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 南朝(梁) 第一百四十七章 簡文帝蕭綱

梁武帝早年無子,曾以六弟蕭宏之子蕭正德為養子。後來,丁貴嬪懷孕生蕭統,梁武帝遂將正德送還蕭宏,而將蕭統立為太子。蕭統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他聰穎好學,十幾歲就能盡通經義並善作詩文,成為一代才子。梁武帝對蕭統非常寵愛,俟其成年後即讓他料理朝政,平斷刑獄,結果是有條不紊,公正合理,深受士民尊崇。

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蕭統生母丁貴嬪病故,蕭統哀痛萬分,一連幾日水湯不進,原來肥胖的身軀竟瘦了一半。後來丁貴嬪入葬,偏有一個自稱會看風水的道士,說此處墳地將不利於太子,如能預先厭禳,或許可以免災。蕭統聽到道士的話,非常恐慌,於是製作蠟鵝等物埋於墓側。此事本是東宮秘事,不想有宮監鮑邈之因失寵於太子,產生嫉恨之心,於是密告梁武帝。梁武帝派人發掘,果然得到蠟鵝等物,大為震驚,即欲窮究其事,後經右光祿大夫徐勉勸諫,才只誅殺道士,沒有怪罪於太子。太子蕭統雖未遭譴,但因無由自明而終日憂憤,鬱鬱寡歡。至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竟得一種絕症,不久病逝。死時年僅31歲。梁武帝親臨哭哀,賜謚「昭明」。他就是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故世後,武帝徵召蕭統長子南徐州刺史華容公蕭歡至建康,想要立為太孫,但終因與蕭統父子有嫌而未成事實。這時候梁武帝次子蕭綜已叛逃北魏,武帝乃立第三子晉安王蕭綱為太子。

蕭綱字世纘,小字六通。3歲時封晉安王,5歲為雲麾將軍,領石頭戍軍事。蕭綱自幼敏睿,識悟過人,6歲便能寫一手好文章。年11歲時,梁武帝便派他料理庶務,親歷藩政,結果所在皆有政績,因此武帝寵愛有加。雖然如此,蕭綱被立為太子,人們仍然紛紛議論,認為不合禮法。侍郎周寵曾是蕭綱主簿,見此景況即上書蕭綱,勸他效法春秋時期宋國大賢公子目夷,辭去太子名號。蕭綱熱中權勢,對周宏諫議置若罔聞。其後不久,梁武帝因朝野輿論鼎沸不止,特地晉封蕭統長子蕭歡為豫章王,次子蕭譽為河東王,幼子蕭察為岳陽王。

當時梁武帝其他皇子也因蕭綱既非嫡長子,又非嫡長孫,總覺自己與蕭綱資格相等,故都覬覦皇位,猜忌東宮,由此竟造成了梁朝蕭氏家族內亂的根源。諸皇子之中尤以梁武帝第六子邵陵王蕭綸最為驕寵,曾於宮中仿製帝王輿駕乘坐遊玩。梁武帝聞聽此事,勃然大怒,立即命將蕭綸免官削爵,投入獄中,然不久即釋出為揚州刺史。蕭綸出都後更放肆無忌,竟令人在集市上搶奪物品,以致商人為之罷市。揚州府丞何智通上書參奏蕭綸,蕭綸聞信竟派人將智通刺殺。梁武帝因此復將蕭綸召回,免為庶人,禁錮於府第之中。然僅過數月,又封賜蕭綸爵位,授丹陽尹。太子蕭綱見蕭綸有嫉妒之心,恐怕將來不利於自己,便上奏請蕭綸為南徐州刺史,梁武帝准其所奏。蕭綸之外,還有廬陵王荊州刺史蕭續、湘東王江州刺史蕭繹、武陵王益州刺史蕭紀,皆仿效蕭綸,權侔人主,威福自專。太子蕭綱深明此種情勢,故常挑選精兵強卒,以備將來不測之用。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秋天,侯景起兵,自採石渡江,朝廷急命戒嚴。太子蕭綱身著戎服入見父皇,請求指示方略。梁武帝早已一意向佛,心無旁鶩,沒有任何主張,只好支吾敷衍說:「這是你的事情,何必再來相問。現在我就將內外軍事一概託付與你,你便宜從事就是了。」蕭綱即留在中書省指揮軍事,命自己的兒子宣城王揚州刺史蕭大器都督城內諸軍事,由尚書羊侃為副職佐治,分派各將士守城,復令聚集各寺院府庫儲藏,置於德陽堂,充為軍事之用。

侯景謀反之初,已經與臨賀王蕭正德交結。太子蕭綱不知其情,仍命正德屯守建康要戶朱雀門,正德乃趁機秘密與侯景互通音信,派南塘游軍沈子睦放下弔橋接應侯景入城。

侯景迅速進圍台城。縱火焚燒大司馬、東西華諸門,羊侃率兵在城門上鑽孔噴水滅火。蕭綱也親臨賞賜將士,彭舞士氣。侯景受阻後,又築長圍,困住台城,斷絕內外交通。

前時有臨川太守陳昕,出守採石時被侯景擒獲。侯景設宴請昕同飲,要他收集部曲為景所用。陳昕嚴辭拒絕,侯景惱怒,讓儀同三司范桃棒將他監守起來。陳昕藉機以禍福利害勸說桃棒,使率所部襲殺侯景及謀臣王偉、武將宋子仙等,投降梁朝。范桃棒被陳昕說動,遂釋放陳昕,讓他於黑夜縋城入報桃棒願為朝廷外援。梁武帝聞言大喜,敕令鐫造銀券(即免死令)賜桃棒,許以平定侯景後即封桃棒為河南王,並賞金帛女樂。太子蕭綱卻疑他有詐,猶豫不決。結果不久,范桃棒謀反事被部下告知侯景,侯景大怒,令將桃棒捆住,兩邊用力拉殺而死。陳昕不知桃棒遇害,如期出城赴桃棒處,半路被侯景截住。侯景逼令陳昕射書城中,詐稱降梁。陳昕誓死不從,痛罵侯景。侯景大怒,將陳昕殺死。

其時援軍已至。各路援軍會於青溪之東,商議進攻策略,久久不能決定。這時,高州刺史李遷仁、天門太守樊文皎率兵5000人來援,見眾軍屯兵不進,遂自率所部沖向敵營。文皎武藝高強,驍勇善斗,一路所向披靡,直達菰首橋東。侯景部將宋子仙設下埋伏,特意誘文皎獨自深入,然後圍兵合擊,文皎左右衝突不得,終至力竭身亡。李遷仁見文皎戰死,連忙率部遁還。各軍聞李樊敗訊,未免心中不安,由是幾十萬援軍竟不能有半點作為。其時台城內糧食已經不多,百姓、軍士靠煮食皮甲、老鼠、雀鳥而生。不少兵士在殿前將戰馬宰殺,有的還摻上人肉,吃食者往往因此得病。此時侯景軍也發生了饑荒,周圍全是梁的援軍,侯景的兵士四處掠食而不可得。這時又有探子來報,說是荊州援軍亦不日來到,侯景不免畏懼。王偉此進獻策說:「現在台城一時很難攻下,蕭梁援軍四至,我們又缺少糧食,不如假裝求和來緩和局勢。」侯景聽從王偉計策,遣部將任約、於子悅至台城下拜表求和,乞賜還原鎮。太子蕭綱因為城中窮困窘迫,入內稟告梁武帝,勸他允許議和。梁武帝聞言大怒,說:「和不如死!」蕭綱又反覆陳說,梁武帝躊躇良久,才對蕭綱說:「隨你自己策劃吧,只是不要貽笑於後人!」蕭綱乃升殿宣布許和。

侯景見梁中計,又要求割江右四州之地,並請由宣城王大器出城護送景部渡江,意在取得人質,拖延時日。中領軍傅岐堅決反對大器出城,說:「難道有賊起兵犯闕而與之議和的道理嗎?這不過是侯景退我援軍所耍的花招罷了。再說宣城王是皇室嫡孫,國家命脈所關,怎麼能出城為質呢?」梁武帝認為傅岐言之有理,於是以大器弟石城公大款為侍中,出質景營,並敕令諸軍不得進擊侯景。侯景得寸進尺,揚言非宣城王出送不可,又加以種種要求,全然沒有要退兵的樣子。蕭綱明知其詐,但事已至此,只好儘力周旋。

此前不久,南兗州刺史南康王會理等率眾3萬至馬印州,侯景軍怕會理軍逼近與己不利,又上書說:「請北軍速還秦淮南岸,不然妨礙我過江。」蕭綱聞報不得不從,令會理軍還駐江潭苑。過了5天,侯景再上朝廷書,說:「剛才接歷陽來信,說高澄已經佔領壽陽、鍾離,如此我已無所投足,求借廣陵、譙州暫住,等奪回壽陽後即奉還朝廷。」書中還表示:「北軍既然已在秦淮南岸,臣即於京口渡江。」太子蕭綱接書後立即答應了侯景的要求。

侯景自會盟後將東府糧米盡入營中,此時見援軍雖多卻不相統屬,一如烏合之眾,於是在王偉和蕭正德慫恿下,決意敗盟,遂上書條陳梁武帝10大過失,戰端由此再起。援軍統帥柳仲禮堅不主戰,諸將連日請戰,皆不允許。南康王會理與羊鴉仁、趙伯超等決計將大營移於東府城北,約定夜間進軍。誰知到了次日天明,尚不見鴉仁率軍到來,事已為侯景察覺,即派宋子仙來攻,趙伯超望風逃走,會理軍因此大敗,戰死及渡水溺死者達5000餘人,侯景將人頭積於闕下,城中守軍更加畏懼。侯景又命決玄武湖水灌台城,並親自督兵攻城,晝夜不息,如此10日,台城終於被侯景攻破。

侯景入城先見梁武帝,然後至永福省拜見太子蕭綱。蕭綱侍衛聞侯景到來,都嚇得四處逃散,只有中庶子徐摛、通事舍人殷不害在蕭綱身邊侍奉守衛。待侯景入殿,徐摛見他直立不拜,當即厲聲對侯景說道:「侯王應當以禮見太子,怎麼能夠這個樣子呢?」侯景先見蕭綱並無畏懼之意,又聽徐摛責問,不由連忙伏身下拜。蕭綱從容問及種種事情,侯景皆辭屈不能回答。

侯景退出後,令撤去武帝及東宮侍衛,縱亂兵搶掠乘輿、服飾,宮人皆驚散一空。侯景又收押朝士、王侯送永福省,派王偉守武德殿,於子悅守太極東堂,矯詔大赦,自立為大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建康城中百姓皆因侯景軍騷擾不堪而四處逃難。梁武帝受制於侯景,心中甚是不平,但也無可奈何。

梁武帝駕崩後,侯景扶太子蕭綱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為防變故,侯景自昭陽殿出屯朝堂,並分兵守衛京城各方。又表請蕭綱下詔,凡北人陷入南方為奴者,一概釋放,所免者數萬,其中有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