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廿三章 最後二十年

美國政府重申了它的觀點:蔣介石政府是「自由中國的真正代言人」。國民黨政府也聲明,恢複大陸中國人的自由的「神聖使命」應當不是通過武力而是通過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來實現。於是,蔣介石就放心地長期等待下去了。

蔣介石的生命行將結束。他不得不由人抬著走動或坐輪椅在屋內活動。他已經成了一名隱士,平時只見自己的兒子、妻子,有時也見一見他的高級助手。

直到撤離大陸以前,蔣介石的生活一直是動蕩不安的。

在台灣他過著背井離鄉的生活,但相對來說,生活要平和穩定得多。

在他的統治下,台灣成了一個值得稱讚的地方,這不是因為它的民主政治,而是因為它的經濟繁榮,發展迅速,相對的滿足以及保持了中國傳統的文化遺產。經過拚命爭奪而得來的台灣這一小塊土地才是蔣介石擁有的一切。

正如一些觀察家所說的那樣,台灣的發展是他人的成就,是辛勤勞作的台灣人民的成就。這一點是不難看出的。然而,這樣說也許是不公平的。

正如一個總司令可能被迫因其下級軍官的得失成敗而有權利得到榮譽或別人責備一樣,台灣的成就最終也應該歸功於蔣介石。

蔣介石在台灣的狀況是十分異常的,他的政府亦是如此。

用法律上的術語來說,那是沒有先例的。

大陸陷落以後,他帶著殘餘部隊及其追隨者們,來到了由日本殖民者統治達半個世紀之久、並且在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已承認為中國領土的台灣島進行避難。這樣就有了兩個中國政府。

北京的共產黨政府不可否認地控制著除台灣島和少數沿海小島以外的所有中國領土,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政府不可否認地控制著台灣,而北京和台北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份。

實際上就是出現了兩個中國。但是,不論是共產黨政府還是國民黨政府都不願意考慮這個問題。

整個世界都認為北京政權的主張是不難理解的。在局外人看來,蔣介石對大陸主權的需求是荒唐的,甚至是無禮的。然而,從權力的角度來講,蔣介石的主張有必然的邏輯性。因為如果他不堅持這個主張的話,國民黨如何統治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呢?他只有堅持這個主張,即他的政府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堅持這一主張的過程中,他從無半點的憂柔寡斷,並且宣稱他能夠「證明」他在台灣保護了自己的權力,根據這個荒唐的邏輯而制定的鐵一般無情的法律和一系列類似的反常事情只好持續下去。由於台灣人口的發展,1975年達1600萬人,在這個小島上只好有兩個政府,一個管理全中國,另一個治理台灣省。

1947年11月21日,中華民國開始了第一次大選,這是一次沒有結果的選舉,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只不過是一次非正規的演習而已。

立法院的大部分成員都投奔了台灣。坐鎮的立法官員皆為老年人,年復一年,直到他們者死。他們宣稱自己代表著久已失去聯繫的大陸各省的遠方「投票人」的利益。

大多數台灣人民在這個「國家的」立法過程中實際上沒有發言權,他們最多只期望能在省級政府中謀個一官半職,1972年底的部分選舉給老年化的立法機構注入了一點新鮮血液,但是,直到這時為止,那些明顯的異常狀況並沒有多大改變、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一個被外界喜愛或驚嘆的空想是完全不真實的。從另一方面來看,有一點是絕對真實的,即蔣介石枯萎的權力寶座和國民黨的最後一塊避難之地。否認這個不真實的現實,就意味著要通過放棄這個權力基地而讓位。

況且,蔣介石已經度過了那個另有圖謀的辭職階段。他來到了台灣,並且要在這裡呆下去,直到時間宣布他死亡為止,或者將來有一天一些未能預見但並非不可能的形勢會恢複他合法的南京政權。

蔣介石的希望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而達到了高潮,也隨著戰爭的結束而涼了下來。

他與美國簽訂的《安全條約》曾保護過他的台灣基地,也有效地阻止了他利用這一基地。從此以後,他的希望隨著每一次國際危機的到來和聽到來自中共的可怕消息而變得恍惚不定對蔣介石來說,這些時刻比任何有關台灣經濟發展的破記錄數字更有意義。

1955年1月出現過一個這樣的時刻,當時,中共派了一些戰艦和飛機在大陳島北部的江山島登陸。國民黨守備軍隊的720人全部戰死。

在中共對大陳島進行大規模的轟炸之後,周恩來於1月20日宣布一定要「解放」台灣,在此期間不允許聯合國或其他任何國家進行干涉。同日,艾森豪威爾總統以他的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身份請求國會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擊退共軍在台灣海峽的進攻。

國會授予了總統所需要的權力,蔣介石也相應地受到了鼓舞。但是,在聯合國安理會邀請中共派代表參加停火談判並遭中共拒絕以後,這場危機也就結束了。

令蔣介石感到欣慰的是,他不久便證明了他在西方主要國家中還是有一定影響的。誠然,國民黨政府被排除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於1955年2月25日在馬尼拉簽署的《東南亞防禦條約》

之外,但是,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恃·杜勒斯於3月23日又繼續前往台北進行訪問。

在台北,杜勒斯與大總統蔣介石、副總統陳誠、行政院院長愈鴻鈞以及外交部長葉公超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談話,分析了共同防禦條約的含義和用途。在長達一天的談話結束以後,杜勒斯於臨走前發表了一份新聞公報,他在公報中指出,金門島和馬祖島與「台灣的安全有關」。

無論如何,這對蔣介石來說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三四周以前,由於共軍的猛烈空襲,蔣介石已命令軍隊撤離了大陳島。

但是,根據美國國務卿的宣言來看,要國民黨放棄金門島和馬祖島是完全不可能的。

儘管共軍在3月份又發動了進攻,但是蔣介石加強了守備部隊的力量,僅在金門島一地就屯兵6萬。然而,情況仍然不妙。3月25日,中共宣稱他們又從北朝鮮撤出6個師的兵力以對付這場戰爭,蔣介石的海上觀察員和大陸情報人員報告,共軍已在台灣對面的福建沿海布下了重兵。蔣介石說在2月14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情況已經「相當明確」,美國是會保護這些島嶼的,他說,無論如何,這些島嶼是決不會斷送的。

當蔣介石得知周恩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獲得重大成功的消息時,他回想起了1927年的上海和他1936年在西安事變中所受到的侮辱,這使他惱羞成怒。

錫蘭總理約翰·科特拉瓦拉閣下在自以為公正善良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解決台灣問題的方案。他建議。

馬祖島和金門島應當立即轉交給共產黨政府;美國第七艦隊應撤出台灣海峽;蔣介石應當「光榮地退休」;聯合國或科倫坡集團應當託管台灣5年,託管期滿時,應由公民投票決定台灣是歸屬中國領土還是獨立。

在華盛頓,美國國務院要求中共通過宣布立即停火和立即釋放非法扣押的美國空軍人員和其他人質,以此來表明自己追求和平的誠意。

但是周恩來只宣布,台灣的未來將在中國被接納為聯合國成員之後由聯合國來處理,周公開聲明他為解決蔣介石的地位問題提出了一個「合理」的方案。

蔣介石感謝周恩來在20年前的西安事變中進行周旋,使他恢複了自由,但他決不會允許共產黨的總理通過這個「合理」

方案來罷免他的官職。他的政府宣布不準備參加與中共的談判。

在經受了這些失望和挫折以後,再加上馬歇爾使團的失敗,對1949年白皮書的不滿以及對朝鮮戰爭所抱希望的迅速破滅,美國和蔣政府之間的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和睦相處的階段。

美國正在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和建設慷慨解囊。雖然聯合國每年都在為中國的代表權問題進行辯論,但是,每年都有絕大多數的國家願遵循蔣的美國盟友的意見行事。

不久,突然爆發的一種強烈的反美情緒打破了這一僵局。

起因是微不足道的。1957年5月23日,美軍的一位軍士長羅伯特·雷諾因為殺害了一名30歲的中國人而被控告,但結果卻被判無罪,據說受害者是透過窗子偷看了軍士長的妻子在沐浴後的裸體,雷諾夫人在吃驚中對丈夫大喊一聲,雷諾先生立刻衝出房去,向這個人開了兩槍,把他打死了。此案起訴到法庭,但雷諾否認這一控告並辯護說,他是因為害怕這位闖入者會對他動手。雷諾在被宣判無罪之後帶著妻子和孩子悄悄地從台灣溜到了菲律賓。

由於這一無理的宣判,一群被激怒的群眾聚集到美國使館外舉行抗議,並且在大街上嘲弄和侮辱美國人。那位受害者的妻子也前來絕食抗議,手裡還舉著一個寫著「要求正義」的牌子。當瘋狂的人群扯下美國國旗並將它撕成碎片時,警察卻若無其事地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