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回 查刑部太子心不寧 乍奉差胤禩耍威風

四貝勒府可不是個沒規矩的地方。咱們前面交代過,四爺胤禎是朝中出了名的「冷麵王」。在外頭,他處事謹慎,少言寡語;在家裡,那更是治家嚴謹,說一不二。不知道底細的,只看到了他的「冷」,冷麵冷語,以為他是個鐵石心腸,不通情理的人。其實,他是面冷而心善。就說這府里吧,上自管家,下至奴僕,上上下下幾百號人,個個都受過他的大恩。他從來不在僕人身上作威作福,而且賞罰嚴明。那位去請十三爺的戴鐸,不就是從家奴升成管家,又從管家放出去當了知府的嗎?知府這官兒不算小了,五品黃堂!要靠在外面鑽營、巴結,得多少年熬啊。所以合府上下,對四爺是又感激又尊敬。常言說「敬而生畏」,只要四爺一聲令下,沒人敢消極怠工,更沒人敢抗命不遵。今天,戴鐸奉命請來了十三爺,他把胤祥送到後花園門口就不走了,輕聲說:「十三爺,您老見諒。奴才只能送您到這兒,不奉我們四爺的傳喚,園子里奴才不敢進去。」

胤祥知道四哥家規嚴,笑了笑說:「好好好,我認識路。戴鐸,忙你的去吧。」

怎麼?這後花園為什麼管得這麼嚴呢?原來,這裡雖然花木扶疏,亭台樓閣。水謝魚池樣樣俱全,卻是四阿哥胤禎的書房所在,是他念佛靜修,思考問題之處,也是他接見親信商議機密大事的地方。家人僕役,哪怕是混到了戴鐸這樣的地位,混到了如今的管家高福兒的位置,不奉特別召喚,也不能越雷池一步!

十三爺來的時候,太子、三阿哥和四阿哥都在園子里的涼亭上,看來,他們已經談了很久了。除了這三位皇子,還有一位四十來歲的書生坐在一旁,正在為太子算卦。他的身邊放著一副拐杖。胤祥認識,知道他就是四哥十分器重和信任的布衣書生鄒思明。這個鄒思明,咱們在第三卷中說到過他。康熙二十二年,南京科場出了舞弊大案。鄔思明煽動舉人們鬧事,五百多人,抬著財神衝進貢院,把主考嚇得抱頭鼠竄。因為風波鬧得大大,康熙聽了高士奇的進言,沒有大殺大砍,只處決了幾位主考,可是鄔思明卻因帶頭鬧事,而被朝廷下令通緝。打那以後,鄔思明潛逃在外,流落江湖十幾年,一直等到大赦,才保住了性命。後來,胤禎奉旨出巡,半路上遇見了鄔思明。倆人說得投機,四爺便收下了他,帶回府里,敬若上賓。在外邊給他買了房子,還專門在不準家人隨便出入的後花園裡,給鄔思明修了一座小書房。這鄔思明又黑又瘦,其貌不揚,還是個瘸子。有個家人無意中說了句笑話,說「鄔先生走路好似風擺楊柳」。不想,讓四爺知道了,他一怒之下,把那個家人打發到西域充軍守邊,品嘗那「怨楊柳」的滋味去了。從此,府里上下人等,對這位鄔先生,再不敢有一句二話,也再不敢有半點不敬。

那麼,今天,為什麼太子、三阿哥都來聽鄔思明算卦呢?還是因為咱們前天講過的那個「宰白鴨」的事兒。康熙皇上在菜市口,靈機一動,任命八阿哥胤禩去清理刑部。這旨意一下,太子可坐不住了。這麼大的事兒,皇阿瑪怎麼連個招呼都不給我打呢?他心中沒底兒,就拉著三阿哥來找四弟了。

十三爺進來,鄔思明只朝他點頭招呼了一下,繼續往下說:「太子,從卦象上來說,這是個否極泰來的吉卦。依學生看來,並沒有什麼大的妨礙。您正和四爺、十三爺忙著戶部的事,抽不開身。皇上臨時決定,把清查刑部的差,派了八爺,這也是常情嘛,有什麼可疑慮的呢?學生送太子八個字:『但做好事,休問前程』。」

「唔?此話怎講?」太子不解地問。

鄒思明從容不迫地說:「太子容稟。您只要按皇上的教誨,為君分憂,為國分憂,修身養性,努力去做就是了,不要擔心自己的前程。太子立為儲君已經三十多年了,皇上能為這點小事,遷罪於您嗎?」

太子一想,唔——對呀,宰白鴨的事兒,與我無關。刑部的差既然派了老八,讓他折騰去吧,我管他幹什麼。這麼一想,他放心了。這些時,為了戶部的事,與十三弟鬧得不愉快,見老十三來了,太子也不想在這兒多待,便對三阿哥胤祉說:「三弟,鄒先生既然這麼說,我也放心了。咱們不談這事兒了,走,陪我去看看你編的新書法。」說完,拉著胤祉走了。

胤祥心中一陣不痛快:這是怎麼回事?大清早急急忙忙地把我叫來,說是要商議大事,怎麼我一來他就突然走了呢?他這兒正生氣呢,不防鄔思明冷冷地撂出一句話來:「四爺、十三爺,請恕學生直言,太子的地位,恐怕危險了!」

胤禎大吃一驚,「什麼,什麼?鄔先生,請說明白點。」

鄔思明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說:「四爺,事情明擺著。太子在位已經三十多年,皇上對他是又疼愛、又不滿。這次戶部的差事辦砸了,辜負了皇上的一片苦心。就在這節骨眼上,刑部又出了事,皇上卻派了八爺去當欽差。這是因為朝野上下,都在稱讚八爺的才幹,皇上是在有意地試探一下八爺,看他能不能辦好這件事。當今皇上乃千古少見的英明之主,這個決策不是輕易做出的。說白了,是皇上要在辦事的能力上,拿八爺和太子做個比較。如果八爺把刑部的差事辦得讓皇上滿意,那太子……」

鄔思明突然停住口不說了,但是,胤禎和胤祥不是糊塗人,他們能聽不出這話外之音嗎?父皇是要在太子和老八之間做個考查,做個選擇。胤禎也好、胤祥也罷,是朝野上下公認的「太子黨」的人,如果太子倒了,他們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四爺胤禎謀事細密,他疑惑不解地瞧著鄔思明問道:「鄔先生,至於這麼嚴重嗎?」

「嗯,還不止如此。四爺您想啊,皇上要在太子和八爺之間做個比較,這樣的事,當然不能先和太子商量。可是太子協理朝政已經多年了,皇上決定的事,在下聖旨前,先給太子透個風,也不為過啊,皇上卻沒有這樣做。君臣父子之間,疑慮、提防和不信任,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這,不是好兆頭啊!」

四爺沉思著,又問:「嗯——先生說得有理。照您這麼說,我們也要做些防備才對,是嗎?」

鄔思明淡然一笑,寬慰說:「哦,四爺和十三爺倒不必過於擔心。這次戶部差事停辦,皇上把施世綸和尤明堂都放了外任,而且限期出京,不容遲緩。這是皇上為國家保存精英,保存忠良大臣的一片苦心哪。對他們兩個尚且如此,對您們二位實心辦差,又沒大錯的皇子,聖上豈能不加保全,一概貶斥呢!」

胤祥急了:「鄔先生,那,那我們哥倆該怎麼辦呢?」

「十三爺,請稍安勿躁。學生剛才所說,不過是以大局而論。刑部的事,不是十天八天能辦完的。太子再無能,皇上也決不會說廢就廢。請四爺、十三爺給學生一點時間,讓我多看看,多想想,然後為四爺獻一良策。至於眼下嘛,學生能饋贈二位的,只有四個字:靜觀待變。」鄔思明站起身來,略一拱手:「四爺、十三爺,學生告辭了。」說完,拄著拐杖頭也不回地徑自去了。

胤祥被鄔思明這番話說得心神不寧,他擦了擦腦門上的汗,正要說話,卻被四阿哥胤禎攔住了:「十三弟,你不要著急上火,還是我那句老話,天塌下來有大個子頂著呢。你也不要再耍小孩子脾氣,什麼事都攬著。咱們就按鄔先生說的,靜觀待變,瞧老八能折騰出個什麼樣來。好了,好了,你什麼都別說了。告訴我,你去看阿蘭了嗎?給四哥講講你的艷遇如何?」

胤祥垂頭喪氣地把去見阿蘭的情形說了一遍,末了又說:「四哥,我真不明白,看阿蘭的樣子,像是變了心,可又像有什麼難言之隱。那任伯安呢,又非逼著她到我身邊來。莫非,他任伯安想打我的什麼主意不成?」

四爺思忖了一下說:「嗯,你想得對。阿蘭是變了心,還是有苦難言,你可以暫時不去多想。即使她真的變了心,也沒什麼可惜的。天下好女子多得很,你還怕娶不上福晉嗎?但是,任伯安這個人,咱們可不能不防。我派人打聽過了,這個小小的京官書辦,在六部衙門裡說一不二,阿哥皇親家裡,他直出直進,是個讓人琢磨不透的神秘人物。他為什麼要打你的主意,打的又是什麼主意,你可得心中有數啊!」

老四、老十三在這兒發愁,老八可正在那兒神氣著哪!一接到皇上派他當欽差去清理刑部的旨意,他馬上就明白,出風頭、顯能耐,就在這一回了。太子和老四、老十三辦砸了戶部的差事,我要是辦好了刑部的事,在父皇面前,誰高誰低,誰優誰劣,那還不是小禿頭上的虱於——明擺著的嗎?所以,聖旨一下,他馬上遞牌子求見,請父皇面授機宜。又大事鋪張,把步兵統領衙門的兵調來一部分,嚴密地布置了刑部的關防。下令刑部大小官員,一律不許回家。而且封了大印,封了檔案,封了天牢,把個莊嚴無比的刑部鬧了個雞飛狗跳牆。他自己呢,卻穩坐府邸,按兵不動,一直到第七天的頭上,才擺出了欽差大臣、阿哥皇子的全副儀仗、執事,前呼後擁地來到刑部。順天府尹隆科多,見八爺的大轎來到門前,連忙飛跑幾步,跪在轎前請安:

「順天府尹隆科多迎候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