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卷 南朝(宋) 第一百三十六章 明帝劉彧

劉彧(公元439年~472年),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字休炳,小字榮期,生於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十月,初封淮陽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改封湘東王。後殺侄繼位,是為劉彧。

劉彧幼時,其生母沈婕妤去世,由劉駿的生母路淑媛撫養成人。劉彧少時脾性溫和,處事穩重,風姿端雅,深得路淑媛的喜愛。其三兄劉駿即皇位後,尊母親為太后,劉彧孝敬路太后,常在左右侍奉醫藥。劉駿性情暴戾、猜忌,諸弟多被無端猜忌甚至遭害,惟劉彧例外,兄弟關係融洽親熱。及劉駿去世,劉子業即位後,劉彧的災難開始了。當時文帝的19個兒子,在南方的只剩下劉禕、劉彧、劉休仁、劉休祐、劉休若六人,其中劉禕雖然年長,但人才庸劣,劉休范、劉休若年齡尚小,故能被劉子業容忍。劉彧和劉休仁、劉休祐年長,而且歷任重州刺史,具有政治、軍事經驗,並擁有實力較強的軍隊,身邊圍繞有一批文武將吏,是對皇位的最大威脅,所以被劉子業視為心腹之患,常將三人留在身邊,不得擅離宮中。三王失去了行動自由,還要時常遭受劉子業的百般凌辱。

三王之中,數劉彧年長,自然成了劉子業迫害的主要目標。每當此時,他心裡憤怒到了極點,表面上卻裝出一副恭順、服從的樣子。有好多次劉子業動了殺念,雖未動手,卻把他嚇得不輕。緣此,他暗中密切注視外間動靜,等待時機下手殺死劉子業。他的親信阮佃夫、李道兒等積極活動,在劉子業的衛士中尋找不滿者。劉子業喜怒無常,殺戮無度,不但王公大臣,而且左右衛士也人人自危,各懷異志,只因懼怕劉子業的幾個爪牙宗越、譚金、童太一等,不敢輕舉妄動。劉子業的左右中,有一主衣名叫壽寂之的,特別不合劉子業的眼,因此整日心驚肉跳,不知何時大禍臨頭。阮佃夫等得知這一情況,主動與他聯繫,共謀廢弒劉子業,雙方一拍即合。此時,民間盛傳「湘中當出天子」,劉子業聞知後非常不安,決定殺掉湘東王,再巡視湘州與荊州,以徹底壓下這一謠言,鞏固皇位。劉彧知形勢緊迫,連忙秘密指使親信錢藍生密切注視劉子業的行止,以便隨時動手。

就在劉子業準備殺劉彧的當天晚上,即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劉子業在竹林堂親自射鬼,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彧、會稽公主等都隨從前往,惟劉彧不被召,這表明他將大禍臨頭了。此時的劉彧,一人獨困於秘書省,無法和外界聯繫。焦急中,只見劉休仁一步跨進來,向他施禮稱臣。他還未反應過來,就被劉休仁拉到西堂,登上御座,召見眾臣。壽寂之當眾宣布:「湘東王受太皇太后令,除狂主,今已平定。」眾臣雖然心中惶惑,但得知狂暴的劉子業已死,皆人人慶幸,紛紛整衣入宮拜見劉彧。劉彧雖未正式即位,但凡事全稱令書施行,已成為實際的皇帝了。

當夜,劉彧以路太皇太后名義發布命令,曆數劉子業的罪行,宣布由湘東王劉彧繼承皇極。第二天,劉子業的幾個心腹宗越等入宮求見,劉彧皆以禮相待,好言撫慰,眾人稍安。劉彧安撫宗越等人後,又以太皇太后名義下令,賜劉子業的同母弟、妹豫章王劉子尚和會稽公主死。

劉子業死後,橫屍太醫閣口,無人問津。蔡興宗見了,忙找到劉彧的妻兄、尚書右僕射王或,說:「他雖然凶悖無道,但也是天下之主,宜使其葬禮粗足;如像現在這樣,四海必會乘機以此為辭興兵討伐。」王或聽了,來找劉彧,將蔡興宗的一席話告訴他。劉彧聽了,心中暗暗感謝蔡興宗的提醒:此時四方州鎮對他擁護與否,還是個未知數,需小心謹慎,不能落下任何把柄,給人以可乘之機。於是,他忙令人為劉子業收屍,舉行了葬禮。

為了進一步籠絡和穩定人心,劉彧又特意提拔太后的侄子路休之為黃門侍郎,路茂之為中書侍郎,以寬慰太后的心。

十二月吉日,劉彧正式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泰始。追尊已去世的生母為「宣太后」,立妃王氏為皇后。

劉彧繼位後,很快下詔進鎮軍將軍、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勛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劉子勛是孝武帝劉駿的第三子,年方10歲,府州事務全由長史鄧琬作主。劉子業未死前,曾命人拿了毒藥去毒殺弟弟劉子勛,鄧琬起兵反抗,還未來得及有大的軍事行動,劉子業就被宿衛將士殺死,劉彧被擁立為帝,對劉子勛加官進級的詔命也隨後送往江州。江州佐吏見到令書,都很高興,一同來見鄧琬,鄧琬卻深不以為然,他認為:晉安王劉子勛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其父孝武帝劉駿也是排行第三,劉駿又是在江州刺史任上於潯陽(今江西九江)起兵奪取帝位的,這一切都預示舉劉子勛起兵,定能馬到成功!鄧琬作主起兵後,劉子勛的七弟、荊州刺史臨海王劉子頊和六弟、會稽太守潯陽王劉子房都由其長史作主,起兵響應。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正月,劉子勛在潯陽即帝位,改元義嘉,正式與劉彧分庭抗禮,由此就爆發了一場以劉彧為首的文帝系諸王和以劉子勛為首的孝武帝系諸王之間的大混戰。

劉彧得知潯陽舉兵、四方響應的消息後,焦慮萬分,急召眾臣商討大計。蔡興宗建議:「今普天同叛,人有異志,宜鎮之以靜,以至信待人。叛者的親戚遍布宮省,若對其親友繩之以法,我朝會立即土崩瓦解,要向四方宣明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之義。物情既定,人有戰心,必能克敵制勝,望陛下勿憂。」劉彧聽了,連連稱善。於是廣施仁政,以「罪不相及」為瓦解敵軍、鞏固軍心的主要政策。

不久,豫州刺史殷琰起兵應潯陽的消息傳到建康。劉彧知殷琰素無兵權,一直被出身土豪的右軍參軍杜叔寶所制約,起兵附潯陽非其本意。所以,對殷琰在建康的家族厚加撫慰,無半點難為之意。

一切準備停當之後,劉彧親自調兵遣將,討伐叛軍。以山陽王劉休祐督劉緬等西討殷琰。又派巴陵王劉休若督沈懷明、張永、蕭道成等諸軍東討會稽。東討軍是主力部隊,將士多為東境人,父子兄弟皆已歸附劉子房。劉彧為大軍送行時,特意廣為宣示:「朕方務德簡刑,使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勿要顧慮親戚。」劉彧也果真履行諾言,凡叛者有親黨在建康為官的,皆讓其居職如故。

東討軍出師不久,路太后突然去世。傳說為劉彧毒死。自劉子勛於潯陽起兵稱帝以來,路太后心裡暗暗祈禱孫子們得勝。一日,她請劉彧飲酒,在酒中偷放了毒藥。劉彧正要舉杯飲下時,旁邊的侍者暗中輕拉他的衣襟,他馬上明白了,恭敬地站起,舉杯勸太后飲下。當日,路太后就去世了,劉彧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不久,劉彧接到捷報:東討軍大勝,生擒潯陽王劉子房,斬作主起兵的孔覬等,其餘等全被原宥。

東境平定之後,劉彧調集增援大軍,全力應付長江中游的軍事壓力。經過激烈的戰鬥,攻入潯陽,斬11歲的晉安王劉子勛,並傳首建康。不久,又陷荊州。劉彧下令:賜臨海王劉子頊、安陸王劉子綏、邵陵王劉子元死。劉子勛的將吏中有不少人才,劉彧欲攬為己用,曾下旨赦免他們,但不少人忠於舊主,不肯苟活於世,自殺以殉。對這些死節之臣,劉彧也下詔追贈。

潯陽王劉子房被活捉後送回京師,劉彧饒恕其罪,將他貶為松滋侯,養活起來。對劉駿的其他9個兒子,仍如平日一樣對待。劉休祐平定尋陽後返回京師,向劉彧獻計:「松滋侯兄弟尚在,將來非社稷之計,宜早日安排他們的事。」劉彧最後下令:松滋侯劉子房、永嘉王劉子仁、始安王劉子真等皆賜死。劉駿的28個兒子,到這時全部死光了。路太后的兩個侄子路休之、路茂之也同時被殺害了。

泰始六年(470),劉彧將自己剛出生的第九子蕭贊封為武陵王,出繼給劉駿,頂起這一支門戶,以表示自己的博愛之情。

劉彧生得白白胖胖,眉慈眼善,風度儒雅,愛好文辭,好讀書。即帝位前,曾撰有《江左以來文章志》,又續注《論語》兩卷,皆行於當世。即帝位後,引進不少才學之士在身邊。又讓人在華林園含芳堂講《周易》,常親自前去聽講。其行為最初與哥哥劉駿和侄子劉子業完全不同,是一個仁慈好學之君。

然而,只有27歲的劉彧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健康每況愈下,且並非長壽之人。他最擔心太子年幼,恐自己百年之後有人會取而代之,因此對那些對皇位有威脅的人和事採取了特別嚴厲的鎮壓措施,猜忌心也越來越嚴重。

泰始五年(公元469年),柳欣尉等欲擁立太尉廬江王劉禕。劉禕是劉彧的八哥,因為人才庸劣,不被世人看重,幾個弟弟也都輕視他。劉彧即位後,任他為中書監、太尉,而國家大事卻從不與他商討。劉禕雖然不大聰明,卻也知道對此不滿,後來柳欣尉等謀反,欲擁立他,他就與其相互呼應起來。劉彧接到密告後,下詔降劉韋為車騎將軍、南豫州刺史,並派心腹楊運長領兵監視。後來,劉彧又令有司上奏,告劉禕對皇上不滿,請求窮治其罪。接到上奏後,他先是假惺惺地不準奏,接著下令免劉禕的官爵,派人持節奉詔逼令他自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