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打敗美帝野心狼 台灣: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1949年12月里一個陰霾的日子,蔣介石悄然登上美製「江靜」號軍艦,向中國東南方向大海中的一個島嶼——台灣逃亡而去。

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失敗已經是無可挽回的事實。抗日戰爭的勝利給這個國民黨領袖帶來的聲譽,加之800萬重兵和美國先進武器的援助,曾經使他在三年前雄心勃勃地宣稱「三個月到半年之內消滅共產黨」。這時,他的軍事幕僚以及他的美國盟友們都以為無論作戰兵力還是武器質量都決定了蔣介石贏得戰爭勝利是勢在必得。可是他們完全忽視了一個似乎是純軍事學以外的因素,那就是發生戰爭的這塊土地上人心的向背。戰爭終究是人的行為。在國民黨政權統治的末期,政治黑暗、官吏腐敗、物價飛漲使整個中國民不聊生,國民黨政權在中國百姓的心目中已經是災難的代名詞,加上割據各地的軍閥由來已久的幫派角斗,在手持步槍的解放軍以及跟隨在他們身後的上百萬民眾的吶喊聲中,蔣介石的百萬精銳之師在一個又一個的戰役中紛紛解甲。蔣介石曾經對橫貫中國大陸中部的一條大江抱有近乎天真的幻想,500里的堅固防線,岸炮軍艦如林以待。但是,大江岸邊的窮苦百姓自願劃著木船在炮火中運送解放軍橫渡大江,結果是「長江天塹,一葦可渡」。當穿著草鞋的解放軍戰士衝進南京「總統府」中蔣介石豪華的辦公室時,桌上的電話依舊可以使用。一位解放軍的將領坐在「蔣總統」的椅子上給北平西山上蒼松環繞的「雙清」別墅打了一個電話,毛澤東接完電話後,寫下了一首至今依然令人蕩氣迴腸的詩篇,其中的一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中國共產黨人要贏得解放全中國的勝利,逃往台灣的國民黨軍自然在「追窮寇」的範圍之內。台灣不可能成為國民黨殘兵敗將的苟且之所,解放軍大規模的渡海作戰和對台灣的最終解放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對此,毛澤東胸有成竹,蔣介石則是心有餘悸,而遠在地球另一端卻硬要涉足遠東事務的美國自然也看到了這一必然結局。

目前的問題僅僅是人民解放軍渡過台灣海峽的時間表。

驚魂未定的蔣介石在被海水包圍著的台灣島上反覆強調「台灣一定能守得住」這句話,但是,蔣介石心裡非常清楚一個軍事上的簡單事實:150海里的台灣海峽在300年前尚且阻擋不了鄭成功的木船船隊和手持冷兵器的兵勇,現在又如何能抵擋得住排山倒海的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沿海,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三野的幾十萬精銳部隊、各種型號的船隻皆在準備之中。最令人吃驚的是,裝備很差的解放軍竟然有了飛機!送到蔣介石手上的情報是這樣描述的:「彼等所準備的空軍,到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已有飛機四百架」,「上海的龍華機場一度為我政府炸毀者,現已藉助俄人之助,修復至可以使用」,「長江以南各地約有三十個空軍基地,包括對日作戰時英軍所修築的若干基地,亦已恢複可供使用之程度」。此刻,在蔣介石看來,惟一可以救命的稻草是美國一如既往的援助,甚至是軍事的干預。

但是,美國人的做法卻令在台灣島上惶惶不可終日的蔣介石雪上加霜。

當毛澤東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美國國務院也緊急召開了一個遠東問題圓桌會議。會議確定了一個事實:蔣介石已經被永遠地趕出了中國大陸,中國共產黨軍隊很快就會佔領台灣,時間最遲在1950年的下半年。美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要儘快從中國脫身,結束與蔣介石政權的關係。國務卿艾奇遜甚至還主張,至少暫時不向國民黨政權提供軍事援助,而且也不應該試圖把台灣和中國大陸分離開。

美國政府的態度十分明確:在不承認新中國的同時,也不再支持已經沒有了希望的蔣介石。但美國國會一部分參議員卻主張繼續支持台灣,他們不斷向杜魯門總統施加壓力。為此,艾奇遜出面對美國軍方解釋:美國必須承認,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控制了全中國,國民黨已經崩潰。即使按照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意見繼續援助台灣,其效果最多是把台灣陷落的時間延遲一年,這對美國來講太不合算了。為了說明這個「不合算」,艾奇遜又十分耐心地列舉了五點理由:一、會使美國再次捲入一場有世界影響的失敗中,影響美國的威信;二、會把全中國人一致的仇恨集中在美國身上;三、會給蘇聯提供在安理會上攻擊美國的借口;四、會使美國在亞洲人民心目中成為一個腐敗並且威信掃地的國民黨政府的支持者;五、沒有人認為台灣一旦落入共產黨之手,會打破美國的遠東防線。而這第五條理由正是美國政府改變對台灣政策的最根本的原因。美國人意識到,台灣不值得他們付出這麼高的代價,在台灣問題上,作為世界強國的美國眼光應該放遠一點。

1949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出第二十八號密令:《關於台灣的政策宣傳指示》。文件確定了美國官方關於台灣問題的統一對外宣傳口徑,同時文件確定了任何支持台灣的做法都是對美國利益不利的,都會使美國捲入一場危險的戰爭,都會使美國成為中國人民的對立面。文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強調了一個至今依舊十分敏感的重要觀點,即,台灣無論從歷史上還是從地理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是不能夠分割的一個整體的國家。

1950年1月5日,杜魯門代表美國政府發表了《關於台灣的聲明》,再次確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關於台灣歸還中國的條款,宣布美國無條件地認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美國對台灣沒有掠奪的野心。杜魯門說:「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國捲入中國內戰中的途徑,美國政府也不擬對台灣的中國軍隊供給軍事援助和提供意見。」基於這個聲明,美國宣布從台灣撤走僑民。美國在台灣只留有一個領事級的代表,最高武官僅僅是一名中校。

杜魯門決心要看著蔣介石自生自滅了。昔日「盟友」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毫不含糊地就一刀兩斷了,對此,杜魯門和蔣介石兩個人心裡都有各自的隱衷。1948年,與民主黨候選人杜魯門競爭美國總統寶座的是紐約州共和黨州長杜威,杜威對社會主義充滿仇恨,強調要增加對中國國民黨軍隊的援助,主張派美國軍事顧問到中國去幫助國民黨改善軍隊素質,不帶任何附加條件地給國民黨政府10億美元以支撐滅亡在即的政權。大洋那一端的叫囂讓蔣介石感到格外興奮,他除了捐助現金幫助杜威競選之外,還特地批準定居在美國的孔祥熙以他私人的名義,在競選中為社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並且委託國民黨駐美大使顧維鈞向杜威頒授了一枚吉星勳章。對此,杜魯門知道得一清二楚,杜魯門說:「他們使許多眾議員和參議員聽他們的吩咐,他們有幾十億美元可花。我不是說他們收買了什麼人,而是說有許多錢在流動,有許多人按照院外援華集團的旨意行事。」可是,競選的結果還是杜魯門當選為美國總統。

為了向全世界表明美國「棄台」的決心,國務卿艾奇遜乾脆公開了美國在遠東的防線。在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的演講中,他面對記者展開了一幅遠東地圖,用講解棒邊畫邊說: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防線確定為北起阿留申群島,經過日本的琉球群島,南至菲律賓,台灣和朝鮮在美國的防衛圈之外。換句話說,凡是在美國的防衛圈之外的事情,美國不會去管。美國遠東軍事防線的公開,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以至於在朝鮮戰爭爆發的三年中,艾奇遜不斷地受到美國激進派的攻擊,他們用艾奇遜證明著麥卡錫議員曾經說過的一句驚人的話:美國國務院一大半兒的人是共產主義分子。

杜魯門的聲明和艾奇遜的演講時間都是1950年的年初。

對遠東來講,這是一個微妙時刻。

儘管後來毛澤東針對杜魯門1月5目的聲明譴責美國「說話不算話」,但是當時杜魯門的聲明對北京無疑是一個安全的信號。橫渡台灣海峽的作戰計畫在毛澤東的腦海中已經成熟,現在需要關注的僅僅是軍事上的準備和氣象資料。全中國即將徹底解放的前景令毛澤東的那段時光顯得特別美好,他神采飛揚地穿行於建國初期的各種會議間,一次次地操著風趣幽默的湖南鄉音向人民描繪中國明天的藍圖,他說:「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但是,在毛澤東舒暢的心情中還是有一塊小小的陰影。作為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多少預感到,在遠東北部與中國相鄰的朝鮮半島上,戰爭的態勢也許不可避免。毛澤東對此備感不安,而這種不安被美國報紙上的一篇文章給加強了。美國國會反對放棄台灣的議員寫出了分析1950年初遠東政治局勢的文章,文章巨大的黑色標題字讓美國人都心驚肉跳:杜魯門邀請共產党進攻!

台灣,面積36000平方公里,人口600萬。日本佔領期間留下一些工業基礎,而大部分島民世代以耕作農田為生。1949年從大陸突然擁入的國民黨軍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