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農民大職場——韋小寶訪談札記 7、貪官劉大炮

韋小寶:一袋價值連城的珠寶鑽石,可是當它出現在沙漠中的時候,就變得像石頭一樣一錢不值。

霧滿攔江:沒錯,甲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乙卻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所以乙才會落了下風。

韋小寶:現在你明白了嗎?霧滿攔江,農業文明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是農業思維,這種思維來源於數千年之久的自給自足生活。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環境與狀態綿延了五千年始終沒有發生過變化,所以形成的思維也是一種靜態的、不變的。

霧滿攔江:那麼商業思維呢?

韋小寶:商業思維與農業思維不同,商業性思維是開放的,是動態的、變化的。究其本質,是對事物的價值評判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舉例來說,同樣一瓶礦泉水,在自來水廠的價值與在沙漠里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由於農業時代的生活追求的是靜止,鄰里之間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而商業時代的生活卻是追求流動,所以只有在一個商業社會裡,人們才會賦予同樣事物不同的價值,而在農業社會,這種情況卻是極少發生。

霧滿攔江:沒錯沒錯,這種情況極為普遍,比如一把鐵鍬,值不了幾個錢,但在淘金工地上,一把鍬的價值甚至超過同樣重量的金塊,這種情況在農業社會是無法想像的。

韋小寶:我想我已經說明白了,農業思維與商業思維的差異,就在於對事物的價值評判上。

霧滿攔江:沒錯,正是這樣。

韋小寶:但是人類對於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與傳統思維不相符合的做法與觀念,從來就是不可理解,所以在農業社會裡,商業性思維被稱為治國奇術而成為宮中之秘,禁止百姓得聞,惟恐這種變化的思想會敗壞了世道人心。所以歷行幾千年的愚民策術,現在我們與商業思維已經非常的隔膜了。

霧滿攔江:有這種事?

韋小寶:當然有。

霧滿攔江:韋總,你這個說法有什麼證據沒有?

韋小寶:有,你可以看看我們中國現在任何一個地方,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是在採用農業思維來管理商業經濟。

霧滿攔江:用農業思維管理商業經濟?你的意思是說我們現在的領導思維還停留在農業時代嗎?

韋小寶:否則,像「不能換腦筋,就換人」一類的激勵口號,又怎麼會在一段時間裡大為流行呢?

霧滿攔江:這個腦筋是怎麼換的呢?韋總能不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韋小寶:好的,我就給你講一個貪官劉大炮的故事好了。

化肥是農業增產的主要手段之一。有一段時間,由於農業生產加快了進度,市場上的化肥變得供不應求,為此,許多地方紛紛上馬建設化肥廠。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新建化肥廠生產出成品還需要一段時間,而目前化肥短缺的問題幾乎擺在了每一個農業地區領導的桌面上。

各地農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就是化肥經銷商肆意抬高價格的惡劣行為,這種嚴重傷害農民利益的做法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種植業的成本,令農民不堪其重。為了保護廣大農民的利益,各地紛紛頒下紅頭文件,對化肥經銷商進行限價,並制定了詳細的懲罰措施,誰敢坑農,就會遭到主管部門的嚴厲懲處。

江東一帶,有一個叫勝高的小縣城,也面臨著化肥短缺的問題,勝高縣物價部門立即制定了農業保護政策,希望以這種方式保護農民的利益。但是,利之所在,人之所趨,有兩家化肥經銷商,卻對物價部門的政策陽奉陰違,暗地裡將化肥價格抬高,狠狠地宰了農民一刀。

這件事被捅了出來,物價部門立即對這幾家經銷商進行了查處,準備按政策對其罰款,可是這一做法卻遭到了勝高縣縣長劉大炮的反對。

劉大炮的性格直爽,想到就說,大嗓門就跟炮筒子一樣的響,所以有了這麼一個名字。他堅決地反對制裁那幾個化肥經銷商,還親自跑去對那幾個忐忑不安等待懲罰的化肥經銷商說:「你們甭理會那一套,市場經濟嘛,隨行就市,化肥你們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誰也管不著你們。要是有誰敢對你們指手畫腳的話,我跟你們說,那就是違法的,到時候你們打電話告訴我,我替你們做主。」

劉大炮這一倒行逆施的行為,引起了當地農民及各級領導班子的極大憤怒,一時之間,舉報信、投訴電話、上訪隊伍紛紛出現在地區行署,都在指責劉大炮收取了化肥經銷商的回扣,與不法商販勾結一氣,坑農害農。

上級對此極為重視,立即派了調查組進駐勝高,首先免去劉大炮的縣長一職,然後對劉大炮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結果,卻發現劉大炮與那幾個不法化肥經銷商沒有一點利益關係。

那麼,劉大炮這樣做的目的又何在呢?

正當大家困惑的時候,卻有數不清的化肥,絡繹不絕地向勝高湧來。原來,由於各地都在限制化肥的價格,使得化肥經銷商非常憤懣,就都將化肥囤積起來,消極抵抗,拒絕低價出售。這時候突然聽說勝高的化肥市場價格能夠獲得厚利,經銷商們欣喜若狂,立即將自己的化肥全部運往勝高。可等他們把貨運到的時候,勝高縣的化肥早已是供過於求,任何東西都是物以稀為貴,化肥數量一多,價格就跌落了下來,賠得那些化肥經銷商們一個血本無歸,叫苦連天,而農民們卻飽受其利,用很低的價錢買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化肥。

事情雖然搞清楚了,但是,劉大炮卻終於未能恢複原職,因為農民的利益雖然受到了保護,但是農民並不領劉大炮的情,反而認為劉大炮沒有進監獄是上面有人包庇他的緣故,仍然在繼續上訪要求嚴懲貪官劉大炮。在這種民怨之下,劉大炮只好黯然去了當地的林業局,天天賦閑看報。

到了第二年,當地化肥持續短缺,新縣長立即對化肥經銷商實行了限價政策,這一政策換來了農民的拍手稱快,雖然當年農業收入銳減,但是餓得眼睛發藍的農民們非常滿意,因為他們終於獲得了一個符合他們願望的「清官」。

霧滿攔江:好,這個故事好,韋總你講的這個故事太好了,它形象地教育了我們各級領導,搞市場經濟,就一定要尊重市場規律。

韋小寶:狗屁市場規律,你們搞理論的,就會不切實際地空喊口號。我來問你,市場規律指的是什麼?如果劉大炮尊重了市場規律,為什麼當地的農民會對他如此的不滿呢?

霧滿攔江:嗯……這個……規律嘛,是指事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在聯繫……這個……物以稀為貴嘛……農民對他不滿,是因為……因為什麼呢,韋總?我糊塗了。

韋小寶:你之所以糊塗,是因為你就是一個農民。

霧滿攔江:我?農民?哈哈哈……

韋小寶:你用不著陰陽怪氣的,霧滿攔江,我沒有說錯你。不只是你,即使是在大都市的職場之上,也充滿了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滿口洋文戴著眼鏡的農民。他們雖然經過了最現代化的包裝,可是卻始終沒有改變過他們頭腦中的農業思維模式,甚至以這種思維來要求於企業與職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