完,就到北京準備報考清華的留學官費生。為了應付考試,他在考試前自修了拉丁文。1910年7月21日,他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留美考試。這次考試一共錄取了70名學生,趙元任以優異的成績名列第二。

趙元任後來回憶說:「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的性格在早年便已形成,或許在學習說話之前。我並非心理學者,可是據我記憶,在我第二個9年當中,我自己以及圍繞我四周的人們,改變得較我一生其他時期都要多。」

留學美國,對趙元任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道路選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他的出國是由中國當時特定的社會文化走向(中西文化撞擊產生的學習西方的潮流)和他對真理的渴求、探索及追求新事物的性格決定的。

在留學期間,趙元任仍然保持著自己廣泛的興趣,並且集中發展了適合自己的幾項,如語言、音樂、天文等。留美10年,是他的知識飛速增長的10年,更是他的性格開始發生變化並且日趨成熟的10年。他敏於創新的性格使他在一些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到達美國後,趙元任進入康奈爾大學,集中精力學習數學與物理,但他仍然保持了自己廣泛的興趣,尤其喜歡自己琢磨。

由於對中國各地方言頗有興趣,他與同宿舍的胡明復互相學習方言,並在修畢康奈爾需要的語文學分後,又主動從賓州史克蘭頓城的國際函授學校學習法文。當時正值世界語運動的初期,趙元任成了「世界語俱樂部」的積極分子。他在學校里選修了戴維森教授的語音學課程,學習了國際音標和比較系統的現代語音學理論知識,這給他後來的方言調查和語言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他對哲學的興趣也不小。在康奈爾第一年,他的興趣就從數學轉移到哲學。他喜歡羅素,在課外閱讀了很多羅素的著作,他在日記里曾說羅素的《哲學論文集》與他的想法很符合。

他4年的學習成績極其優異,數學得過兩個100分,一個99分,天文學得的也是100分。據說,他這兩門功課的成績是康奈爾大學歷史上保持了好幾年的平均成績的最高記錄。1914年夏天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趙元任在留美期間的出色表現,不僅得到了學校老師的好評,也深得留美同學羨慕佩服。同在康奈爾大學的胡適,在他的留美日記中有七處關於趙元任的記載,在這些記載中,他提到了趙元任的學習成績、音樂天分、廣泛的興趣愛好、在語言上的天賦以及他「元任辨音最精細,吾萬不能及」的感慨。他對才華橫溢的趙元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以後的歷史證明這些評價都是很準確的。

1915年以後,趙元任一直在考慮學成回國做什麼,自己最適合做什麼的問題。他時常和同學討論中國語言的問題。他覺得自己也許適合研究中國語言問題,又想到自己一生的工作也許是國際語言、中國語言、中國音樂和認識論家。

在1916年元月的日記中他寫道:「我大概是個天生的語言學家、數學家或音樂家。」在他的日記中,他也曾表示「索性做一個語言學家比任何其他都好」。從他的字裡行間,不難看出他對自己未來的思考,以及興趣的偏好。在當時來說,從事語言研究是一種比較冷清的專業,而趙元任卻想要向這個領域發展,充分顯示出他的不畏艱險、勇於創新的精神。

有一次,趙元任的女兒問他為什麼會研究語言學,他幽默地對女兒說,研究語言學是為了「好玩兒」。然而,「好玩兒」的背後寓意深刻。世界上很多大科學家研究某種現象和理論時,他們常常認為是為了好玩。趙元任小時候練習說切口和反切口,是為了好玩;他擅長「說倒話」,並且常常在公眾面前表演「說倒話」,也是為了「好玩兒」!

「好玩兒」意味著有趣味,有興趣就有意思。趙元任所說的「好玩兒」可以用《最後五分鐘(國語羅馬字對話戲戲譜)》的序文里的幾句話來做註腳。趙元任說,他翻譯這個戲,用國語羅馬字寫齣劇本,基於三種「興趣」——三重「好玩兒」:第一種興趣是對國語羅馬字的興趣,即宣傳(國語羅馬字)的興趣;第二種是對中國語調的興趣,即研究學術的興趣;最後一種是對於話劇的興趣,即藝術的興趣。

趙元任曾寫道:「我對於藝術的興趣彷彿是男人對女人的愛,熱就熱到出火苗兒的程度。可是熱度減了的時候,好像就是離開了伊,也能夠過似的;回頭又想念伊起來,可是又覺得沒有伊,我的生活全沒有光彩似的了。」這裡說的「興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好玩兒」。好玩兒,不是功利主義,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嘩眾取寵,不是一本萬利,而是興趣使然。

趙元任是傳統和現代並重的方言學家。他的方言研究繼承了中國傳統方言學的精華,又開創了以現代語言學方法研究方言的新領域。

1927年,趙元任開始第一次系統的漢語方言調查。他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在用吳語說話的地區進行了實地調查,記錄了吳語區33個地方的方言。他的調查工作十分科學、精細、認真。

1928年,這次調查的研究成果《現代吳語的研究》由清華學校研究院印發出版。這部巨著的問世在漢語方言研究歷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它是中國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是現代漢語方言學誕生的標誌。在此之前中國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方言學著作,而此後出現的方言學著作,都沿著它開闢的道路前進發展。它奠定了現代漢語方言調查研究的基礎,開創了科學化研究漢語方言的新道路。

趙元任全面細緻的方言調查研究為中國的現代漢語方言學的創立、建設和發展打下了充分的基礎,也為他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語言學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趙元任認為,調查記音是語言研究準備工作之首。他說:「用表格用錄音器做系統的調查工作是一回事,到各處學說各種話當然又是一回事。」

1946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周年紀念會上,趙元任被授予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