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別領導組

在首次成功捕獲宏原子核後,基地向上級遞交了一份研究報告,立刻是已經被遺忘的球狀閃電項目重新被重視起來。

基地很快接到的是遷移命令,從北京遠郊遷移西北某地。首先遷移的是那些已被捕獲的宏原子核,這時它們的數量已達到二十五個。將它們放在首都附近,無疑是十分危險的。

基地的遷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捕獲宏原子核(現在都被稱為弦)的工作一直沒有中斷,當基地的遷移最後完成時,已經捕獲和存貯了近三百根弦。它們大多是氫原子核,看來宏宇宙與我們的宇宙一樣,像氫元素之類的輕元素的丰度最高。但丁儀堅決反對將它們定義為「宏氫核」、「宏氦核」之類的,因為現在已經知道,宏世界的元素體系與我們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個我們完全陌生的元素周期表,宏世界的元素與我們的世界是根本不能一一對應的。這些以捕獲的弦存貯在西北戈壁上一大片匆匆建成的簡易庫房中,它們都被吸附在電磁線圈陣列上,每兩個線圈的間距至少在8米以上,且每個弦周圍還設置了隔斷磁場,以確保它們之間的安全隔離。這些庫房遠遠看去像一大片暖棚,所以基地對外的稱呼索性就定為「抗旱固沙植物研究基地」。

對於基地遷移的原因,上級很明確地說明是出於安全考慮,但基地所在的位置卻明確地暗示著另一種可能。

這裡就是這個國家第一課核彈爆炸的地方,那在爆炸中扭曲的鐵塔殘餘,還有那塊似乎是為瞭望去而立的小小的紀念碑,就在基地旁邊。走不遠的路,就能到達當年為核武器攝製的目標去,那裡有為觀察核爆效應而建造的建築和橋樑,還有大量作為實驗目標的廢舊裝甲車輛,蓋革計數儀在那裡已不再噼啪作響,核爆的殘留放射性隨著歲月消失殆盡,據說這些廢棄物的相當一部分已被附近農牧民運走當廢鐵賣了。

在北京召開了一次關於弦問題的重要會議,與會者中有包括副總理在內的級別很高的領導人,林雲的父親主持會議,他從緊張的戰爭指揮中抽出一天時間來開這個會,也說明了弦問題的重要性。

在聽完丁儀和其他幾位參加弦研究的物理學家長達兩個小時的技術報告後,林將軍說:「剛才的報告很嚴謹也很全面,下面請丁教授盡量用非專業的語言為我們澄清幾個關鍵問題。」

丁儀說:「我們對宏世界物理規律的認識還很膚淺,對弦的研究更是剛剛開始,有些問題只能給出一個很模糊甚至不確定的答案,希望各位首長理解。」

林將軍點點頭:「首先,當兩個輕原子弦一臨界速度相撞時,我們有多大把握確定它們會發生核聚變?據我所知,在我們的世界,一般只有氫的兩種同位素和氦3才能發生聚變反應。」

「首長,宏世界與我們世界的物質元素是很難類比的,由於宏原子核特有的弦狀結構,使它們之間的融合變得很容易,所以宏原子間的聚變反應比我們的原子要容易得多。而宏粒子的運行速度普遍比我們世界的粒子慢許多個數量級,這樣,從宏世界的角度看,每秒四百多米的撞擊速度已經相當於我們世界的臨界速度了。所以,達到臨界速度的相撞肯定會引發核聚變。」

「很好,下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宏聚變能量的大小和作用範圍。」

「首長,正是這個問題在理論上變數很多,難以確定,所以這也是我們最擔憂的。」

「那我們就是這給出一個比較保險的上限,比如1500萬到2000萬噸TNT當量。」

丁儀笑著搖搖頭:「首長,肯定沒有那麼大的。」

「為保險起見我們就按這個考慮吧,這相當於人類進行過的最大的熱核爆炸的當量,上世紀中葉,美國在海上、前蘇聯在陸地都進行過這樣當量的核試驗,它在摧毀半徑大約為五十公里,完全在控制範圍之內,那麼你們的憂慮何在呢?」

「首長,我想您忽略了一點,宏粒子的能量釋放具有高度選擇性。傳統的核聚變,其能量只對特定的物質發生作用,大氣、岩石、土壤等等,都能夠使其能量迅速衰減,所以傳統核聚變雖然能量巨大,但作用範圍是有限的。但宏聚變不同,它釋放的能量只對特定的物質發生作用,除了這類物質之外,其他物質對宏聚變的能量是完全透明的,如果這種特定物質的量很小,那麼宏聚變的能量衰減就很小,可以作用到很大的範圍。舉個例子:兩千萬噸級的能量,如果釋放目標沒有選擇性,只是將五十公里半徑的區域化為焦土,但如果這能量只與頭髮發生作用,那麼足以將全世界的人都燒成光頭。」

這是一個有趣的比喻,但沒有人笑,會場的氣氛嚴肅而壓抑。

「那麼現在,你們是否能夠確定某個弦的特定能量釋放目標是什麼?」

「可以的。我們早就發現微波經過宏電子後,被條製成一種複雜的頻譜,不同的宏電子有不同的頻譜,不同的宏電子有不同的頻譜,如同它們的指紋一樣。具有相同能量釋放目標的宏電子,也具有相同的頻譜。從理論上講,這種方法對弦也適用。」

「可是在最初取得某一類宏電子的頻譜時是要經過能量釋放試驗的,你們現在主觀地認為與宏電子具有相同頻譜的弦也具有相同的能量釋放目標,有理論根據嗎?」

「有的,我們能證明這一點。」

「那麼,在已經捕獲到的三百多個弦中,都有哪些能量釋放目標呢?」

「各類都有,其中最危險的是以有機生命為釋放目標的,一旦發生巨變,其殺傷力難以想像。」

「最後一個問題:有以電子晶元為釋放目標的弦嗎?」

「與宏電子一樣,這種弦很稀少,目前只收集到三個。」

「好的,謝謝。」林將軍結束了詢問,會場上沉默下來。

「我想,情況已經介紹得很清楚了,請領導小組以外的同志退場吧。」一直沒有發言的副總理說。

在千里之外的球狀閃電研究基地中,宏聚變試驗的準備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著。

弦加速導軌已經建好,它們各有十多米長,很像兩座小型的鐵路橋,在保密代號中它也確實被稱做「1號橋」和「2號橋」。兩根弦將分別在兩座「橋」中被電磁場加速至250米/秒,然後在一點相撞發生宏原子核聚變。

本次計畫試驗的弦類型是最具有實戰意義的那種:以電子晶元為能量釋放目標的弦。目前這種弦只收集到三根。

目標去的設置是最大的工作量。基地開始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電子垃圾,主要是廢棄的電腦主板和電路卡,這是在戰時的經濟封鎖中極少數可以進口的東西,通過第三方,甚至可以從敵國大量買進這類垃圾。加上從國內的收集,最後得到的電子垃圾竟達八萬噸,在戈壁上堆成了幾座怪異的小山。這些帶有巨量晶元的板卡被設置成以聚變點為圓心的三個目標圈,最裡面一圈的半徑為10公里,最外圈的半徑達一百公里,包括了戈壁邊緣的兩個小縣城。在這一地區,用黃色小旗做的標誌星羅棋布,每面小旗下都固定著一個裝著幾塊板卡的黑色密封袋。

在最後一次工作會議中,丁儀說:「我只提醒一點:在宏聚變發生點附近,有以能量密度極大,能量已不存在目標選擇性,在聚變點周圍200米半徑內,一切都會被燒毀,所以加速導軌只是一次性的,試驗人員至少要與聚變點保持兩千米以上的安全距離,且注意身上不要攜帶電子設備。」

大家等著,但丁儀沒有再說話。

「就這些?」許大校問。

「該說的話我都在該說的地方向該聽的人說了。」丁儀面無表情地說。

「真會發生什麼不可預測的事情嗎?」林雲問。

「到目前為止,對與宏聚變,我還沒有發現什麼事情是我們能預測的。」

「不過是兩個原子核的巨變,雖然是大原子核,但也僅僅是兩個,我們世界的微聚變,一顆氫彈也有幾噸重的,物質量遠遠大於這兩根弦。」

丁儀沒有說話,只是搖搖頭,不知是表示自己不清楚,還是對林雲的幼稚無可奈何。

第二天,本地衛戍區一個營的兵力開到,,加強了基地的警戒,這讓人們興奮起來,因為這是試驗即將開始的跡象。

「即使聚變的能量只摧毀了第一目標圈的晶元,我們也得到了一件不可防禦的武器,想一想,一支艦隊如何防禦10公里外的一次爆炸呢?而這次爆炸將使艦隊的所有電子系統癱瘓!」林雲興奮地說。

基地的人們都處於這樣一種心態之中,上次的失敗使他們失去一次創造歷史的機會,現在這種機會再次來到他們面前,而且更加真實。

這天直到深夜,林雲還在同幾名工程師對「橋」作最後調試。為了避開空中偵察,兩個「橋」被放置在一個大小如一座體育館的大篷里,試驗中,這座大篷將首先被聚變的能量摧毀。丁儀將林雲叫了出來,他們在戈壁的寒風中慢慢走著。

「林雲,離開基地。」丁儀突然打破沉默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