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二、太后一黨的覆滅

司馬懿在前線飽受帳下諸將日日催戰之苦,而曹叡在朝中也是飽受文武百官天天爭辯關中戰事之苦。

朝廷上下以針對司馬懿御蜀方略的態度為標誌,旗幟鮮明地劃成了兩派:一派以太尉華歆、司空陳群、尚書令陳矯為首,全力反對司馬懿的對蜀戰略;另一派以太傅鍾繇、御史大夫董昭、司徒王朗為首,全力支持司馬懿的對蜀戰略。陳群、華歆一派公開指責司馬懿獨掌兵權佔據上邽關隘,眼見祁山大營形勢危急,既不派兵救援又不出兵奇襲,卻一直觀望徘徊,示弱於敵,引起軍中將士紛紛不滿,似有「養寇以攬權自重」之意。他們強烈要求皇上迅速下旨,臨時換掉司馬懿關中主帥之職,由用兵機智靈活的張郃將軍接任,方能一舉扭轉局勢,大顯大魏勁旅之雄風!

而鍾繇、董昭、王朗一派則言之鑿鑿地認為,司馬懿此番御蜀方略,走的正是當年漢朝名將趙充國持重破西羌的策略,完全是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實擊虛的高招,待到蜀軍暮氣叢生、無糧自退之時,便可兵不血刃地大獲全勝而歸。

這兩派的意見在朝堂上針鋒相對,斗得是火花飛濺不可開交。曹叡這一日聽得累了,便揮手讓兩班朝臣退了朝,只留下孫資、劉放二人到御書房商議。

孫資察言觀色,見曹叡一臉的倦意與困惑,似乎對先前制定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對蜀戰略的信心有些動搖,便進言道:「陛下可是還在為剛才朝廷之上關於司馬大將軍持重不戰的爭議一事而煩惱?」

曹叡緩緩點了點頭。孫資淡淡一笑,道:「陛下勿憂。在微臣看來,司馬大將軍這麼做,正是公忠體國之舉。陳司空、華太尉指責司馬大將軍堅守不戰,理由倒是冠冕堂皇——示弱於敵,有損國威,但實際上他們心中所想只怕也不過是為了保權固位,不願他人地位上升威脅自己罷了;關中諸將一心邀戰,亦是只為立功求賞,純是圖謀一己之私而不顧大局。他們的意見個個著眼於私意,全無公忠平正之心,又何足為恃?」說到這裡,孫資抬眼看了看曹叡有些鬆動的臉色,又道:「他們不明內情也就罷了,難道陛下自己也忘了嗎?是您下了親筆密詔,令司馬大將軍留了五萬人馬屯於長安以備意外之變,您讓司馬大將軍以剩下的五萬士卒如何去正面應對諸葛亮那多達十萬之眾的虎狼之師?司馬大將軍堅守上邽,不為所動,正是為了防備陛下危在咫尺的蕭牆之憂,而不惜讓自己背負一個畏蜀如虎的罵名!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司馬大將軍此舉是何等地忠貞篤實、忍辱負重!陛下試想一下,朝中大臣又有幾人能及他這般公忠體國?」

曹叡聽罷,沉默不語,臉上靜如深潭,不現任何錶情。過了許久,他才緩緩開口說道:「司馬懿真如愛卿所講的這樣公忠勤廉纖塵不染嗎?朕近日收到一封密奏,有人舉報他一到關中大軍便大肆收受賄賂,搜颳了不少奇珍異寶,貪得無厭,十分可惡!」

聽到曹叡此言,孫資、劉放二人卻不驚不怒,神色如常,只是相視一笑。曹叡靜靜地看著他倆的神情,心頭不禁微微一震,暗自驚詫,臉上卻不動聲色,又道:「二位愛卿此刻又有何話說?」

孫資見曹叡問話的語氣來得十分犀利,不敢等閑視之,當下定了定心神,面色一正,肅然說道:「微臣請問陛下,那封密奏指責司馬大將軍所搜刮的奇珍異寶之中,是不是有一樣寶物名為『青龍琥珀』?」

曹叡一聽,臉色微變,點了點頭:「不錯。據那密奏所言,那『青龍琥珀』乃是天生祥瑞、稀世奇珍——司馬懿將它據為己有,隱然便似蘊懷妄自尊大、問鼎登天之志!咦,二位愛卿又如何得知此事?」他目光灼灼地盯著孫、劉二人,臉色愈發嚴峻起來。

孫資坦然迎視著曹叡的凌厲目光,不慌不忙地問道:「微臣斗膽再問陛下,那密奏究竟是何人所寫?裡邊是不是提到一個名叫郭平的營官?」

曹叡臉色又是一變,緩緩說道:「不錯。密奏中是提到了郭平這個名字。但關於這封密奏的作者姓名,朕不能告訴你。」

孫資也不再追問,臉上卻泛出了微微笑意,深深嘆道:「司馬大將軍果然料事如神,一切陰謀詭計都逃不過他的一雙法眼。」說罷,在曹叡驚愕的目光里,他從衣袍之中緩緩取出一封奏章和一方紫檀木盒,捧在手中畢恭畢敬呈了上來,道:「陛下,這是司馬大將軍寫給您的密奏和敬奉上來的密盒。相信陛下只要親自讀完了這封密奏,打開了這隻密盒,一切都會真相大白!」

曹叡聽罷,沉思片刻,先是接過了那封密奏,拆開看了起來。看著看著,他的臉色忽陰忽睛,只是變幻不定。到了最後,只聽得長嘆一聲,曹叡的面龐方才回歸為一片沉凝,手中密奏也緩緩放了下來,他就倚坐在龍床之上,閉目凝思了許久,忽又睜開眼來,指著孫資手中捧著的那方紫檀木盒,緩緩說道:「給朕打開。」

劉放站上前來,伸手打開了紫檀木盒。曹叡往盒裡看去,只見一塊晶瑩透亮純凈如冰的琥珀赫然入目,內中那一條青色小龍更是活靈活現,姿態生動異常。

一見此寶,饒是曹叡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也不禁嘖嘖稱起奇來。他宮中也可算是珍寶無數,但與這塊「青龍琥珀」比起來,卻全都成了廢物。曹叡睜大雙眼,靜靜觀賞了好一會兒,才揮了揮手,道:「把它裝好。」孫資應聲將紫檀木盒蓋上,仍是捧在手中,靜待曹叡發話。

果然,御書房中靜了片刻,曹叡的眼神落在了司馬懿寫的那封密奏上,慢慢開腔了:「原來郭平是郭表的族人,他們串通好了想用這『青龍琥珀』作誘餌來陷害司馬大將軍……幸得司馬大將軍神目如炬,洞悉了其中姦情,方才將計就計,引蛇出洞,讓奸佞小人無所遁形!」停了一會兒,曹叡才又淡淡說道:「朕實在是錯怪司馬大將軍了。司馬大將軍廉正清明、一塵不染,不愧為我大魏朝的棟樑之臣!」

劉放在一旁也開口說道:「陛下,真相既已大白,其中所暴露出來的那些問題實在值得深思警惕!郭太后、郭表一黨已是磨刀霍霍,正在伺機而動,必將危及我大魏社稷,不可不防啊!」

曹叡聽得連連點頭,正色道:「朕意已定,明日早朝便要頒旨,凡再妄議關中戰事者,一律貶官三級,逐出朝廷,流放邊關;若有造謠中傷司馬大將軍者,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陛下聖明。」孫資點了點頭,又道,「微臣還想再問,給您上密奏誣告司馬大將軍的那個人究竟是誰?從他這封密奏來看,他與郭太后一黨關係甚密,應該予以徹查嚴處!」曹叡深深一嘆,道:「此密奏乃是華太尉所寫。不過,二位愛卿也不要過於猜疑華太尉。朕相信華太尉是受了郭表等人的蒙蔽才寫下這密奏的,並非存心誣告司馬大將軍。此事到此為止,不要再糾纏下去了。」

孫資聽了,心頭卻是一驚:按理說,華太尉與司馬大將軍相知甚深,他至少應該相信司馬大將軍的為人與德行,而且郭表、郭平給司馬大將軍設下的圈套也大有破綻,華太尉竟不加核實便直接上奏給皇上,這不似他一向深沉穩重的作風啊!如果非要追問到底不可的話,那就只有一個解釋:華太尉是明知其中有詐也要故意利用此事來大做文章,逼司馬大將軍交出兵權!那麼,他這麼做的目的又是為什麼呢?饒是孫資足智多謀,對這個問題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他正思忖之間,卻見曹叡打了個哈欠,似有不耐之意。他知道近來曹叡從宮外又挑選了數百名美貌少女入宮侍奉,想必此刻已有前去歡娛戲樂之念。想到此處,他心裡不禁嘆息一聲,沉吟片刻,只得硬起頭皮道:「微臣現在想帶一個人來謁見陛下,不知陛下可願賜見?」

「誰?」曹叡有些懶懶地問道。孫資抬眼環視了一下四周,上前一步,低聲說道:「此人乃是當年甄太后身邊一名姓劉的貼身侍婢。」

曹叡心頭一震,斜倚在龍床上的身子一下挺直了,雙手也立刻抓住了龍床兩邊的扶手,顯得有些緊張地說道:「真的?朕願賜見!」

孫資聽罷,上前將那紫檀木盒放在御書案上,然後側過頭來,向劉放使了使眼色。劉放會意,躬身道:「陛下,今日之事關係甚大,微臣想交代一下周圍侍衛,讓他們遠遠守護御書房,不得近前。」

曹叡一臉的肅然,不言不語,只是輕輕點了點頭。孫、劉二人一同退出御書房,各辦其事而去。

聽著他二人的腳步之聲漸漸遠去,曹叡臉上的肅然之色隨之緩緩退去,代之而來的是無窮的深思與憂色。自己生身母親甄太后當年冤死一事,一直是自幼壓在他心口上的一塊千鈞巨石。他深深地記恨著那時進讒言害死了母親的郭太后。但是,郭太后是如何害死自己母親的,曹叡因自己當時年齡較小,又加上宮中諸人對他的刻意隱瞞,所以他一直都不太清楚。然而,今天,孫資就要將當年甄、郭之間一切的真相大白於自己面前。不知為何,曹叡的心頭卻一陣陣地緊張起來。

他從龍床上站起身,在御書房裡一邊背負雙手踱著步,一邊深深地思索著。他腳下的步子也隨著自己思緒的波動,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