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 十國(吳) 第二百三十一章 宣帝楊隆演

楊隆演初名瀛,又名渭,字鴻原。是楊行密第二子。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生,武義二年(公元920年)卒。終年24年。

天祐五年(公元908年)五月,張顥、徐溫合謀害死楊渥後,兩人間又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張顥積極活動,自己要做淮南節度使,繼承楊渥的位子,徐溫當然不會同意,與門客嚴可求密謀推立楊隆演。

楊渥死後第四天,張顥在牙城密布士卒,召諸將前來議事,士卒夾道列劍戟,劍拔弩張,張顥在庭中居中而座,諸將只許隻身入內,張顥想用這一方式強迫眾將推他做干什淮南節度使。眾將到齊後,張顥厲聲問道:「誰當繼立?」諸將不敢對答,張顥連問三遍,一次比一次威風。這時,嚴可求走上前,悄悄對他說:「軍府至大,必須要由您主持,不過,陶雅、劉威、李遇諸將,與您一樣都是先王的三十六將之一,如果您自立為淮南節度使,他們能屈膝侍奉嗎?不如輔立隆演,您居中執政為便。」一席話,說得張顥心神不定,拿不定主意,嚴可求乘機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楊行密夫人史氏的一份教令,率諸將跪下聽讀史氏教令,要求諸將擁立隆演,不要背負楊氏,行不義之事。諸將紛紛表示遵令。

楊隆演就是這樣做了淮南節度使,弘農郡王。此事之後,張顥與徐溫更是不能相容,徐溫宣稱張顥是殺害先君楊渥的禍魁,與此同時,把紀祥等四人一道捉來斬首。

殺掉張顥,徐溫成了諸將中勢力最強的一位人物,隆演任命他為左、右牙都指揮使,掌握了淮南實權。

徐溫執掌淮南軍政後,倒是注意安定內部,建立法度,發展農業生產,與周邊諸國保持穩定關係,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不過,對淮南的內部,他控制得卻是越來越緊,楊隆演實際上被逐漸架空。

天祐六年(公元909年)三月,徐溫看到淮南水兵集中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金陵又是淮南的要衝之地,自己請求兼領升州(治金陵)刺史。當然,他並不去赴任,而是派養子徐知誥為升州防遏使兼樓船軍使,駐守金陵。

天祐九年,徐溫與諸將擁楊隆演為吳王,自己為鎮海節度,同平章事。

武義元年(公元919年)徐溫擁吳王為吳國王,改元,設百官,自封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軍事,諸道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東海郡王,知誥為左僕射、參政事兼知內外諸軍事。吳王得到的只有空頭名號,徐氏父子卻是名利雙收。

楊隆演為吳國王的第二年五月病卒。謚號「宣帝」,葬肅陵。乾貞元年(公元927年)尊為「高祖宣皇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