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場案 江南丁酉科場案

江南地傑人靈,素來為人文薈萃之地,才子名士層出不窮。明末清初之際,如號稱「江左三大家」的錢謙益(娶秦淮名妓柳如是)、龔鼎孳(娶秦淮名妓顧眉)、吳偉業(字梅村,與秦淮名妓卞玉京有一段曠世情緣),復社公子侯方域(字朝宗,娶秦淮名妓李香君)、冒襄(字辟疆,娶秦淮名妓董小宛)、方以智、陳貞慧等,無一不是聲動天下的名士。吳門詩人吳兆騫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文風熾盛的地方。

吳兆騫,字漢槎,號季子,江蘇吳江(今江蘇吳江)人。他少有雋才,成名很早,九歲時就寫出了數千字的《膽賦》,十歲時寫出《京都賦》,聲震文壇。才氣縱橫,又才名遠播,養成了吳兆騫高傲狂放、憤世嫉俗的性情。他小時候在私塾讀書,經常將同學的帽子拿來當溺器小便。當先生責問時,他竟然回答說:「與其放在俗人頭上,還不如拿來盛小便。」先生由此嘆息道:「此子將來必以名大惹禍。」吳兆騫卻毫不以為然,非常自負地告訴好友汪鈍說:「江東無我,卿當獨秀。」非凡的自信和狂傲一覽無遺。正因為他自少年時期起,便「為人簡傲自負,不拘理法,不諧與俗」,因此鄉里有不少人對他又嫉又恨。

吳兆騫曾隨父親宦遊楚地四年,後因張獻忠農民軍起義烽火所及,奉母回到故鄉。明朝滅亡後,吳兆騫歸隱鄉里,與江南士大夫互相唱和。大名士吳偉業對少年吳兆騫非常賞識,二人曾一同遊歷。

順治六年(1649)吳地成立了「慎交」、「同聲」二社,二社其實都是松江名士陳子龍所創建的畿社的分支。陳子龍抗清敗亡後,畿社社事削弱,分出了慎交、同聲二社。吳兆騫與兄長吳兆寬、吳兆宮加入了慎交社,他少年才俊,高談雄辯,聲望甚隆,被推舉主持慎交社。當時名滿江南的才子尤侗、計東、顧貞觀等人加入了慎交社,成為社中重要人物。尤其是吳兆騫與顧貞觀情投意合,二人結為生死之交。而後來吳兆騫罹難,顧貞觀所表現出來的友情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顧貞觀,字華峰,亦作華封,又字遠平,號梁汾,初名華文。江蘇無錫人,出自無錫之邑的名門望族。其曾祖顧憲成為晚明東林黨人的領袖。由於各守門戶,慎交、同聲二社勢同水火,積怨很深。順治十年(1653),吳偉業即將出仕清廷,北赴京師前,他受錢謙益委託,出面調和社事。兩社人馬應吳偉業召集,在虎丘舉行大會。九郡之人才齊聚虎丘廣場,盛況空前。尤其是吳兆騫與吳偉業即席唱和,才華逼人,令吳偉業嗟嘆不已,以為自己也不能及。一時間,吳下英俊都以結識吳兆騫為榮,時人將他和陳維崧、彭師度並稱為「江左三鳳」。吳偉業更是對賓客說:「江左三鳳凰,陽羨有陳生,雲間有彭郎,松林吳兆騫,才若雲錦翔。」

虎丘大會還算圓滿,就連歸庄這樣的人也都參加了(歸庄是復社重要成員,以性格孤傲怪僻著稱。時人將他和顧炎武並稱為「歸奇顧怪」),但是二社的裂痕依舊。尤其令吳偉業難堪的是,大會快要結束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少年投函給他,信上寫著一首詩:「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語婁東吳學士,兩朝天子一朝臣。」極盡能事地嘲諷吳偉業即將出仕清廷。吳偉業看了信後,立即站了起來,但默然無語。

虎丘大會後,吳兆騫才名轟動一時,甚至傳入了京師,「諸前輩巨公,恨不識吳生也」。可惜命運無常,這位文採風流的江南才子竟然離奇地捲入了丁酉江南科場案,從此被拋進了苦難的深淵。

在各省鄉試中,順天闈為北方最重,江南闈則為南方最重,二省錄取舉人的名額也是高居前兩位。順天闈之所以排在第一,不過因為是「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區,沾了京師和皇帝的光。而江南闈能排在第二,則全靠地域人文薈萃、真槍實彈的本事了。江南多名士,江南闈也素來被認為是國家選拔人才最關緊要的所在,因而在選派考官方面特別慎重。順治十四年(1657)丁酉科的主、副考官方猷、錢開宗,是順治皇帝千挑萬選出來的,並寄予厚望。二人臨行前,順治皇帝特意召見,要二人敬慎秉公,並警告說倘所行不正,決不輕恕。不過因為科場積弊已深,之前的處罰又輕微有限,加上漢官素來有欺負滿人不通翰墨之心,方猷、錢開宗二人跟順天闈的同考官李振鄴一樣,並沒有太將少年皇帝的話放在心上。

到了南京後,主、副考官方猷、錢開宗自以為天高皇帝遠,早就將順治皇帝的提醒忘到九霄雲外,大肆徇私舞弊。結果榜發後,取中者頗多富貴人家子弟,士論大嘩,憤憤不平者大有人在。有人寫文章怒罵,還有人寫詩嘲諷道:「孔方主試合錢神,題目先論富與貧。金陵自古稱金穴,白下於今中白丁。」不過,影響最大的還是南京書肆剛剛刊刻發行的《萬金記》一書,萬是方猷的「方」字去一點,金字則為錢開宗的「錢」字的一半,「萬金」二字即是影射方猷、錢開宗兩考官的姓。書中揭露了主考官納賄通賄的情形,歷歷如繪,只是隱去了當事人姓名。

另外還有一出名叫《鈞天樂》的雜劇,也是寫科場故事,分上、下兩本。上本寫文才出眾的沈子虛,應試落第,而不學無術的賈斯文等,卻因財勢而得中。主考名叫胡圖,是「糊塗」的諧音;三鼎甲名叫賈斯文、程不證、魏無知,諧音分別為「假斯文」、「真不證」、「鬼無知」。劇本中有一首《黃鶯兒》詞:「命意在題中,輕貧士,重富翁。詩云子曰全無用,切磋欠工,往來要通,其斯之謂方能中,告諸公,方人子貢(孔子弟子,以善於營財著稱),原是貨殖家風。」淋漓盡致地揭發了主考官納賄作弊的行為。下本寫天界考試真才,沈子虛遂中狀元,並得夫妻團圓,表現了作者的幻想。此劇剛好寫成於江南闈發榜後,時人均疑影射科場,每每演出,「觀者如堵牆,靡不咋舌駭嘆」,「吳中好事者傳為美談」(《鈞天樂自記》)。

方猷、錢開宗二人離開江南回京師,路過常州和蘇州時,一路都有人隨舟唾罵,甚至投擲磚石,嚇得二人一路都躲在艙中。來時前呼後擁,無比風光;去時卻是藏頭縮尾,絲毫不敢拋頭露面,可謂對比鮮明。

順天科場案發後,李振鄴等人被處極刑,並株連極廣,朝中北方籍大臣劉正宗自然不會放過「荼毒南士」的大好機會。經過一番周密的策劃後,順治十四年(1657)十一月二十五日,工科給事中陰應節(山西洪洞人)上疏參奏說:「江南主考方猷等弊竇多端,發榜後,士子忿其不公,哭文廟、毆簾官,物議沸騰。」為此,他還舉出了此事中乘機滋弊、冒濫賢書的典型:少詹事方拱乾的第五子方章鉞因與方猷聯宗而被取為舉人。

方章鉞出身海內著名世家桐城(今安徽)方氏。方氏號稱「江東華胄第一」,門中數代科第仕履繁盛,聲名顯赫。方章鉞本人也是江南有名的才子,以他的文章才華,不中舉才是咄咄怪事。但陰應節有意選中他為箭靶彈劾,其實是將目標對準了方章鉞的背後——其在朝為官的父親方拱乾(時任詹事)和兄長方玄成(後因避康熙名玄燁改名方孝標,時任內弘文院侍讀學士)、方亨咸(時任監察御史)、方膏茂幾人。

方拱乾,初名策若,字肅之,號坦庵。他少年聰穎,七歲已經「能屬詩文」,二十歲時,詩文為世人稱許,與同鄉姚孫森等五人並稱為「六駿」。崇禎元年(1628)中進士,授官庶常。後以翰林身份任東宮(太子)講官。明朝滅亡後,方拱乾先是被攻入北京的李自成大順軍俘虜,受到酷刑折磨,後以行賄得免。清軍入山海關,李自成棄北京退往山西,方拱乾乘亂南歸。順治十一年(1654),因兩江總督馬國柱等人推薦,方拱乾被清廷起用,初為內翰林秘書院侍講學士,後升詹事府右少詹事,兼內翰林國史院侍讀學士。

清朝初年,桐城方氏享大名者,莫過於方拱乾父子。方拱乾有六個兒子,依次為玄成(順治六年進士)、亨咸(順治四年進士)、育盛(順治十一年中舉)、膏茂(舉人出身)、章鉞、奕箴。他取名有一原則,即所謂的「文頭武尾」——第一字以一點一划起筆,第二字以斜鉤收尾。其時,方氏父子文名震動天下,長子方玄成更是成為順治皇帝極為寵信的文學侍從之臣,深遭北方大臣忌恨。而方拱乾早前曾在「南太子案」中得罪過劉正宗,劉正宗恨之入骨,一直要找機會報復。

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後,弘光帝朱由崧過著逐酒征歌、荒淫無恥的生活,同時,也生怕有人奪取他的皇位。清順治二年(1645)年初,南明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從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叫王之明的少年,結伴而行。晚上就寢時,穆虎發現少年內衣織有龍紋,驚問其身份,少年自稱是明皇太子。崇禎太子朱慈烺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後,散失民間,久無消息。高夢箕雖然難辨真假,但卻有心投機,心想萬一這少年是真太子,那就是奇貨可居。於是,他不但不上報,反而急忙將王之明送往蘇州、杭州一帶隱蔽。可是世事難料,這王之明經常招搖於眾,露出貴倨的樣子,引起人們的注意,背後竊竊私議。高夢箕懼怕惹禍上身,不得已密奏朝廷,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