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的失望之冬 我是無家失群雁

此後李鴻章赴舒城,與被他連累的呂賢基會合。而此時,洪楊集團中最富騎士精神的石達開,正率部源源不斷向舒城挺進。呂賢基身邊無一兵一卒,又偏偏守土有責,只能坐以待斃。這時候的李鴻章,遭遇到了他人生的道德陷阱。於情於理,呂賢基落到這個地步,他李鴻章難辭其咎,理應患難與共才是。但如果留下來,只是徒然與呂賢基同死,無補於事。

不死,就有違道義,可是死又太不值,李鴻章左右為難。

幸好,他那老謀深算的父親李文安早就料到兵凶戰危,更知道寶貝兒子最不善於處理這種兩難之局,遲早會遇到這種令人絕望的選擇。所以李文安事先在李鴻章身邊安排了一個人,專門負責在這種時候,給李鴻章一把梯子,讓他爬出道德的困境。

這個人是李家的老僕人,名叫劉斗齋。當他發現李鴻章已經無法說服自己離開死地舒城之時,就悄悄地把李鴻章拉到一邊,問道:若輩死耳,無可避免,公子何為者,獨不念老人倚閭而望乎?

李鴻章倉皇無策,問曰:如此,何以處之?

劉斗齋笑曰:馬已備。

原來劉斗齋已經替李鴻章備好了馬,於是李鴻章安慰自己說:你看馬已經備好了,我再不騎上去,這未免也太不好意思了……於是他上馬,逃離了這座死城。他離開後不久,太平軍攻入城中,呂賢基無路可走,投水身死。

此後湘軍大將江忠源戰死廬州,朝廷以福濟為安徽巡撫。這個福濟,滿洲鑲白旗人,道光年間考中進士。同時他還是丁未進士副考官,是李鴻章的座師。李鴻章立即投奔過去,福濟大喜,攬其入幕,對李鴻章「訓植尤深且厚」。

賞識李鴻章的人終於來了。李鴻章的個人能力,也在這段時間突飛猛進,最精彩的戰役是他三十三歲時,在淮上的第三年打的戰役。他督兵勇攻克含山,斬殺太平軍總制羅綉光等千餘人,一舉打出了聲望。梁啟超作《李鴻章傳》,專門提到了這場戰事,並稱李鴻章能打仗的名聲就此傳開,時值咸豐四年(1854年)十二月。

李鴻章正要再接再厲,這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他的父親李文安,因為身體肥胖,就在露天消暑熟睡,睡前又喝了幾碗酒,睡下之後就再也沒起來,稱得上無疾而終。按理來說,這種突然之事,李文安應該不會有遺書留下,但他還是為兒子們留下了一紙手書,稱:賊勢猖獗,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國恩,此賊不滅,何以家為,汝輩努力以成吾志。

李鴻章聞訃奔喪,暫離軍營。他剛剛走,巢縣太平軍萬人之眾,突然之間反撲他的營壘,清軍全軍覆沒,副都統忠泰僅以身免。李鴻章因為奔喪,逃過一劫。

父親之死,讓李鴻章的心靈陡然間失去依憑。隨後,進援廬州的太平軍與清軍在柘皋展開激戰,李鴻章驚慌失措,帶勇先潰,受到和春的譏諷和譴責。當時在和春戎幕的蕭盛遠記載說:

次日李鴻章來見,稱譽:「聲威大震,以軍門為最。」而軍門答以:「畏葸潰逃,當以閣下為先。」赧顏而退,大江南北,至今傳為笑談。

絕境之中的李鴻章仰天呼籲:我是無家失群雁,誰能有屋穩棲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