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回 何志銘舌戰公爵府 康熙帝親布銅網陣

為慶賀鰲拜被加封為太師一等公,鰲府張燈結綵,大擺筵席,觥籌交錯地鬧騰了大半夜,二更時分鰲拜推說身體不適,獨自折回鶴壽堂。班布爾善、訥謨、穆里瑪、濟世、葛褚哈幾個人也跟著進來都聚在這裡議事,靜候泰必圖的佳音。

「真急煞人!」葛褚哈道「派去的探馬一點消息也送不回來。九門提督封了一條街,誰也進不去,也不見一個人出來。」

「泰必圖定是得手了。」濟世道。

「那吳六一封街是什麼意思?」鰲拜沉思道:「吳鐵丐一向與我不睦,就怕這十萬銀子買不下他的心!」

濟世聽了笑道:「大師放心,十萬銀子,外加個兵部侍郎,足夠了。莫忘了他是個乞丐出身!這封街正說明他雙方都不介入。

「也不見得,」坐在一旁久不作聲的班布爾善開了口,「不見泰必圖回話,咱們的事一定要另作安排。」

葛褚哈漲紅著臉,將爺一揮道:「將午門封了,玄武門鎖死,讓他九門提督變成七門提督。咱們在裡頭幹事,他能礙著什麼?」

班布爾善拊掌稱讚:「此計甚好,真是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看!」他興奮地站起身來,「咱們只要在大內得手,莫說鐵丐,就是鋼丐也得掂量掂量!」

正說著,門官急匆匆地走了進來,也不行禮,徑直走到鰲拜身邊耳語幾句。鰲拜面露喜色,吩咐道:「叫他進來!」一邊轉臉對眾人道:「好了,泰必圖那邊有人送信兒來了!」大家立時安靜下來。

堂上眾人瞪大眼睛朝門外觀望,只見一個書生模樣的人跟在戈什哈的身後,走了進來,這書生雖然貌不驚人,卻是出奇地沉著鎮靜,撩起他的長衫,飄然而入,見了鰲拜躬身一揖道:「何志銘受人之託,來給公爺道喜。」說著又從容對大家團團一揖道:「眾位大人安好!」

鰲拜見他神情倨傲,長揖不拜,先就有幾分不痛快,仔細瞧瞧,又十分面生,心中不覺生疑。雙眼盯他看了好大一會兒,方才問道:「是泰侍郎差你來的?」

「是。」何志銘道,說著將泰必圖的親筆條子雙手遞上。鰲拜拿在手上只略過一眼便遞給班布爾善,又問道:「你知道這條子上寫的是甚麼意思么,」何志銘黑豆眼眨了眨,又狡黠地微笑道:「條子上意思很明白,太師自己也懂得,何必由我何某明說呢!」

訥謨見這個奴僕模樣的人竟敢如此無禮,「啪!」地將案一拍,喝道:「放肆,不許你如此張狂!

「呵呵呵呵……」何志銘仰天大笑,「這位大人,好無見識,大凡欲得天下的人,莫不禮賢下士,豈不聞士貴而諸候王賤么,何況在座的諸公都將有求於我!」

班布爾善站起身來,覷著眼瞧了瞧何志銘道,「眼生得很!足下怕不是泰必圖府上的吧,」

「再說一遍,在下何志銘,鐵丐將軍帳下的幕僚。」說罷,復笑道,「怎麼,我便不能來送信么?」

「何志銘——」班布爾善翻著眼故作沉思。

「你不是班布爾善大人么?」何志銘道,「你好大的忘性!你派人送去的十萬兩銀子交給誰了?」

「哦,是交給你的!——」

「你以為那十萬兩銀子就可以打發一個討飯的么?」

「哈?」班布爾善打量一下何志銘,道,「打發不了又怎麼樣?」

「如果把那十萬兩銀子,往小皇上那裡一送,那麼鰲太師再帶上你班大人,還有在座的諸公,一古腦兒就要上西市去赴宴了!」何志銘的黑豆眼睛滴溜溜一轉,用手比划了一下脖子,「一聲破鼓響,兩片碎鑼敲……『喳』地一刀!」

聽到這裡,鰲拜忽然冷冷說道,「也未見得,這會兒我倒能先叫你試試刀!」說著斜睨了一眼眾人。穆里瑪、訥謨、葛褚哈「嗖」地拔出刀來,惡狠狠盯著何志銘。班布爾善壓低著嗓子問道,「你來此何意,難道是專為耍笑我們嗎?」

何志銘直盯著班布爾善的眼睛,半晌方道:「你們既然這樣待我,不肯取信於我,我說了,又有何用!如若相信,當以禮相待;如不相信,殺了就是!」

班布爾善臉色一變說道:「不能信你,推出去!」

葛褚哈猛撲過來,架起何志銘便走。何志銘罵道:「滾開!我自己會走!」站起身來,轉身便去。

「回來!」班布爾善忽然叫住,乾笑一聲,「沒那麼便宜。快說,你來幹什麼?」

「討封!」

「討封?討甚麼封,我不是已經給你十萬兩銀子嗎?」

何志銘忽然鬆弛下來,嘻嘻一笑:「你的十萬兩銀子,我分送給吳大人帳下幾位得力的將軍。我現在倒一文莫名。你的泰必圖侍郎如今坐鎮提督府。吳六一成了階下囚。我何志銘內負叛主之情,外負背義之名,誰料你等竟是如此狗竊鼠偷的小人,成不了什麼大事!」

這番話說得眾人瞠目結舌。連鰲拜也沒有想到,何志銘那筆銀子這樣使法,來人可算得上是位膽識俱全的謀士。班布爾善也不禁暗想:「當初倒不如將九門提督一職許了這人呢!」

鰲拜顯得異常激動,將班布爾善手中的紙條取過來,又仔細地審視一遍,確認是泰必圖手跡無疑,口中贊道:「好樣的,倒看不出你真有兩下子!」他躊躕滿志地背手在地下踱了兩步道:「不過我如今也能許願,事成之後,賜你做個吏部尚書,如何?」

何志銘躬身施禮隨,「何某不過順天行事。志銘夜觀天象,見熒惑星沖犯紫微星,帝星更位。這是天意所在,違之不祥——太師公當應在此兆。願事成後天下得以太平,蒼生能享安樂。到那時我何某披髮入山,得以終老也就足了。」

「為什麼呢?」鰲拜驚問。

「吳鐵丐是我舊主,如今義斷情絕,天下人如何看我,我又有何面顏再見故友?」何志銘說著,眼圈兒早已紅紅的了,事至今日,我亦追悔莫及。但求事成之後,祈求鰲公寬免吳大人一死,我的心愿也就足了!」他說得情真意切,十分動人,連穆里瑪、葛褚哈也被打動了。

「鐵丐這人,用之一方不失為好官,」鰲拜也嘆道,「我豈肯置他於死地,先生盡可放心。」

何志銘見大功告成,眉見喜色,長揖到地說道,「如此,告辭了!那邊衙門並不安定,下頭兵士還不知衙中事變,上頭將佐們也難免有人不服。泰大人、李大人正全力防範,所以特命志銘隻身送信——我還得趕回去幫助料理。」

鰲拜滿心狂喜,強自按捺著道,「有勞先生!告訴泰、李二位將午門、神武門封閉,叫他們一定要沿途戒嚴,千萬不能走漏消息。」

何志銘微微一怔,問道:「九門提督的職位到手,滿北京都是太師的人,何必要封午門、神武門呢?豈不自斷策應之路。」

鰲拜笑道,「午門內之事,我自能料理。何心興師眾,弄得滿城風雨?」

「不然!」何志銘道,「泰、李等將軍,還有在下的身家性命均繫於此,我們哪能坐視不管?一旦有變,也可援救。萬全之外再加萬全,方是上策!」班布爾善也忙道:「何先生說得對,萬全之外再加萬全!還是讓他們進入大內策應一下的好。」

屋內人的情緒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說應把天兵帶進文華、武英二殿;有的說最好在上書房一帶作埋伏;有的則乾脆提議埋伏在乾清宮兩側的廂房裡;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後還是鰲拜說,應設在中和、保和二殿,有居高臨下之勢,同時兩側朝房中也可藏伏一部,議了半個時辰才定了下來。

這一夜通宵不眠的人實在多。此刻康熙半躺在養心殿的御榻上,目光炯炯地盯著上邊的藻井。蘇麻喇姑和太監張萬強二人挨次坐在下首腳踏子上,也是沉思不語。殿內數十盞燭火照得通亮,殿外廊下侍立的宮女太監也都一聲不響。康熙、蘇麻喇姑和張萬強都十分清楚,一場急風暴雨即將在這數百年浮沉不定的宮廷里爆發。下午在太皇太后面前談話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那是在慈寧宮,康熙屏退了所有的太監宮女之後,跪下對太皇太后說的話。他說:

「兒皇不能做阿斗,兒皇不能做漢獻帝,兒皇也不能做後周的柴宗訓!兒皇要自己主宰天下,做一代令主!我要誅奸除凶擒拿鰲拜已定在明日行事。」

「皇帝都準備好了?」太皇太后鎮定地說,「這事只在早晚,是一定要辦的!」

「祖母,自我列祖列宗開創大清基業以來,從未聽說過有這麼膽大妄為的臣子。

「鰲拜身受先帝不次之恩,身為託孤重臣,近八年來欺凌同僚,殺害輔臣,踐踏朝綱,咆哮金殿,中外臣工無不側目而視,「若容這等亂臣賊子立於朝堂,我大清江山,遲早要落入鰲拜之手?」

見大皇太后頻頻點頭,康熙鼓足勇氣又道:「圈地一事,禍國害民,原是先朝弊政,先爺粗定天下後,就曾有意廢止。兒皇秉承遺訓,多次下詔停禁。鰲拜膽敢依仗權勢,肆行無忌,竟將皇莊土地一併圈人鑲黃旗下。上三旗內常常因此屢生事端,平民百姓背井離鄉,四處流浪或為盜為賊,或為南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