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四章 憲宗朱見深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土木之變」發生後,明太皇太后張氏下令,讓英宗的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總理國政,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這一年,朱見深只有兩歲。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受盡屈辱的英宗大難不死,被也先送回北京,這時朱祁鈺已經在朝臣們的擁戴之下,做了快一年的皇帝,年號也改作景泰。朱祁鈺珍惜到手的權力,不肯拱手讓出,把英宗送入南宮加以幽禁,因此朱見深在東宮居住的時間沒能太久,景泰三年,他的太子之位被廢掉改封為沂王,朱祁鈺封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朱見深小小的年紀,每日只會玩樂遊戲,對當不當太子,也就視同兒戲一般。他雖然不是太子了,但還蒙伯父開恩,不加以傷害,得到了沂王的封號,照舊過著優裕的生活,衣食無愁。在後宮裡,他最親近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的母親周貴妃,另一個是因反對廢掉朱見深太子地位而被朱祁鈺廢掉的皇后汪氏。汪後與周貴妃脾氣相投,關係一直很好。汪氏對朱見深十分喜愛,經常不避人前地與周貴妃往來走動,由此遭到了朱祁鈺的斥貶。因此,朱見深對她十分尊敬。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裡,發生了富有戲劇色彩的「奪門之變」。英宗朱祁鎮重新登上了皇帝寶座。隨著父親的復辟,朱見深也有了出頭之日,很快恢複了太子的地位。英宗復辟後,朱祁鈺很快就病死了,報復心極強的英宗下令他的嬪妃全部為其殉葬,其太監擬出的名單上也包括汪氏。朱見深聽說後,馬上找到父親,告訴了汪氏當初遭貶的事因,英宗遂與寬宥。朱見深還請求父親,允許汪氏出宮安居舊邸,並將私蓄一併帶去。這以後,朱見深時常陪母親去看顧汪氏,並邀請汪氏進宮敘談家常,感情一如當初。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二十六日,18歲的朱見深即位,是為憲宗,以第二年為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

在治理朝政方面,他給人的最初印象,是一個有朝氣的青年。為了保持安定,憲宗繼續任用了一大批父親信任過的老臣,尤其將李賢視為得力的輔臣,基本做到了言聽計從,並且又陸續在內閣中添進了許多忠直之士,使朝事稍有起色。

憲宗知道,新君臨朝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能否割捨私愛。他把這利刀首先揮向了典璽太監王綸。王綸是憲宗做太子時最喜愛的一個內官,憲宗即位之前,朝官中有人預料王綸日後必有大用,就極盡巴結,王綸也毫不避諱,在朝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憲宗即位後,依照李賢的建議,立即將王綸逮捕下獄,發配到南京服苦役。前兵部尚書于謙曾在土木之敗後力撐危局,挫敗了兵臨京城之下的瓦剌大軍,後被人陷害,被英宗砍了腦袋。憲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聞知這是冤案,為了平息朝野的怨怒,他不為父諱,下令為于謙平反。他繼位後做的這幾件事尚得人心。

憲宗繼位時的閣臣,開初時有3位,按級別排列分別為李賢、陳文、彭時。尤其是李賢頗有宰相風度,身為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為政識得大體,在用人方面,進賢而退不肖。在憲宗的支持下,李賢經手提拔了一批忠於朝廷的官吏,同時革斥了4000多名冒「奪門」之功而膺爵位的投機者。陳文、彭時也是盡心輔佐。憲宗對此深懷感激之心,特賜給厚祿,以示嘉許。成化元年(1465),南方大旱,湖廣、河南、陝西、四川交界處的荊襄地區,流民不堪賦稅徭役之苦,造起反來。憲宗接到奏報,令湖廣總督李震為總兵官,由工部尚書白圭提督軍務,率軍征討。官軍裝備精良,人多勢眾,打了一年,流民潰散,憲宗如願以償地聽到了勝利的消息。作為登基之初的新君,憲宗對荊襄戰事比較看重,他欽點軍事將領,批閱拜表奏章,派心腹太監去前線監軍,頗費心機。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興,廣西境內大藤峽的瑤民起事。內閣大臣火速急議,李賢主張征討,憲宗對此表示同意。聖旨傳出後,右僉都御史韓雍點起16萬軍馬,向廣西殺去。大戰於十二月初開始,大藤峽一帶,叢山盤曲,岩洞極多,韓雍分進合擊,瑤民殊死抵抗,雙方死傷慘重。大約有一個月左右,瑤民戰敗,大藤峽一帶遂告陷落。事後,韓雍令士兵把大峽中的青藤砍斷,把大藤峽改名「斷藤峽」,並摩崖勒石,立了紀功碑。捷報馳抵京師時,正值大雪初降,憲宗踏雪賞玩歸來,興緻未消,又添喜悅,格外興奮。他傳旨嘉獎、提拔韓雍,讓其擔任右副都御史,提督廣西軍務。

以後憲宗又鎮壓了荊襄山區人民起義,派兵擊退了北方蒙古連續對西北河套地區的進攻。朝野因此對憲宗大為讚許。

在憲宗第二次當上太子第四年的時候,他身邊出現了一個叫萬貞兒的女人。萬貞兒是孫太后宮中的使女,因其父親犯罪,她在四歲時被沒入宮中,長大後頗有幾分姿色。孫太后愛她伶俐勤快,召入仁壽宮,讓她掌管衣服、首飾。朱見深常去孫太后那裡,萬貞兒與他逐漸地熟悉起來,繼而發展到親昵無間。孫太后崩逝之後,朱見深向母親請求,讓這個年長自己17歲的萬貞兒入事東宮,服侍自己,兩人很快就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憲宗登基後,照例要冊立皇后。正宮皇太后錢氏和皇太后周氏選中了吳氏,於是憲宗遂於天順八年七月成婚。成婚之後,還要選妃。憲宗沒有忘記萬貞兒,向母親提及此人,太后同意封為貴妃。萬貞兒出於對吳後的嫉妒,對其語言多有不恭。吳後難以忍耐,兩人鬧到語言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吳後於是令宮女執杖對萬貴妃大打出手。憲宗知道後,次日就入稟兩太后,說吳氏脾氣太壞,舉止輕佻,定要廢易。太后們開初不同意,閣臣也力勸他放棄此念,他堅決不聽。於是,吳後被繳還寶冊,貶入冷宮,另選了王妃做皇后。這時,吳後正位正宮,只不過32天。吳後被廢掉後,萬貴妃更加有恃無恐,而皇后王氏秉性恬淡,凡事退讓,只是名義上的皇后而已。憲宗對萬貴妃的寵愛,使宮中的太監有了風向標,他們紛紛投靠在萬貴妃門下,挖空心思地為她進獻美珠珍寶,並且假託聖上的旨意,到民間搜刮採辦,苛擾百姓。作為回報,萬貴妃對這些太監有求必應,使他們得以青雲直上,有機會幹預朝政,形成了很大的勢力。一些在各省的「鎮守中官」,也都因朝中有人,頤指氣使,位居總督和總兵官之上。憲宗對此時有所聞,卻毫不在意,為了使萬貴妃合意,無論什麼事情,都可聽她所為。

出於享樂心理,憲宗對朝事的興緻大減,初臨丹墀時的朝氣很快就消磨掉了。在萬貴妃的影響下,他一擲千金地大肆揮霍,建造了大量祠廟宮觀,小心翼翼地陪萬貴妃拜佛煉丹,盡情欣賞歌舞,做種種消磨時光的遊戲。早朝已經成為負擔,動輒就被取消,即便升朝,也是擺擺樣子,禮成而退,疏奏大都扔給太監去批複。大臣們耳聞目睹憲宗的變化,痛心疾首,一些人紛紛上疏,勸他勵精圖治。彭時一針見血地說:「萬貴妃已過生育之期,毛病甚多,不可專寵。希望陛下分恩寵於眾妃。」憲宗對此不加理睬。由於萬貴妃橫行六宮,憲宗日思暮想的皇子一直沒有出生。成化七年(公元1470年)柏賢妃曾經生下一個兒子,被立為皇太子,但不到一歲,就被萬貴妃害死。直到成化十一年,才有太監張敏告訴他,一個來自廣西的宮女紀氏,已經替他生了一個兒子,藏在後宮的安樂堂內。事情挑明後,內閣首輔大臣商輅等為了使皇子逃過萬貴妃的毒手,建議交給皇太后周氏撫養,並立即冊立為太子。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建議,憲宗照辦之後,不僅保住了皇子的性命,而且使萬貴妃感到固寵的手段已被識破,遂不再濫行墮胎、毒殺的手法,索性讓各個妃嬪多生幾個皇子,以與太子爭寵。於是,憲宗又增添了11個兒子。

憲宗不僅在宮廷內寵信萬貴妃搞得後宮不寧,與此幾乎同時,還重用宦官汪直,搞得朝臣人人自危。汪直開始只是萬貴妃的內侍,由於他奸詐異常,能曲意迎合貴妃心意,尤其會斂財討她的歡心,以後被萬貴妃推薦給憲宗,執掌御馬監。憲宗對汪直,開始時印象還不深,但經過一段時間,汪便成為了憲宗須臾不可離開的人物了。

成化十二年宮中發生了一起令憲宗極為不安的事情,有個叫李子龍的人被太監私放進宮,圖謀不軌。事後憲宗為安全起見,就命令汪直易服化妝,經常帶校尉不斷外出打探消息。汪直對此非常盡心,街頭巷尾的事情,無所不報。這不僅取得了憲宗的信任,而且憲宗一高興,下令成立西廠,並由汪直提督,其勢力大大超過原有的東廠和錦衣衛。

在憲宗的支持下,汪直的地位日益鞏固,自此他結黨營私,屢屢製造駭人聽聞的冤獄,到後來朝中公卿大臣,一遇到他都像避瘟神似地改道而行,沒人敢招惹是非。一次,兵部尚書項忠因為在路上沒有讓道給汪直,便受到了汪直的當面凌辱。汪直的胡作非為,搞得政治空氣極為緊張,引起了眾大臣的反對,大學士商輅、尚書項忠的上書導致了西廠於成化十三年五月一度被罷。但憲宗對汪直的處理十分寬大,僅僅是令他回御馬監再操舊業,使群臣大失所望。

憲宗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