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 三、智斗郭氏

曹魏黃初四年三月,曹丕沿著宛城、許昌、沛郡、廣陵一線來往奔走指揮作戰了八九個月後,終於御駕返回了洛陽。他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南征之役就這麼虎頭蛇尾地結束了:曹真、曹休、夏侯尚拼盡了全力,也僅僅從江東方面手中奪得了一座江陵城;而且,江東主將陸遜在率領大軍渡江撤退之前,早已將江陵城燒成了一座空城!這就等於說,曹丕舉三十萬雄師之力投入此番大戰下來,最終連一絲一毫的實質性勝利也沒撈到!更具有嘲諷意味的是,就在他返駕回京的第二天,孫權以非常露骨的示威姿態在武昌城拜天登基,自立為王,宣其國號為「吳」!

然而,曹丕雖然對外征伐寸功未立,卻在對內收攬兵權之上連連「豐收」:先帝時期的頭號虎將張遼在與陸遜的較量過程之中,被拖得心力交瘁,溘然而逝;鎮東將軍兼徐州刺史臧霸則因遭到曹休的竭力排擠,而被氣得嚙指嘔血,辭位歸京,當了一個「執金吾」的高級閑職後便閉門養病了;右將軍徐晃則非常識趣地向朝廷主動交回了兵權,將所有的符節、印綬呈還給了曹丕,然後奉表致仕,攜著一家老小返回自己的故鄉——河東郡去安享天年了。

曹丕當然還是假惺惺地對他們這些老將進行了一番慰留。在做足了表面功夫之後,曹丕也就當仁不讓地抓回了所有兵權,全部分配給了他的那三個宗室心腹——封拜曹真為鎮西大將軍,統轄雍、涼二州之兵馬;封拜夏侯尚為鎮南大將軍,統轄荊、豫二州之兵馬;封拜曹休為鎮東大將軍,統轄徐、揚二州之兵馬。至此,曹丕完全排除了異姓大臣執掌兵權的現象,也完全推翻了曹操生前「任人唯賢」的用人方略,而完全改換成了他自己「任人唯親」的用人之道。從這一刻起,魏室曹氏一族「吞吐宇宙、揮灑風雲」的泱泱氣象開始土崩瓦解。原本一直向外勇於擴張、咄咄逼人的曹魏帝國,而今就像縮頭烏龜一樣變得內斂自保,銳氣漸消!

「老爺,有些事兒得向您稟報一下。」張春華掀開門帘進了密室,向正伏案觀覽著四方送來的情報文牘的司馬懿稟道,「昨兒妾身和寅管家商量著把張樂、余普等幾個僕人『辦了』……」

司馬懿當然懂得這「辦了」一詞背後的複雜含義,頭也沒抬,繼續看著那些情報文牘,沉聲而道:「該辦就得辦好,不要留什麼破綻。只是你盤問清楚了嗎,他們是從哪條線里『鑽』進來的?」

「余普是招了,他說自己是被內廷校事府里收買來的,是陛下安插進來的眼線。不過,那個張樂卻死活沒肯招供。」

「唔……陛下派人到我司馬府中『摻沙子』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別看他現在明面上正寵信著曹真、曹休、夏侯尚他們,據為夫得到的情報,他在他們府中也都派了內線……」司馬懿這時才抬起了頭,沉吟著看向張春華,「那個張樂怎麼就不肯招供呢?他究竟是哪裡派來的內奸?」

「老爺,對這個人的來歷,您只怕是萬萬想不到的。雖然他死撐著被打斷了兩腿也不說,但妾身和寅管家最終還是摸清了他的身份——他居然是郭貴嬪繞了不知多少道彎兒安插進來的人!而且,瞧他這一副拚死硬扛的樣兒,他的姓名說不定也全然是假的,很有可能姓『郭』……」

「郭貴嬪?郭貴嬪怎麼會盯我司馬家的?」司馬懿聞言,雙眉倏地一跳,臉上現出幾分莫名的詫異來。

「這個並不難猜啊!」張春華有些意味複雜地瞅了司馬懿一眼,「一定是郭貴嬪這個妖婦從我司馬家與甄皇后、方貴嬪先前的一些親密交往中嗅出了什麼味兒!畢竟,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不透風的牆。如今甄皇后、方貴嬪都已經身歿了,難保她倆先前手下沒有一兩個見利忘義的奴婢跑去向郭貴嬪那裡賣主領賞……」

「唔……春華你說得是。郭貴嬪這個人和曹丕都是一路貨色,都是貪心太重、刻薄陰深,我司馬家亦不能不嚴加提防。」司馬懿微微皺起了眉尖,沉沉地說道,「當然,憑她那點兒伎倆,也未必抓得到我司馬家的什麼漏洞。但是俗話里講『不怕賊來偷,就怕賊惦記』,為夫須得找個機會好好教訓她一下,讓她『燙了手才曉得真是疼』。」

張春華卻是柳眉一揚,建議道:「夫君您那邊且先想著法子狠狠教訓她,妾身這邊還是照樣備著厚禮珍品,鞠躬作揖地去『麻痹』她……」

司馬懿聽了,只是垂下頭去繼續閱起了情報文牘,沒有回答。但熟知他脾性的張春華卻清楚,司馬懿這時閉口不答,而實際上就是無聲地默認了她的做法。

正在這時,司馬寅在密室門外輕聲稟道:「啟稟老爺,中書令孫資大人前來謁見。」

張春華有些愕然地抬眼看了一下司馬懿。司馬懿略一思忖,向司馬寅吩咐道:「請孫資大人且到後院書房稍候,本座即刻便去。」

待得司馬寅應聲而去之後,張春華忍不住開口問道:「真是奇了怪了,孫大人在這不早不晚的酉末之時到府上來謁見您做什麼……」

司馬懿從榻席上站起身來,整了整衣冠,道:「大概他是帶了陛下的什麼詔書過來了吧。」他剛向前走了幾步,忽又想起了什麼,回過頭來對張春華吩咐道:「待會兒你出去備下一箱金餅,讓司馬寅送到孫資來時乘坐的那輛馬車裡……唉!說起來孫資還當著中書令這內廷要職,官秩也不過才正四品,俸米就那麼兩三千石,實在是有些寒酸!為夫平日里也很是瞧不過去……」

孫資在司馬府後院的書房裡靜靜地等候著。在滿朝大臣中,他和司馬懿之間的關係算是相當熟稔了:他先前曾是司馬懿大哥司馬朗擔任曹操主簿時的佐吏,從那時起就與司馬懿頗有交往;再加上後來又和司馬懿一道拜投在大漢敬侯、尚書令荀彧的門下為同窗學友,那自然是情好日甚了。所以,在司馬府中,他也並不感到十分拘謹。等了片刻之後,他乾脆起身在書房裡背著雙手踱起步來。

忽一瞥眼間,他看到房中那張案几上堆放著一摞厚厚的書牒,便上前拈起其中一份翻閱了起來:裡邊的內容竟然都是兵曹署關於蜀漢方面的軍政情報,而且每一頁的眉角和邊欄上都寫著司馬懿密密麻麻的小字批註。孫資慢慢地讀著那些批註,只覺司馬懿見解之深刻足可洞穿七札,不禁暗暗嘆服。

「哎呀!有勞孫君在書房裡久候了……本座失禮了,失禮了。」正當他讀得津津有味之際,司馬懿已是徐步走進屋來,向他笑著招呼道。

孫資急忙放下那份書牒,回身作揖一禮:「司馬大人,孫某這廂見禮了。」

司馬懿還了一禮,請他在房中客席坐枰上落了座,自己再退回主席坐下,微微笑問:「孫君此番光臨,有何貴幹?」

孫資從袍袖中取出一疊奏章來,捧在手上,謙恭之極地答道:「司馬大人,孫某今天是專程送陛下批了紅、用了璽的奏疏和詔令過來的……」

「哎呀!這些文書怎能叨擾孫大人您親自送交過來呢?本座真是於心不安哪!明日本座要到尚書台里訓責一下那些不懂禮數的郎吏們,這些東西該他們進宮到中書省您那裡去取啊!他們豈可如此玩忽職守?」

「司馬大人不必去訓責他們了。他們今日中午到中書省里來取過這些文書的。是孫某回絕了他們,自己甘願上門送將過來的。」

司馬懿一聽,便立刻猜出這孫資必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只是他有些忸怩不肯馬上和盤托出罷了!他就淡淡一笑,道:「哦……其實孫君本不必這麼客氣的。孫君此番前來鄙府,可有什麼軍國大略與本座相商嗎?」

孫資也不好一上來就那麼「單刀直入」地展開實質性交談,便先借了一個話頭說道:「司馬大人,您且先恕孫某無禮——剛才孫某一時好奇,翻看了一下您書案上放著的那些文牘,發現它們幾乎都是關於偽蜀的軍政情報……司馬大人您好像對偽蜀的軍政動態特別關注呢!孫某真是有些納悶了:如今大魏上下,差不多都認為偽蜀經過夷陵慘敗、劉備暴斃之後,已是元氣大傷,不足為慮。而孫權割據江東、自立稱王、耀武揚威,方才堪稱我大魏之首要勁敵——他們偽吳才應該是最值得司馬大人您時刻關注的呀!」

「唔……孫君所言亦不無道理。不過,依本座看來,偽吳目前在明面上雖然確是地廣勢眾,且又據有長江天險,其富強遠勝偽蜀。但吳、蜀二賊之間,論鋒芒之利、後勁之強,偽蜀必在偽吳之上!您可能不清楚,當今偽蜀丞相諸葛亮精於治國、長於韜略,而且素懷鯨吞四海之野心,萬萬不可輕覷啊!倘若他生聚休養、蓄足兵力之後,就一定會乘隙而出,舉全蜀之勢向我大魏發難啊!」

「哦?司馬大人,您這些話不是在危言聳聽吧?據孫某所知:偽蜀國中近來爆發了南蠻孟獲之內亂,諸葛亮此刻怕是早已手忙腳亂、自救不暇,又焉能與我大魏為難?」

「呵呵呵……兵訣有雲,『欲拓外者,必先實其內也;欲克敵者,必先固其本也;欲遠謀者,必先定其近也。』南蠻孟獲之亂,說不定正給諸葛亮提供了一個訓兵練戰、整合國威的契機!他們縱然悍勇善戰,又豈是足智多謀、機變無窮的諸葛亮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