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宣宗朱瞻基——高速燃燒是激情 4、太監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漢王朱高煦,他一直在等待著這個時刻,要重演朱棣時代的靖難之役。

朱棣時代,恰恰是侄皇叔王,年輕稚嫩的朱允汶是為建文帝,而經驗豐富的朱棣卻只不過是一個藩王。但以北平這彈丸之地,擁兵之眾不過萬人,而朱棣起兵之日,又數次面臨著朝廷數十萬大軍的圍剿,然而主導這場戰役的,卻是朱棣的雄才大略與堅毅精神,再加上戰場上風雲莫測變幻無常的因素起到作用,歷經九死一生,藩王朱棣竟然不可思議地攻到了南京城下,建文帝徒擁天下之兵而不能用,這就是此前的輝煌歷史了。

朱高煦親身參加了這場戰役,無數次甘胃矢石,出生入死,目睹父親朱棣由一名被迫得四處亂竄的叛逆,一躍而成為了天下之主。這深刻的記憶烙在了他的生命里,並主導著他將事態向這個熟悉的狀態中推進。

絕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重複自己。曾經成功的記憶與模式,已經將他塑造成為一個固態的人。無論是面對何種情形,他們總是不由自主地用舊有的觀念來認知,用舊有的模式來規範——他們知道自己是怎樣成功的,卻永遠也無法知道自己是如何失敗的,因為他對於人性規律疏失隔膜。

朱高煦正是這樣一個人。現在他開始了。

先上書挑釁,指責新皇帝朱瞻基年輕稚嫩,屁事不懂,以好在未來時態起兵的時候,能有一個充足的理由。

見朱瞻基果然按照他的要求調整了政務,朱高煦大喜,再上書,要求進京獻花燈,他派出的送燈之人,比其他藩王要多出一倍還不止。這些人實際上是他派出來的間諜,目的是搜集有關朱瞻基的軍事情報。

朱瞻基居然歡天喜地,不但沒有提防,還居然厚厚賞賜了朱高煦派來的三百六十名間諜。

朱高煦大喜,歷史再一次雄辯地證明,侄子就是不如叔——朱允汶比不了朱棣,朱瞻基也比不了他朱高煦。人生的智慧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年輕人在這方面明顯居於劣勢,那就怪不得他朱高煦了。

照舊是依循當年朱棣的老法子,先建地下兵工廠,日夜不停地打造兵器,再拉起旗號,廣泛招募士兵。擴編的軍隊分為五個縱隊——這是天子才有的權力,朱高煦並不想太多地隱瞞自己,畢竟他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任命指揮使王斌為太師,密結山東都指揮靳榮為助,準備先取濟南,然後強攻北京。再聯繫宮中的內應……忽然之間,朱高煦發現了問題。什麼問題呢?

這個問題就是,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嚴厲打擊太監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剝奪太監的政治權力。為此,朱元璋甚至在宮中立了一塊牌子:太監干政者死……諸如此類。

然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為有犧牲多壯志,望湖樓下水接天。砍頭只當風吹帽,遍地太監下夕煙……由於太監的政治權力被野蠻剝奪,激起了宦官們的階級仇,民族恨。所以在朱棣時期,大批的太監或者是逃離朱允汶,投奔北平解放區,或是在宮中秘密行動,不斷製造各種事端,存心給建文帝添亂,擾亂朱允汶的思維,成為了朱棣奪取天下的最得力臂膀。

此後,朱棣深深地認識到了太監們的力量。他深情地說:「太監,只有太監,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但同時,朱棣也高屋建瓴地指出:「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太監。」是啊,太監們不讀書,不認得字,雖然有樸素的無產階級感情,但兩腿之間終是缺少了一嘟嚕肉,連帶著也降低了他們的參政議政能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朱棣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法子。

忽然有一天,朱棣廣貼招賢榜,找來了大批的年輕讀書士子,並對這些人發出了熱烈地召喚:「知識青年到後宮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後宮?沒錯,是擠滿了絕色美貌宮娥嬪妃的天堂,你能抵禦了如此之誘惑嗎?

當時那些年輕的讀書士子們,全都激動了起來,紛紛咬破手指寫血書。以表示他們堅決響應號招,紮根後宮的決心。但是朱棣提醒他們說:「不對……那什麼,你們咬的是手指頭,咬錯了……應該咬的是你們兩腿之間的那塊肉……」

眾讀書士子大駭,原來若想入宮,必先自宮,如不自宮,萬難成功。

有些意志薄弱的投機分子,就此打了退堂鼓,但還是有些熱血青年,心甘情願地接受了咔嚓一刀,從此紮根於後宮,正式進入了領導班子,管理起國家政務來。

等到了肥仔朱高熾執政,他同樣是重用太監,加強對太監的文化教育,賦予太監生殺予奪的權力。這就使得後宮中廣大的太監們,都成為了既得利益者,再也不像朱元璋,朱允汶時代深受重重壓迫了。

所以,現在的太監們,已經全部是與新皇帝朱瞻基同心同德,忠心耿耿。朱高煦要是想從他們當中秘密建立第五縱隊,這個……不太容易。

沒有太監的支持,靖難之役的決定性勝利,是不可能的。

咋個辦呢?朱高煦犯難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