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秦 第二章 秦二世贏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沙丘平谷(今河北廣宗西北)。按照秦始皇的遺囑,當由長子扶蘇繼位。但中車令趙高出於個人私慾夥同丞相李斯篡立遺詔,發動宮廷政變,推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繼位。這就是秦王朝的第二位皇帝秦二世。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設,奠定了封建帝國的基礎,但也做了一些千古荒唐之事。不過,作為一代帝王,在關係到他秦家天下「傳之萬世」的帝位繼承人選上,秦始皇還是比較明智的。

秦始皇諸公子中,公子扶蘇是長子,但並不為他所喜歡。不過,為了秦家基業,他還是著意地培養扶蘇。扶蘇被派往北部邊疆與大將蒙恬代兵戍邊,實質上是對他的考驗和鍛煉。實際上,扶蘇在諸公子中確實是比較突出的,尤其超出他的小老弟胡亥許多。

少公子胡亥是和乃兄截然不同的人物。雖說他也受到了良好的宮廷教育,但生性是一個「公子哥」的脾性,毫無風範可言。有一次秦始皇在殿中宴會群臣,並詔諸公子入殿就餐,胡亥也來參加。秦制規定,臣下朝會皇帝,入殿之前必須脫掉鞋子,放在殿外階上。這天宴會盛大,階上的鞋子雖多,但行列整齊,放置有序。胡亥在諸公子中比較嬌慣,他吃飽喝足,不願在席中消磨時間,便提前退出殿來。他順著鞋子行列,邊走邊用腳踢,一直把整齊的朝鞋踢了個亂七八糟,這才離去。後來胡亥做皇帝,天下秩序正像被他踢亂的鞋子那樣混亂不堪。

胡亥的一生沉浮,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和趙高的關係,可謂「成也趙高,亡也趙高」。這趙高本是宮中的一位宦官,因為他精通獄法、身高力大,又能寫一手好字,被秦始皇提拔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的車馬儀仗隊。趙高生性狡詐,深藏不露,又巧舌如簧,善於逢迎。他教胡亥書法和判案,很快取得胡亥歡心,二人結下了深密關係。

秦始皇巡遊天下的那年,胡亥年已20歲。可他玩性正盛,極力請求隨行。秦始皇寵愛這位少公子,便答應了他的請求。不巧的是,秦始皇尚未巡遊多少地方,便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來日不多,而當時朝中未立太子,長公子扶蘇還在北部邊郡監兵,便及時留下了皇位繼承問題的遺囑。遺囑命扶蘇把兵事移交將軍蒙恬,急赴咸陽主辦喪事,並繼承皇位。遺囑加蓋玉璽密封后,存在中車府令趙高處,還沒來得及交予使者送出,秦始皇便與世長辭了。

丞相李斯決定密不發喪,只有李斯、胡亥、趙高和幾個親近宦官知道內情。乘輿還在返回咸陽的途中,居心叵測的趙高乘機策動了一場篡改遺詔、扶立胡亥的政變。

趙高首先遊說胡亥:「皇帝駕崩,沒有留下分封諸位公子的詔書,卻單獨賜給了長公子一封璽書。長公子一到咸陽就是皇帝了,你怎麼辦呢?」

胡亥不是長子,又胸無大志,聽了趙高的話,就說:「這是理所當然的啊。父親死去,他不分封自己的兒子,還會怎麼樣呢?」

趙高說:「不對!現在如何安排天下,關鍵就在於你、我和丞相三人。望你早作打算。別人對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控制別人和受別人控制,難道可以同日而語嗎?」

胡亥明白趙高的意圖,可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他頭腦中還有一定影響,他認為奪取兄長的繼承權是不義,違背父親的遺囑是不孝,才能淺薄而勉強靠別人取勝是不夠格,不義、不孝、不夠格都不道德,即使做了皇帝,天下人也不服氣,自身生命會有危險,連祖宗也要斷絕祭祀香火。

趙高見胡亥並非不想做皇帝,只是擔心道義上的譴責,就旁徵博引,講了一套黑白混淆的歪道理。胡亥經趙高一番蠱惑,終於動了奪位之心。

說通了胡亥,還必須有李斯的配合才成。於是趙高又去遊說丞相李斯。李斯一聽趙高的來意,大吃一驚,他認為誰繼承皇位不是臣下應當議論的,趙高議論此事,純屬「亡國之言」,表示堅決反對。

趙高冷笑一聲,說:「丞相啊,您自己想一下吧: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嗎?您的功勞比得上蒙恬嗎?您的謀略超得過蒙恬嗎?您在百姓中的威望超得過蒙恬嗎?論長子對大臣的信任程度,您又趕得上蒙恬嗎?這五點您都遠遠落後於蒙恬,長公子一即位,必然用蒙恬為丞相,那時丞相您是不可能佩戴侯爵印綬榮歸故里的。而且受罷丞相的命運相當悲慘,都是掉了腦袋。聽我的話,可以永遠封侯,世代稱孤;否則要禍及子孫,令人寒心。丞相選擇哪條路呢?」

在趙高這番威脅利誘和蠱惑煽動下,李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因害怕丟失榮華富貴,落到趙高說的那種悲慘下場,終於向趙高屈服,同意支持胡亥繼承皇位。

於是,胡亥、趙高、李斯毀掉原來的遺囑,詐為始皇帝遺詔丞相,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一封遺書給扶蘇和蒙恬,這封假遺詔稱扶蘇和將軍蒙恬率領幾十萬軍隊屯邊十多年,耗費巨大,沒有功勞,不但不能開拓疆土,反而幾次上書誹謗,又因為不能回京做太子而日夜怨恨,實為不孝,故賜劍自裁。將軍蒙恬不事規勸,實為不忠,命把兵權移交偏將王離,然後自殺。假遺詔加蓋皇帝玉璽後,派胡亥的親信為使者,日夜兼程,前往北邊送交扶蘇。

扶蘇拜讀詔書,淚如泉湧,當即進入內舍,打算自殺。蒙恬恐其中有詐,勸扶蘇先不要自殺,請示屬實再死也不算晚。使者站在旁邊不斷催促,扶蘇為人仁義,見此情景,對蒙恬說:「父親命令兒子死,還何必再請示呢?」說罷,含冤自刎。蒙恬深疑其中有詐,想拖延時日,看個水落石出。使者見蒙恬不肯死,便把他關進陽周(今陝西子長北)的監獄,去向胡亥復命。

胡亥、趙高、李斯聽說扶蘇已死,急忙返回咸陽,發布秦始皇逝世的消息。接著,胡亥舉行即位大典,是為秦二世皇帝。趙高升任郎中令,全面掌管宮中警衛,並成為二世寵臣。

胡亥雖然登上了帝位,但他心中明白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必須首先翦除異己,方可高枕無憂。寵臣趙高更是清楚這一點,就此,趙高向秦二世獻出了一套血腥味濃到極點的鐵血政策,其內容是變換刑法,使法律更苛刻更嚴酷,讓犯罪的人連坐受誅,乃至滅族;消滅大臣,疏遠骨肉;使貧困的人豪富起來,使卑賤的人高貴起來;統統除掉始皇帝任命的大臣,換上二世的親信。這條鐵血政策得到了秦二世的認可,一場血腥屠殺隨之展開。

首先遭到殺害的是蒙恬、蒙毅兄弟。秦二世本想仍用蒙氏兄弟為將,可是趙高因早年犯罪受過蒙毅制裁,懷恨在心,捏造說先帝早就想立胡亥為太子,只是因蒙毅諫阻才未立成,於是二世就打消了釋放蒙恬的念頭,並把蒙毅囚在了代郡(今河北蔚縣東北)獄中。鐵血政策確定之後,二世遂決定先拿蒙氏兄弟開刀。他派御史曲宮到代郡監獄宣布蒙毅「罪狀」,令蒙毅自殺。蒙毅據理力爭,曲宮知道二世用意,不聽蒙毅申辯,逼殺了蒙毅。二世又派使者到陽周逼蒙恬自殺,蒙恬希望進諫後再死,不允,最後仰天長嘆,服藥自殺。

蒙氏兄弟死後,秦二世讓趙高主管辦案。趙高羅織罪名,大批朝臣被殺,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認為「將相不辱」,相繼自盡。每位大臣含屈而死,往往還要連及一串親友,就是擔任宮廷警衛的親近侍臣三郎官也有不少人無辜受害。屠戮中,趙高乘機安插親信,兄弟趙成任中車府令,女婿閻樂為咸陽縣令,其他如御史、謁者、侍中等要職,多更換為趙氏人。秦二世毫無心機,以為趙高安置的親信,就是自己的親信了,因此,趙高如何安排,他根本心不在焉。

在這一場屠戮當中,最慘烈的要算秦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了。一次,在咸陽市上,二世的12個兄弟同時被砍頭,腔血噴射,觸目驚心。又一次,在杜郵(今陝西咸陽東)的刑場上,二世的6個兄弟和10個姐妹同時被活活碾死,血肉狼藉,慘不忍睹。公子將閭三人,平時行為十分謹慎,一時編造不出罪名,就把他們囚在內宮,諸公子大都被殺以後,趙高派使者對這三個人說:「你們不像臣子,論處死刑,行刑官馬上就來執行。」將閭說:「宮廷之禮,我們未敢失儀;廊廟次位,我們未敢失節;受命應對,我們未敢胡說。什麼叫不像臣子?願聽清楚再死。」使者回答:「我沒參與論罪,無可奉告,僅執行使命而已。」將閭仰首呼天三遍,喊叫:「天啊!我沒有罪!」兄弟三人抱頭痛哭,拔劍自殺。在諸兄妹中,最幸運的要算公子高了。看到兄弟姐妹們都慘遭毒手,自知難免一死,想逃走又怕連累親人,為了保存親友,就上書一封,向二世提出為父皇殉葬驪山腳下的要求。二世見書大喜,批准他的請求,賞賜十萬錢殉葬驪山。在二世眾多的骨肉兄弟中,公子高可謂一個「善終」者了。

宮中的骨肉、朝中的老臣殺得差不多了,秦二世又在趙高的唆使下大批地殺戮地方官吏。為了威脅海內、顯示尊貴,二世在繼位的次年(公元前209年)初,即效法秦始皇巡遊天下。這次出巡南到會稽(今蘇州),北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北),然後由遼東(今遼寧遼陽)而返,四月回到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