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英宗朱祁鎮——血腥的良藩之途 3、三代人的精心運作

朱祁鎮做了皇帝的第四年,發生了一件很小很小的案子。

在福建,有個驛丞很兇,因為他是朝中三朝元老楊溥的同鄉。此外還有個按察僉事廖謨,也同樣很兇,因為他是朝中三朝元老楊士奇的同鄉。於是兩個凶人碰到了一塊,一個比一個凶,但是按察僉事廖謨官比驛丞大,所以他毫不客氣地吩咐手下把驛丞按倒,「砰砰砰」一頓狂揍,再放開,凶驛丞已經是一具屍體了。

出人命了,官司上報,請朝中大臣們解決此事。

老臣子楊溥發現被打死的人是自己的同鄉,頓時氣憤於心,強烈要求將兇手廖謨繩之以法,判處死刑。而老臣子楊士奇,發現打死人的廖謨是自己的同鄉,就堅持要求判處廖謨因公殺人,批評教育一下就算了。兩個白鬍子老頭都要為自己的鄉人出頭,彼此不服,就在朝堂上嗷嗷嗷地吵了起來。

倆老頭吵不明白,就找群臣說理,可群臣誰敢惹他們兩個?當即連連搖頭,說:「兩位老領導的話,都是對的,都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看群臣也決斷不了,倆老頭就吵鬧著來找太后說理。可是太后不過是個婦道人家,哪裡弄得懂這些怪事?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就詢問帝師王振。

王振笑道:「楊溥和楊士奇,這兩位老幹部啊都是存了私心,想袒護他們的同鄉。如果按楊溥的來判,判決廖謨死刑,這肯定是重了。可以如果按楊士奇的來判,說廖謨只是因公殺人,這又未免太輕了。那麼這個案子到底應該如何判法呢?很簡單,太祖朱元璋皇帝,早就頒發了一部《大明律》,現在請大家拿起《大明律》,跟我一起認真學習太祖皇帝的教導。太祖朱元璋皇帝教導我們,如果遇到下級官員太凶,惹火了上級官員,把下級官員活活打死的案件,不可以判上級官員死罪——人命雖然關天,領導面子更重要。但也不能就算是因公殺人,理應將殺人的上級官員撤職查辦,嚴肅批評。」

學習了朱元璋的講話精神,撂下書本,大家頓時一個個心明眼亮,再看太監王振,不由得肅然起敬。不愧是帝師啊,《大明律》背得滾瓜爛熟。

此事過後不久,又一起惡性刑事案件出現了。

這一次,同樣也是歹徒殺死人命,但這個歹徒,來頭不小,等閑人物是惹不起的。這兇手便是三朝元老楊士奇的寶貝兒子楊稷。卻說那楊稷打小生在官宦之家,父親又是連續三屆皇帝倚重的老臣子,所以這楊稷就想,我爹這老頭這麼有本事,憑什麼我就不能殺幾個男人,搶幾個女人,啊,憑什麼我不能啊?

史書上記載,那楊稷恃仗著父親的權勢,橫行鄉里,枉殺無辜,鬧得越來越不像話。此事被御史查到,立即寫奏章上報,可是刑部的官員也不敢惹楊士奇。雖然暫時把楊稷捉來了,卻好茶好飯,美酒大肉,每天供養著,不敢真的把他名正刑律。見此情形,御史們憤懣於心,繼續上表彈劾楊士奇。

在楊士奇的內心裡卻是複雜已極,難以言說。他一生耿正,決不願意循私枉法的,但楊稷是他的親生兒子啊。再壞的孩子,在父母心裡也是天使,儘管楊稷惡貫滿盈,可楊士奇卻是愈發地疼愛他。可眼下的情形是,如果直說讓刑部放了自己的兒子,莫要說自己的一世清名,毀予一旦,而且更容易引發政敵的攻擊,鬧到最後說不定是個什麼結果。可要是讓自己說出來殺兒子的話,這豈是為人父母者能夠做得出來的?

為難之際,楊士奇夜翻《論語》,翻到了一句孔子的話,「子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曲中矣」。意思是說,法律這東西算個槌子?做父親的,就是要包庇兒子,做兒子的,同樣也要包庇父親。你看這麼個搞法不對頭,可只有這樣,社會的親情關係才能夠維繫,人類社會也才能夠變得和諧起來……大致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於是楊士奇丟了《論語》,立即寫了封辭職書信。

不管了,老子把我兒子給你們留在大牢里,愛放愛殺,都隨你們吧,老子不管了。楊士奇在心裡說。

楊士奇離休,楊榮病死,楊溥又是滿腦殼私心,此後的朝政大權,終於順理成章地轉移到了王振的手中。

將國家政權轉入到太監的手中,是由成祖朱棣精心設計,經由仁宗朱高熾的推動,再經宣宗朱瞻基的配合運作,整整花了三代人才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削弱士大夫對朝政的影響——相比於太監們,士大夫的私心更重。

別看士大夫一個個道貌岸然,冠冕堂皇,可說到底,他們打的每一個主意,都是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相反,太監連卵蛋都割掉了,最大的私心不過是多弄點銀子,肯定比士大夫更可靠——在這個問題上,大明帝國的歷任皇帝們是有明確的共識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