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五十九章 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顒琰是清高宗乾隆的第15個兒子。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十月初六日,顒琰誕生在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他長得高鼻樑,寬面頰,貌相俊秀。由於生活在富貴的帝王之家,他具有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自幼便受到了嚴格的貴族教育,舉止端莊凝重,為人內向多思,因此很得乾隆器重。

顒琰是在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立為皇儲的。乾隆按照雍正時定下的規矩,將顒琰的名字寫在詔書上,然後把詔書密封起來,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乾隆皇帝是個權力欲很強的人,身體又非常健康。一晃20年過去了,顒琰仍呆在皇儲的位置上。在這期間,他被封為嘉親王,逐步由弱冠少年越過了青年時代而步入了中年。乾隆六十年,垂垂老矣的乾隆皇帝決定舉行內禪讓出帝位,自己退為太上皇,這種帝位傳接方式在清朝歷史上是惟一的一次,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也不多見。

1796年正月,紫禁城裡舉行了莊嚴的內禪儀式,顒琰陪同乾隆到奉先殿等處行了禮,又在太和殿接過了乾隆親授的寶璽。這樣,他正式進入了皇帝的角色,年號嘉慶。然而,在登基後的最初幾年,嘉慶根本談不到有何作為。因為太上皇乾隆仍貪戀君臨天下的權勢,宣稱自己健康狀況依然很好,每天都是勤勉不倦地處理政事。所以繼續把握著朝廷中的一切軍政大權,各項用人理政的措施都要由他決斷。直到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89歲高齡的乾隆一命歸天,嘉慶至此才開始親政,成為真正的天下之主。

嘉慶從乾隆手中繼承的,不但有君臨天下的權勢,還有夕陽西下、悲風不息的動蕩時局。乾隆朝是清王朝盛衰的轉折點。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乾隆在他統治的前期勵精圖治,使清朝的統治達到了強盛的頂點,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耕地、人口有了顯著增長。乾隆中期,全國的耕地面積已經達到7.8億多畝,超過了明末耕地的最高數字,比順治時期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到乾隆末期,全國人口也急劇增加到3億左右。在政治上,乾隆前期多次蠲免賦稅,革除苛政,打擊朝廷朋黨,懲治不法官吏,一度出現了奮發有為的局面。但是,從乾隆中期開始,大清的國勢走上了下坡路。

首先,吏治陷入了腐敗的泥淖。乾隆陶醉於所謂的盛世景象之中,志滿意驕,自以為是,對一些切責時弊、指陳自己過失的意見總是十分反感。一班朝廷大員為了迎合乾隆的虛驕之心,刻意粉飾太平,報喜不報憂,極盡阿諛逢迎之能事。乾隆的心腹重臣和珅,任軍機大臣24年,深得乾隆的倚重。他憑藉手中的權柄,在朝野上下結黨營私,橫行不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當時的官吏若想得到肥缺、儘快升遷,都要巴結和珅,向他送納重賄。和珅貪財嗜貨,多方搜刮,聚斂了驚人的財富。由此上至朝廷,下到地方,貪贓枉法的風氣十分盛行。乾隆為此曾誅戮了一批貪官污吏,其中包括不少督撫大員,但他並沒有採取多少徹底的措施,因而逃避了法網的貪官污吏大有人在。官場上依然充斥著一片烏煙瘴氣。

其次,土地兼并嚴重。土地兼并始於康熙中葉,到了乾隆後期,土地集中的現象已經極為嚴重。有人指出當時的狀況是:佔有土地的人還不到十分之一二,其餘十分之八九的人,不是淪為佃戶,就是變成乞丐或流民。官僚地主佔有著大量土地。如直隸懷柔的大地主郝氏,家有上等良田1萬多頃,軍機大臣和珅占田8000頃,甚至連他的奴僕也有人占田達600多頃。廣大的貧苦百姓則多是沒有立錐之地。失去土地的貧苦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掙扎,朝不保夕。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二月的一個夜晚,北京城就有8000多乞丐凍死在街頭,其慘象令人觸目驚心。與此同時,統治階級的生活與貧苦百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乾隆皇帝喜歡炫耀,他先後6次南巡,又曾5次巡幸五台山,5次告祭曲阜,7次東謁祖陵,兩次巡遊天津……再加上連年用兵,耗資無數,勞民傷財。在皇家婚喪壽慶的儀式和眾多的園林工程中,乾隆更是大肆鋪陳,盡情揮霍。清初的社會風俗崇尚儉樸,官僚地主們的穿著多用土布、黃麻製成,冬天穿皮衣的人也不多見。到了乾隆末期,社會風氣由儉入奢,變化極大。官僚、地主、商人各階層無不沉浸在奢華的氛圍中。在繁華的揚州城裡,富商大賈們競相揮霍,耗費巨資營建私宅,添置歌童舞女,平時總是華衣美食,炫耀浮囂。統治階級的紙醉金迷和貧苦百姓的備受煎熬,預示著社會的衰敗和動蕩。

第三,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在官僚、地主的殘酷壓迫和剝削下,社會矛盾激化了,下層人民的反抗鬥爭接連不斷。乾隆中葉之後,先後爆發了山東王倫起義、甘肅少數民族起義、台灣林爽文起義、湘黔苗民起義等規模較大的武裝鬥爭。下層人民各種方式的反抗鬥爭如澎湃洶湧的波濤,強烈衝擊著清王朝的統治,使它日益走向衰亡。

上述情況表明,擺在嘉慶面前的形勢是嚴峻的,要扭轉衰敗的政局、中興國家大業的擔子相當沉重。為了扭轉衰敗的政局,嘉慶皇帝以剷除和珅打響了親政的第一炮。早在親政以前,嘉慶已經洞悉和珅的奸佞貪婪,只是自己手中無權,無法對他採取行動。

乾隆的去世給當時的政局帶來了轉機。在乾隆去世後的第二天,和珅就被嘉慶撤除了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務,遭到了軟禁。御史王念孫等人此時紛紛出來揭發和珅的罪行,要求皇上將其嚴加懲辦。他們的想法正對了嘉慶的胃口,在半月之內,嘉慶宣布了和珅的20條罪狀,將他逮進了大獄,隨後又下令將他賜死。和珅的一班親信,如福長安、蘇凌阿、吳省蘭等人,也分別被定罪降黜。

和珅被逮捕下獄後,他的家產被嘉慶下令抄沒入官。和砷在他當權的20多年裡,巧取豪奪,廣蓄家私。他被抄沒的家產共有109處,約有83處沒有估價,僅算其中已估價的26處,價值就達2.2億兩白銀。後來有人估計,和珅的整個家產可摺合白銀8億兩之多。當時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約7000萬兩白銀,和珅一人的家產就相當於朝廷10餘年的總收入,真是十分驚人。嘉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剷除了和珅,受到了許多人的讚許。人們在灰暗已久的現實中見到了一線曙光。

嘉慶皇帝看到他父親乾隆皇帝只倚重和珅一人,偏聽偏信,犯下許多錯誤,注意從中吸取教訓,意識到要扭轉衰敗的政局,單靠自己個人的智慧是不夠的。為君者應該做到耳聰目明,集思廣益,廣泛聽取臣子們的意見。於是他頒布諭旨,要求九卿科道官員中擔負著進言職責的,對於用人行政方面有什麼看法、建議,都要奏聞上來。為了鼓勵臣子們敢於直言,嘉慶做了保證,表示自己不會輕易對進言者加罪。他說:「我既然提倡直言,若再對直言者加罪論處,那豈不是有意陷害臣子嗎?」前內閣學士尹壯圖、前御史曹錫寶當年分別因上疏指責和珅及其親信的醜行而遭到貶斥。嘉慶在親政後馬上出面為尹、曹平冤昭雪,對他們的舉動褒揚了一番。不久,陝西貢生何泰上書向嘉慶指出,應該黜奢崇儉,扭轉日益趨於奢靡的社會風氣。嘉慶表示贊同,特地賞賜了何泰2匹緞子。

長期以來,腐敗墮落的吏治猶如附在病體上的毒疽,蠹國害民,為患匪淺。能否使吏治改觀,也將是嘉慶能否扭轉政局的一個關鍵。在整頓吏治方面,嘉慶下了不少功夫。他曾專門撰寫了《義利辨》、《勤政愛民論》等文章,頒示給群臣。他認為,百姓之所以敢於揭竿起事,大多是由於貪官污吏對百姓敲骨吸髓,為非作歹,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有鑒於此,嘉慶在親政之後對貪官採取了接連不斷的懲治措施。湖北襄陽道員胡齊侖,在任期間經管湖北的軍需供應,肆意侵蝕揮霍,虧空銀兩20多萬,嘉慶斷然將胡判處了極刑。嘉慶四年(公元1809年),在一年的時間裡,嘉慶就親自過問處理了四五起大的貪污案件。江蘇淮安府的知縣王伸漢,謊報縣裡戶口,侵吞大量賑災銀兩,並毒死了要揭發其罪行的查賑官員李毓昌,然後又勾結知府王轂,狼狽為奸,掩飾劣跡。此案暴露後,王伸漢、王轂都被處死,兩江總督鐵保被革職流戍。這一年,總管內務大臣廣興、巡漕御史英綸因涉不法先後被嘉慶處以絞刑。工部書吏王書常,造假印、寫假條,從戶部冒領了數十萬兩白銀,案發後被處死,有關大員祿康、費淳等人也遭到降黜。嘉慶堅持這樣的原則:害民之官必宜去,愛民之言必宜用。一批為官清廉、勤勉稱職的官員得到破格提拔重用,其中四川南充知縣劉清就是受到嘉慶青睞的一位。嘉慶在審訊被俘的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王三槐時,得知劉清居官很得人心,百姓稱之為「劉青天」。在對劉清考察了一番之後,嘉慶決定將他提拔任用。劉清後來歷任四川建昌道員,山西布政使等要職,並在鎮壓四川白蓮教起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怠惰偷安、萎靡不振是乾隆末期官場上普遍存在的現象。嘉慶把這點視為國家的隱憂,認為必須要加以整頓。他多次告誡臣子們應該勤於職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