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雲山:中美士兵的首次肉搏 吃飯於前,又拉屎於後,不是白吃了嗎?

隨著朝鮮北部山區與平原的接合部以及清川江北岸廣大地區槍聲的逐漸稀疏,大規模的戰鬥結束了——後來的南朝鮮戰史把這個階段的戰鬥稱之為「聯軍國軍進擊戰役」,而後來中國的戰史則將其稱之為「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自1950年10月25日打響至11月5日結束,戰役歷時10天,以北進的聯合國軍遭到突然打擊之後撤至清川江一線建立防禦陣地為戰役結局。

發生在遠東地區的這次規模不大的戰役,因聯合國第一次以聯合國軍的名義干涉一個地區的局部戰爭以及中國共產黨軍隊以作戰的方式直接參戰,從而引起了歷史的長久的關注。同時,作為東西方冷戰局面形成以來第一場東西方的軍事衝突,也令交戰雙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們長久地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在後來僵持日久的冷戰歲月里,這場戰役作戰雙方對對方戰略戰術的運用和軍事思想原則的初步體會以及對這種體會的不斷深入的回味,也許比戰役本身的戰場結局顯得更為重要。

西方的軍事學家們把這場戰役稱之為「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遭遇戰」。作戰雙方均在不預期的戰鬥中倉促接敵,是這場戰役的顯著特點。中國軍隊在聯合國軍方面認為幾乎徹底失去了出兵干涉時機的時候緊急越過邊境,其戰略部署在情報極端莊乏和戰局極其混亂中一變再變,最後,毛澤東、彭德懷抓住了聯合國軍分兵冒進以及其東西兩軍各自北進互不聯繫的弱點,確定了戰役戰略的東線阻擊、西線進攻的總體設計。但是由於西線的中國軍隊與南朝鮮軍隊在溫井地區的遭遇戰過早地暴露了中國軍隊的位置和意圖,令彭德懷預定的進攻方案又一次落空。

於是,中國軍隊在其主力沒有全部到達指定位置的情況下被迫開始攻擊。突破雲山之後,曾產生過殲敵機會,但是由於第三十八軍和第四十軍迂迴路線上的嚴重受阻、第六十六軍沒能即刻抓住南逃的美第二十四師等原因而沒有完全達成戰役設想。但是中國軍隊在戰鬥中所持的獨特戰術使不了解這支軍隊的聯合國軍損失巨大,在一些局部戰鬥中聯合國軍甚至處於崩潰狀態。

美軍戰史對中國的戰術有如下描述:中國軍隊遠比麥克阿瑟所嘲弄的「亞洲的烏合之眾」要機敏老練。中國步兵除迫擊炮外,沒有裝備更重的任何武器,但他們卻能極好地控制火力,進攻美軍和韓軍的堅固陣地。尤其是在夜間,他們的巡邏隊在搜索美軍陣地時成效顯赫。他們擬定的進攻計畫是從背後發起攻擊,切斷退路和補給線,然後從正面發動攻勢。他們的基本戰術是一種V形的進攻隊形,他們使敵軍在這個隊形中運動,然後中國人就會包圍這個V形的邊沿。與此同時,另一支部隊運動到V的開口處,以阻止任何逃跑的企圖和阻擊增援部隊。

可以說,這是對中國軍隊戰術原則的非常精確的體會。有趣的是,在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中,中國軍事統帥屢次使用完全相同的戰術,而聯合國軍屢次在其布下的V形進攻中驚慌失措。

南朝鮮戰史對中國軍隊的特點分析比美軍更為詳盡,其原因可能是他們在這次戰役中首當其衝地損失巨大,從而體會更深:機動進攻戰術:抓住敵人的弱點,發起突然進攻,進攻受挫時迅速撤退,以保持主動,避免膠著和拉鋸狀態,靈活運用兵力,迅速機動,重點進攻。

尖刀突破戰術:從狹窄的正面投入銳利的尖刀部隊,形成強大的攻擊尖端。第一線部隊的突擊力量特彆強大,分成若干梯隊連續攻擊,利用肉搏戰以減少敵炮火和空中攻擊帶來的損失。

穿插分割戰術:攻擊部隊穿插到敵軍陣地內,將敵軍陣地分割成若干部分後各個殲滅。特點是把大目標分割成若干小目標,在敵軍陣地內形成「一點兩面」的攻擊態勢,穿插到敵軍薄弱部位實施襲擊和強攻。

隨機應變的防禦戰術:主力置於後方的適當地點後,以少量兵力佔領寬大正面,遇故時抓住敵人進攻弱點迅速機動,撤出戰場,給敵人以防禦的印象,而實際上卻以攻擊行動進攻敵人,其主力不佔領陣地,作戰時具有極大的伸縮性,確保陣地地位。

機動防禦戰術:邊退邊打,遲滯敵人,按階段逐次抵抗,採用潛伏、襲擊等積極手段,奪取小規模戰鬥的勝利,並利用寬正面、大縱深,實施多層抗擊。

其他戰術:將改完全包圍,但尚不能以致命打擊時,派出強有力的部隊插入對方心臟,從里往外進攻,稱之為「中心開花」;利用夜間以小部隊從敵兩個部隊的接合部插入打擊,趁混亂時投入大部隊發起進攻;隱蔽的開進;吹哨子和軍號,以壓制打擊士氣,振作己方士兵。

對於中國軍隊來講,他們更感興趣的也許是第一次和美軍交手的體會。美第二十四師曾經在戰場上得到一本中國某部隊編印的名為《雲山戰鬥經驗基本總結》的小冊子,上面除了中國軍隊對美軍在協調迫擊炮、坦克、炮兵火力以及空中支援能力和運輸、步兵火力速射方面技術的羨慕之外,關於美國士兵戰鬥能力的描述,小冊子卻大為不恭:美國士兵在被切斷後路時,會丟棄他們所有的重武器,扔得到處都是,而且還裝死。他們的步兵缺乏戰鬥力,膽小怕死,不具備進攻和防禦的膽略。

他們依賴飛機、坦克和大炮。與此同時,他們也害怕我們的火力。他們在前進時如果聽見槍聲,便會退縮不前。他們只能在白天打仗。

他們不習慣夜戰和白刃戰。如果他們戰敗,便會潰不成軍,如果他們沒有炮火支援,就會不知所措。他們昏頭昏腦和士氣全無。在雲山,他們被包圍了好幾天,但他們一事無成。他們害怕被切斷後路。當補給停止時,步兵便會完全喪失鬥志。

沒有比看到這樣的文字更讓美軍感到難堪的事了。在朝鮮戰爭之前的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即使美軍遭到暫時的失敗,也沒有人敢這樣描繪美國土兵。除了自尊心受到打擊外,更讓美軍軍官們感到不是滋味的是,中國軍隊對美國士兵的評價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11月6日早7時,麥克阿瑟一走進他的辦公室就怒氣衝天。

讓麥克阿瑟心情惡劣的是他的作戰參謀惠特尼將軍送來的那封參謀長聯席會議發自五角大樓的電報:根據總統指示,在接到進一步命令前,推遲對滿洲邊界五英里以內目標的轟炸。迫切需要你對形勢做出新的估計,並說明下令轟炸鴨綠江橋樑的理由。

麥克阿瑟踱著步,怒髮衝冠:「推遲轟炸?轟炸理由?究竟我是個白痴還是布萊德雷精神失常?難道他們不知道中國人已經不宣而戰了?難道還讓他們繼續肆無忌憚地從鴨綠江橋上源源不斷地開過戰場嗎?」

麥克阿瑟給杜魯門發去那封「不要輕率地對中國參戰問題作結論」的電報後,同時向美國遠東空軍發出「把北朝鮮的城市夷為平地」的命令,並要求美軍飛行員要「飛到精疲力竭為止」。

美國遠東空軍忠實地執行了麥克阿瑟的命令,在中國軍隊向南追擊聯合國軍隊的時候,北朝鮮的所有城市以及那些美軍飛行員認為值得轟炸的所有目標,都遭受了大規模的空襲,空襲使用了大量的燃燒彈。對此,麥克阿瑟仍然覺得不滿足,於是,他又向遠東空軍下達了出動90架B-29轟炸機的大規模轟炸命令,轟炸目標中有一個是麥克阿瑟恨不得從地圖上挖掉的城市:新義州。這座中朝邊境上的朝鮮城市是北朝鮮政府的避難所,其官員和軍隊此時就隱蔽在這座城市的房屋之中。新義州有一座鐵路與公路兩用橋和一座鐵路雙軌橋把它與中國的城市安東連接起來。但是,令遠東空軍司令斯特梅萊耶中將感到不好掌握的是,麥克阿瑟命令中的「摧毀滿洲邊界所有國際橋樑的『朝鮮部分』」這句話。不如乾脆說把鴨綠江大橋炸毀好了,什麼叫做摧毀「朝鮮部分」?因為如果轟炸鴨綠江大橋的「朝鮮部分」,那麼從俯衝投彈的角度上看,美軍的飛機肯定要從空中越過中朝邊界才能實施,美軍的飛機飛到中國的領空去了,這可是華盛頓方面敏感之極的問題。

「將軍,難道您不知道美軍的飛機如果執行這個任務,就不可避免地要把炸彈投到中國境內嗎?」

「你難道不知道中國的軍隊已經和第八集團軍幹上了嗎?」

遠東空軍司令只好把麥克阿瑟的命令以「通報副本」的形式向五角大樓報告了。當五角大樓得知麥克阿瑟的轟炸計畫時,距離麥克阿瑟要求的轟炸時間已經只剩三個小時了。經過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高級軍官們緊急磋商和與杜魯門總統通過電話之後,華盛頓的一致意見是,過幾天聯合國就要討論中國軍隊的參戰問題,這個時候,對中國領土的任何的「誤炸」都會引來類似「蘇聯干涉」這樣的嚴重後果。「除非發現一些大規模的渡江活動,並且威脅到美軍的安全,否則轟炸行動是不明智的」。包括美國負責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迪安。里斯克在內的官員們都認為,鴨綠江水很淺,就是炸斷了大橋也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國軍隊的進軍。於是,在距離遠東空軍預定轟炸鴨綠江大橋的時間還有一個半小時的時候,華盛頓要求麥克阿瑟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