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零二章 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是唐肅宗的長子,生於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取名李俶。15歲時被封為廣平王。安祿山叛亂後,他跟隨唐肅宗在靈武招集部隊,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諸將都隸屬元帥府。當時,唐肅宗剛剛繼位,兵弱將寡,李俶躬身下士,招懷流散,沒多久就招兵數萬人。當時,安祿山已經攻佔了長安,聲勢大振,唐軍多不敢與叛軍交戰。李俶組織勇士阻擋叛軍,多次把叛軍挫敗,士氣為之大振,使戰爭產生轉機。以後,回紇葉護王子率兵援助唐軍,李俶與他結拜為兄弟,合兵進擊叛軍。757年,李俶、郭子儀率朔方等地的軍隊以及回紇、西域兵共15萬人,從鳳翔出發,進攻長安。叛軍大敗,逃出潼關。李俶率軍攻入長安,令行禁止,秋毫無犯,甚得民心。唐軍攻克長安後,李俶又率軍進攻洛陽,叛軍首領安慶緒棄城逃往河北。唐肅宗回到京師後,封李俶為楚王。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三月,李俶改封為成王,不久又立為皇太子,改名李豫。

上元末年(公元762年),唐肅宗患病,李豫往來侍疾,十分周全。肅宗的病情日重一日,張皇后(即張良娣)懼怕李豫功高難制,便暗中接越王李係入宮,陰謀廢立。一切準備就緒,張皇后矯詔召李豫,圖謀陷害,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知道後,隨從李豫入宮,以防有變。這天夜裡,李輔國等人率領軍隊逮捕了越王李係,又囚禁了張皇后。唐肅宗知道後驚恐而死,李輔國、程元振等乘機殺死張皇后,擁立李豫即皇帝位,是為代宗。

唐代宗李豫即位時,叛將史思明已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佔據洛陽。代宗即位後,再次向回紇請求援助,又任命長子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進攻洛陽。唐軍與史朝義在洛陽北郊大戰,史朝義敗逃河北,叛軍部將多降唐。次年史朝義窮蹙自殺,安史叛亂全部平息。

唐軍收復洛陽後,回紇軍入城殺掠。次年,登里可汗率軍回國,又慫恿部下沿途搶劫。可是,唐代宗為報答回紇助戰,一再遷就,企圖以忍讓換得和回紇的友好關係。

安史叛將降唐後,唐代宗便以為大功告成。公元763年七月,改元廣德,大赦天下,安祿山、史思明的舊將、親族一律不追究責任,各級官吏也都封爵加官,並規定自此以後,刺史三年、縣令五年就可升職,普通百姓也相應地減免賦稅。如此一來,安史舊將一變成為唐朝的節度使,形成了新的藩鎮。他們在各自的轄區內擴充軍隊、委派官吏、徵收賦稅,成為地方割據力量。特別是成德、魏博、幽州三鎮是唐朝中後期最大的割據勢力,稱為河朔三鎮。

唐代宗不僅給予河朔三鎮以很高的待遇,對其他割據者也一再姑息,使得地方節度使肆無忌憚,他們「雖稱藩臣,實非王臣」,在政治、軍事、財政上都完全獨立,實際上是各自獨立的封建軍閥王國。他們的職位或父子兄弟相襲,或由部下推戴自稱「留後」,強迫唐王朝予以承認。他們在地方上又自署官吏,魚肉人民。對唐中央政府形成極大的威脅。由於唐代宗對藩鎮的姑息和唐中央政府的腐敗,中央的權力越來越小。

唐代宗姑息藩鎮的同時,對一些忠於他的大臣又無故猜忌。郭子儀是唐代名將,安史之亂時在河北擊敗史思明。肅宗即位,郭子儀任關內河東副元帥,配合回紇兵收復長安、洛陽,升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代宗即位後,因其在朝中威望最高,怕他功高震主,因此對他百般懷疑。唐代宗如此賞罰不明,功臣們對朝廷都存有顧慮,不但不肯交出兵權和防地,反而千方百計地擴大地盤,招兵買馬,以擴大自己的實力。如此一來,割據稱雄者越來越多,藩鎮割據的局面已經形成了。

唐代宗時,境內藩鎮割據局面已經形成,西部的吐蕃也不斷侵擾,唐不得不經常性地抽調主要兵力到京西防備吐蕃秋季入侵,稱為京西防秋。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政府調集各地軍隊進行討伐,西北邊兵也參加了征討叛亂的戰爭,邊鎮上只留下一些弱兵殘將。強大起來的吐蕃於756年乘機攻取石堡城,進取唐隴右、河西兩鎮。唐代宗即位後,吐蕃對唐的爭奪有增無已。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率領吐谷渾、党項、氏、羌共20餘萬大軍入大震關(今甘肅隴西縣)、攻涇州,直指奉天(今陝西乾縣),武功等地,唐兵潰敗,京師大駭。唐代宗命李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到咸陽抵禦吐蕃。此時吐蕃軍已逼近長安,唐代宗急忙逃往陝州。第三天,吐蕃入長安城,掠奪府庫錢財,焚毀民房,繁華的長安城變得滿目瘡痍。郭子儀用少數兵卒,虛張聲勢恐嚇吐蕃,吐蕃軍據城15日,驚慌出城。同年,吐蕃又攻入劍南道的松州、維州、雲山城、籠城等地,唐政府受到吐蕃的嚴重威脅。

此後,吐蕃連年入侵,戰爭激烈,唐在鳳翔、涇州、邠州、渭北等地設節度使,駐重兵,抵禦吐蕃。

廣德二年,僕固懷恩叛唐,引吐蕃、回紇等數十萬人進攻長安。僕固懷恩,鐵勒族人,安史之亂時從郭子儀、李光弼作戰,屢立戰功,曾與回紇兵擊敗史朝義,官至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等職。他自恃功高,不滿意朝廷對他的待遇,加之朝廷對武臣猜忌,總想收回兵權,更使他對朝廷不滿。廣德二年,唐代宗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以宣慰僕固懷恩。朔方將士原本大多是郭子儀舊部,在僕固懷恩手下又吃盡苦頭,聞知郭子儀要來,歡欣鼓舞,紛紛不顧軍紀離開僕固懷恩歡迎郭子儀。僕固懷恩以為唐廷要收拾他,匆忙率兵300逃至靈武,收拾散兵,招引吐蕃、回紇來攻。代宗命郭子儀率軍禦敵,先鋒部隊攻破吐蕃軍營,俘斬百餘。郭子儀屯重兵於涇陽,吐蕃軍挑戰,子儀不出。此時,劍南、嚴武已攻破吐蕃鹽川城。僕固懷恩與吐蕃軍懼怕失去後援,不戰退兵,京師之圍遂解。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僕固懷恩又引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等數十萬人入侵,至鳴沙(今寧夏中衛東)暴病而死,吐蕃軍大掠男女數萬人,焚舍而去。同年十月,吐蕃軍至邠州,與回紇相遇,合縱入侵,兵逼奉天,郭子儀說服回紇。使回紇與唐聯兵,共扼吐蕃。不久,郭子儀的先鋒白元光與回紇軍一起在靈台縣之西擊敗吐蕃,斬首5萬餘,僕固懷恩大將仆固名臣也率千騎降唐,吐蕃退軍,形勢有所緩和。

吐蕃退軍是郭子儀等率軍抗擊的結果,宰相元載卻說非人力而為,而是菩薩保佑的緣故。唐代宗寵信元載,便信以為真,下令廣造佛寺,祈望得到菩薩更多的保佑。但這並沒有阻止吐蕃、回紇的入侵,代宗便令眾僧講《仁王護國經》,敵人搶掠一番後歸國,代宗卻認為是眾僧講經有效,退敵有功,對眾僧厚加賞賜,對郭子儀等禦敵勇將卻置之一邊,不聞不問。唐代宗這種賞罰不當的行徑,使天下人盡感寒心。此後,吐蕃連年入侵,戰爭不斷,唐政府不得不花費巨大的財力,在鳳翔、涇州、邠州、渭北,西川等地派駐重兵,以備吐蕃。

大曆二年(公元767年)九月,吐蕃進犯靈州,接著兵逼邠州,代宗命郭子儀率師3萬禦敵,十月,在靈州擊敗吐蕃,京師才得以平安。次年11月,吐蕃10萬兵馬入侵靈武、邠州,邠寧節度使馬王率軍禦敵,擊破吐蕃2萬餘人。九月,郭子儀自河中移鎮奉天,吐蕃入侵靈州,靈州守將白元光擊敗吐蕃2萬軍隊於靈武,不久,又在靈武擊破吐蕃6萬。唐代宗君臣聞訊喜形於色,沉浸在一時的勝利之中。

大曆五年(公元770年)五月,在甘肅徙置民眾于山險要害,用以防備吐蕃的入侵。九月,吐蕃進犯永壽。大曆八年八月,吐蕃寇靈武,搶掠而去。幽州節度使朱滔率5000騎請河西防秋,代宗令赴涇州行營。十月,吐蕃寇涇州、邠州。郭子儀部先鋒將渾瑊與吐蕃戰於宜祿,唐師不利。渾瑊與涇原軍合力作戰,吐蕃軍潰敗而去。不久,郭子儀率軍擊敗吐蕃10萬大軍,唐軍取得重大勝利。

大曆九年四月,代宗命郭子儀等大閱兵師以備吐蓄。代宗又下詔各地出資備邊,以供防秋之用。

大曆十一年春,劍南節度使崔寧大破吐蕃20萬人。四月,西川破吐蕃於望漢城,12月,西川崔寧又在西山大敗吐蕃。大曆十三年四月,吐蕃寇靈州,朔方留後常謙光擊敗吐蕃。六月,吐蕃又進犯鹽州、慶州。同年,回紇登里可汗為了掠奪財物,也進寇太原,殺唐軍民萬餘人,縱兵大掠。唐代州都督張光晟擊敗回紇兵,登里可汗才退走。然而唐代宗為了集中力量抵禦吐蕃,對回紇的不禮採取忍讓態度,力求保持和好關係。

唐代宗在位期間,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防禦吐蕃的入侵,但由於節度使各自獨立,難以駕馭,中央的政策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縱觀整個代宗朝,唐與吐蕃的戰爭,互有勝負,雙方都消耗巨大。此後,吐蕃走向衰亡,唐王朝也日趨衰弱。

代宗受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的擁立才得以稱帝,即位後對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十分寵信。李、程自恃定策有功,越加專橫,對代宗的統治構成了威脅。

代宗即位後,李輔國自命為定策功臣,專權用事,甚至不把代宗放在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