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曾氏門生到封疆大吏 李鴻章空降上海

即將出任方面大員,李鴻章也組建了他的秘書班子。

李鴻章的幕僚中,第一個是他的同鄉書案周馥周玉山,此人將終生追隨李鴻章,替李鴻章掌管印信。從此二人不離不棄,相伴一生,到李鴻章臨終之時,就是周馥親手替李鴻章合上雙眼。

第二個是凌煥凌筱南,他曾給曾國藩上疏言兵事十二條,引起了曾國藩的關注。他是最富經驗的老幕,舉凡行政上的大小事情,他都瞭然於心,只要有他在,幕府中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第三個人是周含芳周薌林,他少孤,從其兄劉瑞芳受教發矇,他曾經上條陳議戰守方略。此人謹慎心細,此後將由他來負責軍械糧餉等後勤供應。

這三個人,都是淮上人氏,自打李鴻章來到曾國藩幕府,他們四人就彼此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感應。周馥等人寄希望於李鴻章帶他們闖出一番事業來,而李鴻章卻視他們為寶貴的行政人才,以此打造自己的幕府班底。

船行三日,據周馥記載:當輪船過金陵時,南岸下關、北岸九洑洲,沿岸擺開一望無際的太平軍營壘,森森火炮對準了在風浪中顛簸起伏的火輪船。頭扎紅巾的太平軍,手持武器,昂首肅立,與船上的淮軍近在咫尺。談笑在耳,呼吸相聞。

李鴻章及六百名淮兵,蜷縮於船艙之中,大氣也不敢喘。

1862年4月8日,李鴻章抵達上海。

碼頭邊上,聚集著黑壓壓的人群,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到場的主要官員有:駐防上海的通商大臣薛煥,蘇松太道、署理江蘇布政使吳煦,鹽運使銜蘇松糧儲道楊坊,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洋槍隊(已改名為「常勝軍」)隊長華爾。

余者還有團練大臣龐鍾璐,他是探花出身,文人帶兵,日夜盼著李鴻章來接過這個爛攤子,他好返回北京城與兩宮太后吟詩作畫。

在籍朝官殷兆庸,這是一個鄉土觀念極強的官員,誰敢跟上海父老過不去,他就跟誰過不去。所以李鴻章在上海立足需要靠他,後來他將迅速轉變為李鴻章的敵人。

此外還有在籍刑部郎中潘曾瑋,在策劃淮軍赴滬的事情上,他也是出了大力之人。

應寶時和吳雲,這兩人是中外會防所的人,主要職責是與洋人打交道。同時他們也是楊坊的心腹,構成了對李鴻章權力的威脅。所以此後李鴻章將分化瓦解這個政治組合,最終的結果,卻是非常出人意料。

在場歡迎的人還有最善治印的楊慶麟,喜歡寫詞的潘馥。後面這個潘馥,是錢鼎銘第二次赴安慶的同伴,目睹了錢鼎銘以哭聲為李鴻章贏得了滬上機遇。

參加這個歡迎儀式的人,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或是朝廷大員,或是當地官吏,或是有名望的人士。唯獨他們歡迎的人李鴻章,說起來有點兒尷尬。

李鴻章沒有身份。

江蘇巡撫薛煥挪到通商大臣的位置上去後,曾國藩立即上奏,推薦李鴻章署理江蘇巡撫。但這個奏章上去之後,朝廷那邊卻悄無聲息,就好像沒收到一樣。實際上,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客觀原因,曾國藩才考慮讓弟弟曾國荃出馬,曾國荃再差勁兒,好歹有個拿得出手的官位,而李鴻章,他目前的正式職務,叫遺缺道。

遺缺道的意思,就是相當於副廳級的幹部級別,但沒有位置安排,最多不過是個待崗調研員,連工資都沒人給他發。

這時候的李鴻章只能強撐硬挺,強調自己擁有六千五百名士兵。但在這個歡迎儀式上,上海的各級領導們告訴這個待崗調研員:你那都是些叫花子兵,根本就不能打仗。叫你們來,不過是壯個膽而已,恐怕臨陣之時,根本就指望不上。

對此,李鴻章緩聲回答道:軍貴能戰,非徒飾觀美,迨吾一試,笑未晚也。

眾人搖頭:唉,你可真是煮熟的鴨子,就剩下個嘴硬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