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 三、大戰在即

靜了片刻,諸葛亮輕輕搖著鵝羽扇,轉身向蔣琬問道:「我大漢十三萬大軍此番北伐所需的三百六十萬石糧食籌齊了嗎?」

蔣琬雙手一拱,道:「啟稟丞相,三百六十萬石糧食均已籌齊,足夠我軍八個月之用了。」

諸葛亮面色微微一暗:「真是苦了蜀中父老了!八個月……多謝大家能夠信任本相,賜給本相八個月的時間來一盡所能底定乾坤……本相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蔣琬、姜維、楊儀、譙周等一聽,不禁齊齊變色:「丞相何出此言耶?丞相智通天下、謀勝古今,此番北伐定能馬到成功、一帆風順!」

諸葛亮臉上現出淺淺的苦笑,又問楊儀道:「那四千輛『木牛』之車可曾造好?」

楊儀恭然而答:「皆已造好。」

「那三千輛『流馬』之車呢?」

楊儀又答:「丞相勿憂。在這三年之間,我軍伐樹數萬株,按照丞相您所授的設計圖樣,將這三千輛『流馬』亦已趕製好了。」

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目光投向了姜維,問道:「那五千架『連環弩』造得如何?」

姜維拱手答道:「屬下日夜督辦,也已造好。」

「唔……你且拿出來試一試它的功效。」

當下姜維離席起身,非常麻利地從背後取出一把弓弩,握在了手掌之中。

坐在席尾的譙周定睛看去,卻見他手裡所持的那把弓弩形狀有些怪異:它的握柄足有二尺余長,中間的放箭匣恰似駝峰一般高高凸起,兩邊弓翅伸展開去的幅度之寬足有三尺多,繃緊的弓弦卻如小指般粗細!細看之下,可見這弓弩似是硬木所制,外面鑲了一層銅皮的弓翅則為黑鐵打磨而成!

姜維托起那弓弩在蔣琬、楊儀、譙周等面前細細展示了一番,然後從腰間箭袋之中拔出一把羽箭來,一支支塞進了弩身的放箭匣之中。

塞完了羽箭之後,姜維端起了弓弩,瞄準帳門外練兵場上立著的一座箭靶,手指猛地一下扣住了弩身枕木前端的機簧——那弓翅「嗡」地一陣劇顫,剎那間譙周只覺眼前一花,數束白光連成一道銀流,「嘚嘚嘚」一陣驟響,一串羽箭從弩腹中猛射而出,集成一攢倏地深深釘入了那箭靶紅心之中!

「厲害!厲害!好生厲害!」蔣琬是第一次見到這「連環弩」的威力,不禁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過神來,「丞相大人的這『連環弩』一發,足可以一當十,所向披靡……」

姜維又向他們介紹道:「為了剋制魏賊的『狼牙弩』,丞相大人還發明了『百石弩』,其箭粗若兒臂,發射出去勢可穿牆洞壁……」

蔣琬等人聽得連連點頭,一齊向諸葛亮躬身言道:「丞相大人對軍械的改良之技可謂『巧奪天工』,只怕偽魏縱有十萬鐵騎亦難以對敵!」

「諸位過獎了——這些軍械到底厲害不厲害,須得在臨陣對敵之際方才見得分曉!而今你等之譽,還言之過早!」諸葛亮用手中鵝羽扇輕輕扇了幾扇,徐聲而道,「在這三年之間,我大漢上下萬眾一心,枕戈待旦,夜謀日作,已經為此番北伐作好了『萬全之備』,就等著陛下一聲令下直出漢中與司馬懿一決雌雄了!」

蔣琬、楊儀、姜維、譙周等齊齊揚聲而道:「丞相放心——我等願為北伐大業殫精竭慮,以死報之!」

諸葛亮聽了,顯得十分滿意。他心念一定,拿眼瞧了瞧站在末尾的譙周,向蔣琬、楊儀二人擺了擺袖:「蔣君、楊君,你二人且先出帳外去稍候片刻,本相有機密要事須得諮詢一下譙大夫……」

蔣琬、楊儀二人聞言,急忙長揖而起,退了出去。

諸葛亮這才輕輕放下了鵝羽扇,雙手按在書案兩邊,抬眼看向了譙周。譙周遲疑了一下,瞥了一瞥姜維。諸葛亮會得他意,只淡淡一笑:「伯約(姜維的字為「伯約」)乃本相關門親傳之弟子,譙君你當著他的面儘管直言……」

譙周點了點頭,一臉的恭謹:「丞相大人,這數日來,經我太史署多名星官術士反覆深研,認為那塊『靈龜玄石』上的讖文實乃天生奇蹟,並非虛妄之物。」

「那麼,那塊玄石上的『大討曹焉』之讖文究竟有何寓意?主何吉凶?」

「所謂『大討曹焉』,其義不言而自明——偽魏今年必將遭到刀兵之劫,並自此墮入不祥之厄運當中!」

「唔……偽魏既是墮入凶災,則於我大漢豈非大吉?莫非今年正是我大漢氣數重振之祥兆?」

「這個……」譙周臉現遲疑之色,猶豫了許久才慢慢答道,「這也正是譙某與太史署諸君最為疑惑之事……」

「有何疑惑?不妨道來。」諸葛亮拿起了鵝羽扇,慢慢扇著。

「丞相大人,請恕下官犯顏直言——我等近來夜觀天象,發覺天象甚是蹊蹺——偽魏之星相固然正漸趨微弱,而我大漢西蜀上空的星氣亦不太旺……」

「唔?怎會有這等咄咄怪事?」諸葛亮手中輕輕搖著的鵝羽扇不禁一停。

「而且,最為詭異的是,在并州方向的夜空之上居然冒出了三顆奇星,呈現三角相峙之狀,其光芒亦是愈來愈亮……」

「并州之地的上空?」諸葛亮的眉頭微微一皺,「怎會在那裡還有奇星出現?」

「是啊!并州之地,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之境啊!它正與偽魏星相之根本——冀州緊密相鄰……」

「哦……原來竟是春秋時期晉國之地上空有高星顯耀?可我大漢當今之氣數龍脈本應在益州之地……不對呀!應該是益州之地的上空現有亮星才算正常啊……」諸葛亮本人亦是精通天文占星之術的,不禁喃喃自語道。

譙周聽到他這般言語,只得保持沉默。

過了良久,諸葛亮才斂去雜念,向譙周問道:「那麼,依譙大夫之推測,我大漢此番北伐之前景究竟如何?」

譙周見他問得犀利,便一下埋頭跪地,囁囁而道:「下官愚昧,不懂軍國大事,不敢對此妄論。」

諸葛亮正容而道:「譙大夫之職,本在觀天辨時、占卜吉凶、為朝廷釋疑解惑,何言何語不可陳稟?本相恕你可以陳述任何意見而無罪……」

丞相大人既然表了這樣的態,譙周自然也不好再一味硬拒,便沉吟著緩緩而道:「近來據聞京郊居民來報,龍泉驛之處的松柏桃竹等樹木,入夜之後居然似發人聲而哭泣不已,嚇得周邊住戶寢卧不安。六日之前,朗朗白晝之下,竟有千百隻白鶴飛鳧翔集於錦江上空。盤旋數匝,紛紛投江而死……我太史署反覆研判,認為這些都是我大漢『國有大喪』的預兆啊!下官懇請丞相大人安心定志,暫時不可輕動!」

「『國有大喪』?你這簡直是一派胡言!」諸葛亮一聽,神情先是微微一怔,少頃之後又不禁拍案而道,「當今陛下春秋鼎盛,怎會有不測之事乎?」他正說之間,心頭突然一緊,似乎隱隱明白了過來,猛地閉住了口,不再多說下去。

譙周卻在地板上「砰砰砰」連連叩頭:「啟稟丞相,天象如此示警,皆是眾目共睹之事實,下官也不敢捏造妄言啊……」

他正自急急辯解之際,卻見諸葛亮慢慢緩和了臉色,坐回了榻席之上,道:「罷了!譙大夫無須再言了。本相併無責怪您之意——今日您與本相在此帳中所談之話,務必牢記緘默於心,切切不可輕泄於外!」

「是!是!是!下官一定牢記!」譙周滿頭大汗地叩頭答道。

諸葛亮的目光從帳窗悠悠遠遠地直投出去,望向北邊的天空,緩緩說道:「你們太史署執掌天象觀察、陰陽演算、占侯推步之事,以及一切日月星辰、風雲氣色、地震山洪之預測。我大軍北伐,亦不得不需譙大夫您這樣的深通天文氣候觀測之士——這次北伐,您就隨本相一道同行吧!」

紅球一般的朝陽冉冉升上半空,長安城中的市坊也漸漸熱鬧起來。

長安位當要衝,又曾為兩漢京都,雖然自漢靈帝末年以來歷經了多年的烽火戰亂,但後來在鍾繇、曹洪、曹彰、曹真、司馬懿等關中都督的悉心經營之下,已經逐步恢複了往日的繁華富庶。

此刻正值初春之時,出入市坊的車馬行人猶如流水一般源源不絕,喧鬧之聲響成一片。在那森然林立的店鋪攤桌上,無論是朔方匈奴之地出產的牛羊皮貨,還是西域各國出產的美玉寶石、中原之地出產的特色餚品,或是江南水鄉出產的綾羅綢緞、巴蜀益州出產的彩錦亮瓷,可謂琳琅滿目。至於日常所需的銅壺、錫燈、鐵犁、陶杯、漆盤以及花果鳥獸、魚肉菜蔬、涼席草鞋等等,更是數不勝數、堆積如山。

不過,長安城的市坊,也不是渾然一體的:它其實包括了兩個部分,其一是城南的「民坊」,其二是城北的「軍市」。民坊且不論,而「軍市」則是當今征西大都督兼大將軍司馬懿的獨創發明,是專門設來解決軍營士卒飲食生活之所需的——這一片市坊,由軍市令、軍市候監管,諸商販皆持符傳而入內經營,並向軍市令、軍市候繳納租稅,但前提是他們的貨物質量一定要合格。而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