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少女寺——小寶紅樓夢 4、長不大的老爸

有些人一輩子也長不大。

韋小寶不過只與順治交談了幾句,就對他做出了準確的判斷。順治就是這樣一個一輩子也長不大的人,他小時候靠爹媽,沒有養成起碼的責任心與處事能力,所以才會在成年之後遇到事情時首先選擇逃避,逃避的目的還是想找一個依靠,既然爹媽再也依靠不上了,那就依靠西天佛祖吧,沒曾想佛祖們還都指望著他給大家解決吃飯的問題,於是他立即想到了依靠兒子。

不只順治這樣,許多員工也都是這樣,他們終其一生也難以建立起自己的獨立人格,遇到問題本能地就想到推諉和依賴。

員工的人格不成熟,是因為他們的思考模式不成熟。

成熟的思考模式應該是理性的,是利益考量的,而不成熟的思考模式卻是感性的,是衝動的,其選擇標準僅僅是個人好惡的。

理性與感性、利益考量與無原則的好惡,這就是區分一個人的人格是否成熟的基本要件。

一個理智的人是很容易說服的,但要是想說服一個感性的人,就不太容易了。

理性的人,只要將是非利害關係對他分析清楚,他自己就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而感性的人則不同,相比之下,感性的人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非利益性的,只不過,他總是有理由將責任歸咎於別人。

說得清楚些,人格不成熟的人不等於智力不成熟,他甚至可能智商極高,能用盡各種辦法把應該由自己承擔的責任推諉到別人身上,而被推諉者可能會基於道義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無法拒絕推諉者的無理要求,就像康熙現在所面臨的這種情況。

所以,韋小寶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打消順治把清涼寺的經營擔子強壓到康熙肩上的想法,但卻不可以明確拒絕。如果他拒絕順治這個要求的話,順治自然會想出別的辦法來達到目的。

所以韋小寶在與順治一番虛與委蛇之後,在清涼寺里到處看了看,一點也不意外,他看到的員工們一個個萎靡不振,有氣無力,上班時端著茶水聊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誰也沒有精神把公司的工作做好,都在等著總裁順治把公司高價賣給大清集團,從此吃喝不愁衣食無憂。

有什麼樣的老闆,就有什麼樣的員工。

一個人格不成熟的總裁,手下也必然是一群人格不成熟的部屬。

如果一個相對來說人格成熟程度較高的員工落在人格不成熟的高管手裡,這名員工就會有責無權地背負上公司發展的重大責任,直到哪一天這名員工突然醒悟,破門而出,另立門戶,這個過程才算是結束。

昌齊和尚就是這樣被迫成為一個小老闆的。當初他在清涼寺的時候,賣力地工作,努力地跑單,但因為順治的依賴程度較高,既然昌齊願意苦幹,順治就樂得給昌齊加擔子,直到昌齊率業務骨幹出走為止,順治這才回過頭來尋找下一個依賴目標,找來找去沒有找到,這才把主意打到了大清集團的兒子身上。

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在職場上較為流行,認為一個能力較強的員工在人格不成熟的主管下更容易做出成績來,這是犯了將人格不成熟等於智商較低的錯誤了,事實上許多人格不成熟的主管反而智商極高,他決不會允許手下的部屬架空自己或將自己從主管的職位上推倒的。

所以,在順治手下的員工們,無一不是感性思維極強,理性思維卻偏弱的類型。

其實,不單是在順治手下多理性思維偏弱的員工,即使是在大清集團也是這樣,一旦某一個員工理性思維不偏弱而偏強,那麼他處理事情的能力就會突飛猛進,就會迅速邁入到主管行列。

所以,康熙在企業管理上有一句名言:做得到的人——做;做不到的人——教;不能教的人——管理。

思維偏重感性的員工,是無法說服的。思維偏重感性的老闆,更無法說服。

所以,當順治和他公司的全體員工打定了主意,要將這家莫名其妙的公司以驚人的高價出售給大清集團的時候,絕不會有任何人可以勸他停手。

除了韋小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