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運籌帷幄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一次,卻是螳螂捕蟬,還有蟬在後……

那位不速之客,搶先一步到了楊瑞星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自然也是撬不開楊家老父的金口。好在保姆小玲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給人家200塊錢,囑咐:如果事後再有人來,就於晚上6點打這個手機號通知他。當然,以防萬一,他也記下了楊家的電話。

安排好了,不速之客匆匆地下了樓。剛到3樓,就遇見麥濤一行人往上走。本來他也沒注意,可無意間聽到艾蓮正在介紹楊家的情況,他馬上起了疑:這些人不會是警察吧?

兩撥人馬擦肩而過,不速之客「蹬蹬蹬」幾步就跑下了樓。

果然,聽說楊家來了個不速之客,就是剛剛碰上的那個人。麥濤和薛蓉蓉翻身往下就追。

按理說,夏日炎炎,行人稀少,不好躲藏。不速之客急中生智,瞥見一間單元門是開著的,一閃身躲了進去。喘口氣剛一回頭,就發現一個六七歲的女孩子站在自己身後,拎著一隻滑板。

「叔叔,你找誰?」孩子一口稚嫩的童聲。

不速之客原本打算躲一會就完事,沒想到撞見個孩子,萬一孩子大嚷大叫,事情難免曝光。

他順手從懷中掏出一枚工作證,嘴裡說:「你爸爸媽媽在家嗎?我找他們有事。」

孩子咕嚕嚕轉了轉眼睛,該咋回答呢?

爸爸媽媽常說:「不能搭理陌生人。」這個大忌,她已經犯了……

爸爸媽媽又說:「不能撒謊。」這麼說的話,今天爸爸媽媽不在,只有爺爺奶奶在,就該告訴叔叔啦。

可是爸爸媽媽還說:「不能說我們不在家。」喔,那樣的話,就該說爸爸媽媽在家了。

可是,這樣說的話,不是撒謊了嗎?

孩子愣在那兒,好半天說不出話來。為人父母者,常常因為自己的觀點,隨意地給孩子下達一些命令,卻給孩子造成了困擾。

不速之客倒不在乎,沒事,只要能讓自己安安靜靜地藏一會兒就行。

折騰了好半天,孩子在邏輯的矛盾里越陷越深,末了,小嘴巴一撇,說:「我不知道。」

行啊,你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我壓根也沒想知道。不速之客隔著單元門的窗戶,偷窺著外面——四周靜悄悄的,好像沒人追自己。

「小妹妹,你會滑這東西嗎?」

「會呀。」

「來,讓叔叔瞧瞧。」

「行!」小姑娘很得意,拎著滑板走在前面,不速之客跟在後面。

這一下,他可是徹底放了心,他看模樣像極了帶孩子出來玩的大人,誰會懷疑他呢。

他當然不知道,三位火眼金睛的傢伙,已大略記住了他的樣貌。

好在麥濤和薛蓉蓉逛了一圈,沒找到他,就回去了。

這個長頭髮的小姑娘英姿颯爽地踩著滑板,他也沒心思看,說了幾句好聽的話,鑽回車裡,等那幾個人出來。

墨鏡、帽子,應有之物,全扣在了腦袋上。

大約十幾分鐘之後,麥濤一行人下了樓。他不敢靠得太近,帽子下面露著一雙眼,也看不真切。其中的一人,也就是艾蓮,告辭回家了。另外兩人往自己這邊走來。嚇得他一縮身,靠在車裡裝睡。

兩人過去,他這才坐起來,心中早就懷疑這三人是警察,打算跟上去看個究竟。

所以麥濤他們駕車走了,他就跟著。

這就是螳螂捕蟬,還有蟬在後。

若在平常時候,有車子跟蹤自己,「螳螂」很快便會發現。今天則不同,因為是周末,車流量巨大。超車、併線的行為時有發生,不速之客跟在後面繞來繞去,兩車的距離一會遠,一會近。

突然,不速之客的手機響了起來,是一個不知名的電話。

他笑笑,沒搭理,今天辦的手機號,絕不會是認識的人打來的。

麥濤坐在前面的車裡,聽著手機嘟嘟嘟直響,沒人接,隨手放下了。現在不是妄下定論的時候,所以他和薛蓉蓉誰也沒有說話。

趨近環線的時候,車堵得更厲害了。煩躁的麥濤想抽支煙,瞅瞅薛蓉蓉,沒敢。

他煩躁,薛蓉蓉更煩。還有一大堆事情等著她處理呢!沒轍,她掏出備用的警鈴,放置在車頂。

擾民就擾民了吧,趕緊回去破案要緊!

不速之客看見了警鈴,知道這確實是便衣警察。自己被甩在後面,但是懷疑驗證了。他的心裡咯噔一下,百感交集,掏出另一部手機,撥打號碼……

裝上了警鈴,在車流中還是插翅難飛,不過三繞兩繞的,總算擺脫了束縛,麥濤腳下加勁,不多時,回到了警局。

下車後,兩人簡單商議了一陣,決定兵分兩路:薛蓉蓉負責追查線索,麥濤回去給便衣偵查員講述注意事項。

人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便衣警察被安插在現場的各個位置,有裝作掃街的;有坐在飯館門口不好好吃飯,到處瞎看的;有在商店門口買了可樂,靠著牆喝的……其實真實情況,也跟這個差不多。偵查員們偽裝成普通市民,各自佔領有利位置,彼此通報情況,兇手一露面,找到最好的時機,他們便一擁而上,將其抓獲。

然而這個經典的場面,卻必須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他們知道自己要抓誰!

犯罪嫌疑人的外貌特徵,偵查員們早已銘記在心。即使他粘上假鬍子,戴上帽子,也難逃法眼。

可是今天的情況,卻有天壤之別。要抓誰,甚至要抓什麼樣的人,大家心裡都沒底。

他們要誘騙冷血的殺手上當,可怎麼引誘,這又是個問題!

於是,大會議室里,人頭攢動,議論紛紛!

麥濤站在上面往下瞅瞅,決心開門見山。他提出了八大原則:

1.偵查員不能原地不動。

現在已知,兇手的性格十分狡猾,他在天堂苑內四處遊走,尋找合適的目標。而他們的人手不足,可以派遣的偵查員,加上一隊二隊的警力,全加在一起,不足60人。偌大的一個天堂苑,這點警力扔進去,無異於大柴鍋中只撒了一克鹽。因此,他們不能像過去那樣,分工合作,每人只負責一個點,而要要彼此交換位置,這就大大增加了巡視範圍。

2.要尋求當地派出所的幫助。

這一點,他已經與薛蓉蓉商量過了。警局的偵查員,個個都是訓練有素的精英。不過對於龐大的天堂苑社區的線路,卻不熟悉。當然,這也可以先做準備。會議開完後,大家就先去天堂苑熟悉路線。不過以防萬一,他們還是要聯繫當地派出所,得到他們的配合。

3.每一組偵查員要保持相對距離。

鑒於兇手的狡猾性格,不見到單獨的被害人,他是不會下手的。偵查員每兩人一組,既是要方便抓獲兇手,也是互相保護。但如果距離太近,勢必給兇手造成壓力。如果他不出手,他們便是白費力氣。所以,每組偵查員之間的距離,要足夠遠。

4.有關巡查方式。

由於上一條原則,麥濤提出了可行的建議。所有偵查員,以地毯式方式由南向北推進,隨後再折回。街道彼此串聯著。偵查員A在路口的時候,B在街中。等到B走到街口,A則應該退到下一條街中。當然,每個人的表現,應該盡量自然。即便不渴不累,該停下來買杯水,還是要買一杯的,路邊坐一會兒,假裝打打電話,也是可以的。

5.所有人都要喬裝打扮。

這件事相對簡單,全體偵查員,要偽裝成高級白領的模樣。男士西裝襯衫、女士套裝筒裙,每人都發放了一枚胸卡,挎著筆記本電腦包——當然了,這包里裝的並非筆記本電腦。

6.支援方式。

如果發現可疑狀況,偵查員要立即通知其他同事。由於地點不固定,這時候派出所的巡邏人員的意義就凸顯了出來。偵查員報告街道名稱,巡邏人員負責圍捕。

7.可疑現象的辨別。

即使是在晚上,天堂苑依然會很熱鬧,居民們紛紛出外納涼吃夜宵。而兇手並不引人注意,因此巡視的時候,難免有同路的普通人,一直走在偵查員身後。這種現象並不罕見,不能草率行動,避免打草驚蛇,更要防備形成排查的空洞,給兇手可乘之機。偵查員的行動地點,應盡量選擇人跡稀少的地方。樓區後,花園內都是警力的主要安插點。

8.防禦機制。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兇手極其冷血殘忍,發現合適的目標後,會一擊得手,即使幹練的偵查員,要需要格外小心。筆記本電腦包中,裝備了武器。仍需要注意的是,偵查員的使命,並非單槍匹馬抓獲兇手。只要能夠引誘他上鉤,記住他的外貌特徵,就算成功了一大半。在遭受偷襲的時候,偵查員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其次才是在搭檔的協助下抓獲兇手,或在團隊配合下,圍捕兇手。

說到這裡,麥濤高舉起一物,正是那特製的香水瓶,他擰開蓋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