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出生。清代官書上講,太極音同台吉,蒙古人把王位繼承人叫做台吉,並習慣於在台吉前面加上黃、紅等顏色名稱。漢族人則把皇位繼承人叫做皇太子,也同皇太極音相似。總之,皇太極是個十分顯貴的名字。

皇太極的確是得到了父親的喜愛。皇太極的生母葉赫納喇氏是葉赫部酋長楊吉砮的女兒。楊吉砮當初見努爾哈赤英氣非凡,覺得定成大器,便主動將自己的小女許配給他,美麗動人的葉赫納喇氏是努爾哈赤的第六位妻子,待人寬厚,處事穩重,在努爾哈赤的妻、妾中很受努爾哈赤的恩寵。子以母貴,她所生的兒子也得到了努爾哈赤的疼愛。努爾哈赤家中有教育子女的專門教師,皇太極從小便受到了一定的文化教育。他天資聰慧,凡是接觸過的事物過目不忘。在他長大成人投身行伍的時候,努爾哈赤軍中眾多的戰將幾乎都是不識字的文盲,只有皇太極夠得上一個粗通文墨的「秀才」。

由於連年烽煙不息,父兄經常出征作戰,少年時期的皇太極便主持家務。努爾哈赤擁有眾多的妻妾、子女、奴僕、財產,而且當時家事與國事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楚,兩者常相互混雜。處理這樣繁雜的家政,對皇太極來說是副不輕的擔子,也是個極好的鍛煉機會。而少年皇太極幹得頗為出色。據史書記載,在他7歲以後,努爾哈赤就把大部分家政交給了他,皇太極根本無須父親多加指點,就能把繁雜的事務幹得井然有序。

不過,皇太極並非命運的寵兒。12歲那年,他遭到了喪母的不幸。而政務纏身,不斷征戰的父親此時又無法給予他太多的照顧和體貼。這祥,少年皇太極不得不早早開始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在生活的激流中自立圖強。

明萬曆四十年秋,年方21歲的皇太極第一次跟隨父兄出征作戰,參加了對烏拉部的征伐。但努爾哈赤只是命令部下四處焚毀敵人糧草,卻不發動進攻。血氣方剛的皇太極急於陷陣衝鋒。努爾哈赤耐心開導他說,在砍伐大樹的時候,必須用斧子一下一下地砍,才能逐步把樹砍斷。對付烏拉部這樣的強敵,怎能試圖一舉將它殲滅?只有將其所屬城郭一一攻取,最後才能滅亡它。經過對烏拉都連續不斷的征伐削弱,到第二年,努爾哈赤終於滅掉了強大的烏拉部。努爾哈赤的教誨也深深地印在了皇太極的腦海。後來他在繼承汗位後,仍遵循這個「伐樹」的策略,對明朝長期征伐,從不斷削弱它的旁枝開始,最後斷其主幹。皇太極出色的軍事才幹,就是在和父兄一起征戰的戎馬生涯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皇太極的長兄楮英,是一員疆場驍將。努爾哈赤晚年也曾有意培養他做為自己的繼位人。但褚英心胸狹窄,擁權自重,對自己的兄弟和群臣百般欺凌。皇太極等人忍受不過,稟報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大為憤怒,下令監禁了褚英,後來又因有人告他有篡位行為而將其處死。

褚英失勢後,年輕的皇太極作為父親的得力助手不斷受到重用。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稱汗後,在10多個兒子中,選定皇太極與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為四大貝勒,佐理國家政務。4個人按月輪流值班,國中一切機要事務都由他們負責處理。皇太極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積极參与政務、軍事的謀劃和決策。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公開向明朝宣戰,進兵攻打撫順。皇太極巧獻妙計,預先派軍卒扮作販馬商人混進城內,然後大軍憑藉夜幕的掩護兵臨城下,發炮為號,裡應外合。結果一舉拿下了撫順。

在薩爾滸之戰中,皇太極不僅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而且獻計獻策指揮若定,已儼然是一位智勇雙全、部置有方的戰將了。

皇太極不僅在戰場上驍勇非常,在處理政事時,更是頭腦冷靜,果斷機敏,頗有全局觀念。在努爾哈赤慮事不周之時,皇太極時常提出建議,把事情處置得更妥貼。後金與蒙古察哈爾部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矛盾衝突。一次,努爾哈赤聽說自己派往察哈爾的使者被殺了,心中很是惱火,也想殺掉察哈爾部的使者。皇太極及時向父親建議:傳聞未必可靠,不如派人去察哈爾部,約定時間雙方同時放回使者。如果過期不放,再殺掉他們的使者也不遲。努爾哈赤採納了皇太極的建議,但察哈爾部方面一直杳無音訊,約定的日期過去了也未見動靜,努爾哈赤這才殺掉了察哈爾部使者。其實後金的使者並未被害,只是被拘禁,事後他又逃了回來。皇太極慮事周全,措置得體,政治上日趨成熟。當時朝鮮派往後金的使者回國後向其國王反映,皇太極是努爾哈赤諸子中最為勇敢且富於智謀的,是得到努爾哈赤偏愛的王子之一。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八月,68歲的努爾哈赤死了。經過諸兄弟子侄的共同協商,公推35歲的皇太極即汗位。皇太極推讓再三後接受了眾議,於九月一日登上了後金汗位,並決定從明年起改元天聰。

皇太極登位時,形勢並不樂觀。連年的對外戰爭、繁重的兵役負擔,使得國內的下層民眾人心厭戰,怨言四起。後金上層統治集團內部也不穩定,充滿勾心鬥角的矛盾鬥爭。尤其嚴重的是,後金國內的滿、漢民族矛盾相當尖銳。努爾哈赤一生戎馬倥傯,艱難創業,為後金大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他晚年在取得輝煌軍事勝利的同時,也犯下了嚴重的罪行。在向遼瀋地區推進的過程中,他堅持「誅戮漢人、撫養滿洲」的政策,大肆屠殺和奴役漢族百姓。他對於敢於抗拒的漢人一律格殺勿論,對於俘獲的大量漢人則分給滿族官兵做阿哈(奴隸)。奴隸們被強迫在主人的莊園和家庭中從事各種繁重的勞動,連年苦累不堪。雖然後來努爾哈赤在建國後實行了「計丁授田」「編庄授田」等封建化措施,使民族矛盾緩和了一些,但仍不徹底。悲慘的生活迫使遼東地區的漢族人民奮起反抗,他們舉行暴動,暗殺女真人,使得女真統治者恐慌不安,歲無寧日。努爾哈赤甚至下令,女真人出門不得單人行走,必須10人以上結伴同行,否則要罰銀。由此可見當時民族關係的緊張程度。

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皇太極繼位後大膽地衝破祖宗法度和傳統習慣的約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中實行全面改革和調整。

皇太極首先著手解決尖銳的民族矛盾問題。他一上台就強調,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先安撫民眾,並且有針對性地把安民的重點放在安撫漢人上。他上台不久就改女真族為滿州族,以改變歷史上女真人與漢族的對立仇恨。接著又頒布法令宣布,對滿人、漢人一律公平對待,兩者享有同樣的政治、經濟權利。

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遼瀋地區存在著為數眾多的奴隸制莊園——拖克索。身處卑賤地位的農奴們經常受到主人的欺凌侵擾,備受煎熬。皇太極對莊園中農奴的人數進行了裁減,規定每個莊園只能擁有8個農奴,其餘的漢人則從莊園移居出去,編為民戶。這樣就使大批漢人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他又下令解放農奴,使他們成為獨立生產的個體農民。這對後金的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皇太極又正式頒布了《離主條例》,規定貴族的奴婢可以通過告發主人的罪行獲得自由。以往,因不堪忍受民族歧視和壓迫,漢人紛紛逃亡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努爾哈赤對逃跑的漢人實行了嚴厲的懲治措施。不管是逃跑被逮還是謀劃逃跑而被逮的,一律都要處死。皇太極變換了策略,他規定:以前有私逃的,或是與明朝暗中來往的,一概不予追究。今後只將在逃而被捕獲的人處死;雖然想逃,但未採取行動的,即便被人揭發出來也不論罪。皇太極的新規定受到了漢人的極大擁護。後來,皇太極又進一步放寬了「逃人法」,允許漢人逃走,即使抓住也不治罪,但逃到明朝統治地區便不許再返回來。

另外他還改變努爾哈赤時期對待漢族知識分子及漢官的政策,對他們量才錄用,對范文程、鮑承先、寧完我、高鴻中等富有政治經驗和統治才能的人更是授與高官。對漢族自動歸降的降將有的不惜封王,這大大擴充了其統治基礎,也穩定了遼東漢族人心。

皇太極登極後,把發展農業放在了恢複經濟的首位。針對滿族貴族慣於徵戰掠奪、輕視務農的做法,皇太極多次訓誡他們應改變觀念,要認清耕織生產的重要性,不要只看重綢緞錦帛之類。他說綢緞錦帛都是些粉飾之物,即使沒有它們也不會有多少妨害。他一再重申「我們出兵征伐,目的在於掌握土地、人口,作為立國的根本。並非只為了貪圖財利。使生活充裕的途徑,全在於抓緊農業生產。」漢官曾批評努爾哈赤在位時期大興土木,百姓深受困擾,皇太極吸取了此中教訓,特別注意珍惜民力,保證農民有足夠的生產時間。皇太極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但對於農業生產的具體環節關心入微。他多次強調在安排農作物種植時應該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在地勢低下、土性潮濕的地方應種植水稻、高粱;在地勢較高、土性乾燥的地方可廣種雜糧。並且應該抓緊農時,及時播種、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