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叔侄之戰——曹雪芹VS雍正 第二章 朕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看你不順眼就給你戴上大鐵枷,這折射出雍正皇帝一個鮮明的管理風格。用一句話來形容雍正的話,他就是一台貪官製造機器。雍正曾制定了一項政策,被二月河等作家熱烈吹捧,閻崇年等人更是不斷謳歌,他的這個政策叫耗羨歸公。

大清帝國立國以來,官員的薪水是非常微薄的,根本不夠養家,而且一個官員還要有幕僚、師爺等人,這些人的薪俸也都是官員自己付錢。那麼官員的這些錢從哪兒來?只能靠收取賄賂。所以當時清朝送禮,有各種名稱,有叫炭敬,有叫冰敬。天熱了,給你送一份禮,這叫炭敬;天冷了,給你送份禮,這叫冰敬。官員們就憑著這些送的禮補給薪水,這就是受賄,它已經制度化了。雍正登基之後,對此深表不滿。於是他想出來一個非常奇怪的主意:他先划了一條線,他認為一個知縣每年大概能收到五萬兩銀子,一個知府每年大概能收到十萬兩銀子,一個巡撫每年大概能收到二十萬兩銀子。那麼就規定:知縣每年要向朝廷繳納五萬兩銀子,州官每年要繳納十萬兩銀子,巡撫每年要繳納二十萬兩。這個政策合理不合理呢?別忘了世上還有傻官、不會撈的官,包括清官。如果你恰好是清官,你沒有銀子上交,怎麼辦呢?太簡單了,就拿你當貪官剷除掉。所以如果你足夠聰明,就去老百姓那兒搜刮。假如你是個縣官,從老百姓那兒搶十萬兩,你上交五萬兩,自己還剩五萬兩。

所以,雍正的這個政策是地地道道的逼官為匪的政策,他把國家的官員當成了小土匪,而官員們也都以一個土匪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使得雍正時期國庫中的存銀數量翻了幾十倍;正是因為翻了幾十倍,雍正才被史學家熱情謳歌,認為他治理國家有方。可是從老百姓那兒搶錢也算好事?這類史學家腦子糊塗至極。

雍正對曹家的罰俸和抄家,把曹雪芹逼上了文學創作之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跟雍正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關。說起雍正的為人,看得最準確的大概就是他的兒子,未來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倒沒說過什麼話,但是很顯然,在史書上,雍正皇帝是以一個聖徒的身份出現的,也就是說,他認為自己是個好人。好到什麼程度呢?雍正走路的時候,會注意不踩到人影,如果地上有螞蟻,他會小心地繞過去。他是一個聖徒般的苦行僧,對自己要求非常嚴,兢兢業業地守在御桌前,不停地批閱奏章,後宮那麼多美女他都裝作看不見。

但雍正是一個自我人格的人,他的認知是從自我出發的,他認為自己是個好人,但實際上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壞人自認為是好人,尤其是像雍正這樣位高權重、掌握了最高權力的人。後來爆發的著名的曾靜謀反案,就是與他的這種人格有關。

話說雍正登基本身就是一個謎,當時他是四阿哥,前面有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後面競爭力強的還有五阿哥,八阿哥,等等。這麼多阿哥都沒爭過他,反倒是雍正登了基,所以眾阿哥們都不服。據一個傳教士的記載,就在雍正登基的當天,眾位阿哥一起喧鬧了起來,認為雍正的登基詔書是假的,是雍正偽造的。

雍正登基之後,他對江南曹家是罰俸,那麼他對他的親兄弟如何呢?

八阿哥被永久圈禁改名叫豬,九阿哥被永久圈禁改名叫狗,他們的家人全部流放,最慘的是八阿哥的福晉。雍正登基之後,給八阿哥封了個王,派去宣旨的人要求賀喜,這個福晉對此不屑一顧,說了句「將來還不知道死在什麼地方」之類的話,雍正因此對這個女人痛恨入骨。後來他便採取了報復措施,他把這個女人殺死之後,用銼子把屍體銼成粉末、燒成灰揚掉。

他心裡的怨毒以致如此,就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種認知的人最容易犯下人神共憤的惡行。

在八阿哥、九阿哥被圈禁之後,他們所有的家人全部被流放廣西,這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在流放途中,這一大幫人沒有被分開,而是一起走的,每天一幫人都唧唧喳喳,越說越叨咕,最後發展到這幫人每到一地,便要找個高台上去嚷嚷:父老鄉親們,你們都過來,我們跟你們說,現在登基的雍正不是個好東西,他毒死了他的父親,逼死了他的母親,殺死了他的親哥,害死了他的親弟。而且這幫人還給雍正列了七大罪。

這件事嚷得是天下盡人皆知,只有雍正不知道,因為沒人敢告訴他。

雍正坐在金鑾殿里還是很自滿,認為自己是個好人,一點也不知道他已被天下人視為了邪惡之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