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西漢 第五章 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生,7歲時被封為代王。呂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逝世,代王繼皇帝位,是為西漢第三個皇帝漢文帝。漢文帝在位23年多,創造了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

劉邦生有八子,其中呂后只生了老二劉盈,後繼位為漢惠帝,卻不幸早逝。呂后為了掌權,對庶出的其餘諸子大加迫害,有4人為其所害,只有老大劉肥善終。到呂后逝世時,兒子中只剩下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

劉恆在諸子中,地位是最不起眼的。這是因為他母親薄氏的地位低微。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的軍隊打垮了項羽封立的魏國,把魏王豹的宮人俘虜到滎陽,要她們織布。有一次劉邦閑逛到了織布的房子里,見一女子有些姿色,就把她要進了後宮。這個女子的父親是吳(今蘇州市)人,姓薄,在秦朝時與原魏王宗室女子魏媼私通生了她。劉邦把這個薄氏要到後宮,轉臉就把她忘了。過了一年,戰爭形勢好轉,劉邦有了閑心,與管夫人、趙子兒兩個美人取樂。這兩個美人是與薄氏一起從魏宮被擄來的,而且彼此都很要好,當初曾相約:「富貴莫相忘。」她們把薄氏的約言當笑料說給劉邦聽,劉邦聽了,「心慘然,憐薄氏」,當天就把她召了來,「幸之」。激動的薄氏對劉邦說:「我昨天夜裡夢見一條蒼龍盤在我的肚子上。」劉邦說:「這是要尊貴的兆頭,我成就你。」就此一「幸」,薄氏遂在漢高祖五年生了劉恆。

劉邦後來極少再「幸」她,薄氏母子生活在被冷落的邊角里,誰也不能得罪,逢事多加考慮,處處謹慎小心,劉恆也就在朝臣的眼裡留下了一個「賢智溫良」的好印象。公元前197年,由蕭何等33位朝臣舉薦,7歲的劉恆被封為代王。呂后去世的前一年,曾讓劉恆任趙王,劉恆想起在此一任上死去的三個兄弟,婉言謝絕,呂后遂封侄子呂祿為趙王。劉恆的母親薄氏,終劉邦之世,一直處在「諸姬」,也即眾妾當中,人們稱她為「薄姬」,從沒有升到「夫人」的行列。劉恆自己也偏處一隅,謹小慎微。故此,他們母子也才能躲過呂后的迫害,平安地活下來。

呂氏死後,宮廷發生變亂,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誅殺諸呂,控制了朝政。此時,大臣們開始籌劃皇位的繼承。大家認為當時的小皇帝劉弘根本就不是惠帝後代,不宜保留;齊王劉襄雖說是高皇帝的嫡長孫,但外舅是惡人不能立;淮南王劉長年幼,母親娘家人又很壞,不能立。權衡來去,最後認為「代王是現存高皇帝兒子中年齡最大的,為人仁孝寬厚,太后娘家的人謹慎善良。而且立長子本來就名正言順,再加上他的仁孝名聲天下都知道,是最合適的人選。」

閏九月,周勃、陳平等朝中大臣秘密派使者去代郡,迎接劉恆到長安去當皇帝。郎中令張武等一派人全都認為這事不可信,勸劉恆託病拒絕。中尉宋昌認為迎立是真實的,不應懷疑:劉氏的天下是天意神授,深入人心,誰也改變不了的;現在劉邦的兒子們只剩下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二人,劉恆年長而又「賢聖仁孝」,名聲好。宋昌的分析不無道理,但畢竟是推測,不好定奪。劉恆找他的母親代王太后薄氏,太后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於是,劉恆以占卜決疑。結果得兆「大橫」,釋文說:「大橫裂紋正正噹噹,我要成為天王,讓父業發揚光大,像夏啟繼承大禹那樣。」劉恆聽了這段話後,表示不解,他說:「我本來就是王了,還再當什麼王呢?」卜人說:「這裡說的是『天王』,是天子的意思。」

為了徹底了解情況,劉恆派舅舅薄昭赴長安,求見周勃等朝臣。薄昭很快回覆,說事實如此,無可懷疑。這樣,劉恆要宋昌陪同自己坐在他那輛代王的專用車裡,要張武等6人每人乘一輛驛站平常用的普通車子作為隨從,組成一支小小的車隊,登上了前往長安的道路。

車隊行到離長安城約50里的高陵(今陝西高陵),劉恆停了下來,他要宋昌先到長安去看看有沒有發生變化。宋昌到那裡,見朝中自丞相以下的所有大小官吏都早已在那裡等候迎接代王的到來。宋昌返回報告劉恆,劉恆命車隊快馬加鞭趕到了渭橋。群臣拜見,口口稱臣,劉恆也下車一一還禮。太尉周勃走上前去對劉恆說:「請暫離眾人,說幾句話。」宋昌說:「要講的是公事,就當著公眾講;要講的是私事,王者是大公無私的。」周勃就跪在地上,從懷裡拿出皇帝寶璽,向代王劉恆奉獻。劉恆沒有接受,說:「這事到代邸(代國駐國都的辦事機構)再作商量。」劉恆並非不願當皇帝,只是周勃的做法太簡單草率了。

劉恆的車子很快進了代邸,群臣也一齊隨從而來。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御史大夫張蒼、宗正劉郢、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等8名謀劃和發動政變的骨幹人物到劉恆面前禮拜,並宣讀了他們聯名給劉恆的上表。表中說:現在的小皇帝劉弘等人都不是惠帝的兒子,沒有奉祀宗廟的資格。又說:他們徵求了高皇帝劉邦的大嫂、二嫂、同曾祖的弟兄琅邪王劉澤,以及其他宗室、列侯、俸祿兩千石的官吏們的意見,認為劉恆應當成為皇帝的繼承人,請他即天子位。在這道上表中集中了劉氏宗親和上層官吏的意見,而且把宗親放在首位,既符合劉恆的意願也合乎他的利益。但在劉氏宗親中楚元王劉交的態度沒有講到,這使劉恆不放心。劉交是劉邦的同父異母弟,是劉恆的叔父,他的態度既可影響一部分宗族,也可影響一部分官吏,萬一他提出異議,朝臣將如何對待?劉恆在答詞中把這個問題端了出來說:「奉祀高帝宗廟,是大事。我不成材,與此不相稱。希望請楚王考慮個更合適的人,我不敢擔當。」結果是「群臣皆伏,固請。」這表明即使劉交有異議,群臣不會受到影響。於是劉恆就先面向西以賓主禮說了三遍「不敢當」;然後又面向南以君臣禮說了兩遍「不敢當」。既然用起了君臣禮,那就是已經當起來了。群臣最後獻上璽和符。劉恆說:「既然宗室、將相、王、列侯都以為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我也就不敢再推辭了。」於是即了「天子位」,群臣依次排列,侍奉兩旁。

當晚,劉恆住進皇宮未央宮。

從不起眼的地位做到皇帝,從邊遠小郡住進皇宮,頗為不易。而要保持這地位和尊榮更屬不易。因此,劉恆即位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自己已得的地位。

他首先從衛護自己的安全做起。進入未央宮當晚,劉恆就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帥駐守長安的南軍和北軍。這兩支軍隊直接控制長安,自劉邦死後,分別由呂后的兩個娘家侄子呂產和呂祿掌握。又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守衛宮殿門戶,統領直接為皇帝服務的各種官員。這兩項任命可以保障他在長安的基本安全。

任命完畢以後,劉恆又回到前殿坐下,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下達了第一道詔書,要他們發布皇帝即位的公告,並「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餔五日。」總之,要在帝國範圍內為皇帝的即位造成一種大喜大慶的氣氛。與此同時,呂氏所立的小皇帝、梁王、淮陽王、常山王分別在各自的住所由有關部門處死。

接著,劉恆又採取幾項措施收買人心,培植勢力。首先,表彰、賞賜功臣。凡是在推翻諸呂和擁立過程中立了功的,一一表彰他們的事迹,給予厚賞;功大而無爵的,除賞賜外,再封侯。首功自然屬周勃,而周勃原封絳侯,就在原先基礎上增封食邑一萬戶,賜金(指銅。下同)5000斤。典客劉揭從呂祿手中奪取了將軍印綬,使周勃得到了軍權,功勞卓著,賜金千斤,原無爵,封陽信侯,等等。對於從代國陪同他來長安的巨僚,專門進行了功績登記,首功自然屬宋昌,封為壯武侯。其次,安置親近官吏,凡自代國隨從而來的,一律安置在重要的位置。宋昌為衛將軍,統帥長安南北軍;其餘六人,「官皆至九卿」;舅父薄昭為車騎將軍,封軹侯。再次,恢複劉氏宗族在呂后當政時期被削被奪的封地和其他利益。「呂氏所奪齊、楚地,皆歸之」;立趙幽王劉友子劉遂為趙王,等等。第四,對曾隨從劉邦征戰奪取天下的列侯、官吏提高待遇。「列侯從高帝入蜀漢者68人益邑各300戶」;「吏兩千石以上從高帝」者10人,食邑600戶,等等。

如果說以上措施重在籠絡,那麼另外一項就意在抑制和排擠了。劉恆即位不久,下詔說,大批列侯居住京師,不僅要消費大量財富,給運輸供應造成沉重負擔,而且也使他們沒有辦法「教訓其民」,因此命令:列侯都要各到自己的封國里去;有官職在身不能離開,或朝廷特許留住的,也要把太子遣送封國。這是一道對上層人物關係重大的命令,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詔書下達一年之久不見行動。劉恆有些惱火,再次下詔說:「前時詔書要列侯各到封國,託辭不走。丞相(指周勃)是我所器重的人,請他為我率領列侯到封國。」列侯們除了爵位以外,還想在京師尋找到有權力的職位,所以託辭不走。劉恆要丞相帶頭到封國,以此擋回列侯們不受器重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