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蔣「統一」中國

10月10日(「雙十節」,它是1911年革命的周年紀念日),蔣介石就任新的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18名政府委員會成員中包括數名右派分子,但沒有左派。

作為標誌著「統一」的分贓交易的一部分,政府中包括北方的軍閥,如馮玉祥、閻錫山和張學良。作為政府主席和總司令,此刻的蔣介石擁有壓倒一切的權力。

1928年,蔣介石重新開始北伐,佔領了北京,並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至少在報紙上,他使中國置於他的統治之下,除了張作霖之外,其他的大軍閥都投到他的旗幟下,而當蔣進入北部首府時,最後一個軍閥張作霖也死了。

至於共產黨,蔣在那年的最初幾個月中認為他們將再也不會從1927年的失敗中恢複過來。的確,在那年夏天,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發生的衝突中,國民黨軍隊顯而易見地佔了上風。

但是不久,局勢便明朗了,1928年旋風般的勝利。只是一個虛幻的夢。蔣的成功所唯一依靠的是他的部隊的力量和其他一點別的東西。他宣稱要成為孫中山的接班人,但這一理想卻遠未得到普遍的承認。在其他力量中,有蔣最強勁的對手——共產黨。

蔣始終想挫敗他們,但從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直到他們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壯大。1928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就象一個看起來很健康但實際上是不願承認自己患有癌症的病人。

秋收起義失敗後,毛的力量減少到幾百人。他們行軍至橫跨湘贛兩省的井岡山地帶的險惡山區。早在1927年11月,他們就到達了這一新的山區根據地。第二年2月,他們與朱德率領的部隊會合,這支聯合起來的部隊起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當時人數達到八千至一萬人。

毫不誇張他說,在這處於共產黨統治之下最多不超過900平方英里的小地方,毛澤東為他未來征服中國奠定了政治基礎。正是在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的軍隊逐漸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最初,它只是一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武裝,在接受軍事訓練的同時,也接受政治訓練。它還是一支平等軍隊,俸祿極低,但人人都有。從將軍到士兵;每天同樣都是五分錢。資金「只能通過剝奪土豪獲得」(毛澤東寫道)。

毛努力使農民和部隊打成一片。在最初的創立階段,他們鼓勵農民參加對地主和富農的鬥爭。

由於這些貧農幾個世紀來的確一直受到壓迫和剝削,所以他們參與這種行為時頗有一些積極性,而且,他們把部隊看成是他們的解放者和他們自身的延伸。此外,毛還為部隊在分配到貧農家住宿時的行為制定了嚴格的紀律。

當毛在那岩石指揮部里剛安定下來的時候,蔣介石正準備恢複他在國民黨和國統區中的獨裁地位。他的同僚們實際上已把他視為「永久的」統治者,雖然他們並無此意,使他們意識到他是必不可少的。資格是很重要的。

在12月中旬下令關閉蘇聯辦事處之後,蔣重回上海,其部分原因毫無疑問是為和新娘呆在一起,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要迫使他的同僚們請他復出。

1928年1月2日,蔣收到了一份電報,敦促他立刻前往政府所在地南京,恢複他北伐軍的領導職務。4日,在又收到幾份電報之後,蔣才登上火車重返首府。途中,兩起互不相關的使火車脫軌的企圖均受挫。

9日,他正式恢複了北伐軍總司令的職務,他向中央執行委員會宣誓效忠,開始著手於北伐的完成。

現在,他的同僚們認識到同意蔣辭職所付出的代價。他們需要他的軍事能力,但卻不想給予他政治權力。因此,他被選為軍事委員會主席,但只是黨的主席團中的一名普通成員。這次國民黨的黨內選舉是2月份在南京舉行的,到會者均同意不再開展軍事上的強攻。

他的同僚們可能曾經希望限制他的權力。但蔣不可避免地支配著會議。

臨近1月底時,他企圖通過公布新的宣言來獲得知識界輿論的支持,蔣說,中國應停止與各國政府之間簽訂不平等條約的談判。他警告說,如果必要的話,中國將宣布它與這些國家的條約無效。對蘇聯的新政策應得到確定並進行認真的解釋。

在蘇聯對中國革命的態度確實發生變化之前,這項政策仍將有效。在這篇宣言中有一個奇怪的建議——就是中國應幫助殖民地和從屬國「受壓迫的人民」進行自我解放。

在談到蔣在國內事務中所處的地位時,我們需要介紹一些背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第二條是民主主義,而它從開始就清楚地表明,民主絕非是人民在不遠的將來便可享受到的。早在1924年,受鮑羅廷影響極大的國民黨「一大」便提倡國民黨一黨專政。

孫博士自己解釋到,革命需要經歷三個階段:軍政、訓政和立憲。在訓政階段,黨將壟斷政治權力,但是這一階段應被用來為地方政府培訓人才。根據培訓的時間長短及培訓是否成功,他們可從訓政政府過渡到立憲政府,並及時走向民主政治的形式。

無論如何,這只是一種理論,而現在——1928年1月——

蔣介石正提倡給這三個連續的階段下一個清晰而直接的定義。

這樣,人們便可知道他們立身於何處了。

在中國的所有地區,官員們必須接受自治培訓,同時還要舉行專業考試,以便發現合適的專家,從事合適的工作。

幾天以後,國民黨中央召開全體會議時,採納了蔣的全部建議。然而,他關於對「訓政」階段規定期限的要求則形同虛設。在1928年2月,整個問題看起來很不真實而且令人困惑。

確切他講,「訓政」階段甚至沒有開始,因為「軍政」階段還沒有過去,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繼續北伐,直至取得最後勝利。

蔣介石被問及北伐需要多長時間,他說他認為8月份之前能完成這一工作。

會議於2月7日結束。幾天以後,蔣便與馮玉祥取得了取系。兩個人共同草擬了重新北伐的詳細計畫,並完成了最高軍事人選安排。

由於馮較晚與國民黨結盟,眼下他還無意對蔣的最高權力表示疑問。雙方同意蔣除了總體指揮外,還將親自率領一路軍的10萬人;馮玉祥率領二路軍;三路軍由閻錫山率領;李宗仁率領四路軍,作為留守部隊。

即使在這一動蕩與期待的時刻,上海還是吸引著蔣介石。

3月初,他攜同蔣夫人又來到了上海。

霍林頓·唐曾記述到:「他對位於黃埔江畔的這個世界性的大城市並不非常喜愛,只有當職責需要時,他才呆在那裡,」如果不是「非常喜愛」的話,那也一定是有與之具有同等潛在價值的東西在吸引他——朋友、金錢、影響、罪惡的魅力?——因為他從來不會離開上海很長時間。無論如何,他這次絕非是為了讚揚它而來到上海,而只是為了檢閱他在龍華警備區的部隊,並提醒他們,對於涉及到租界內外國部隊的麻煩事情要袖手旁觀,因為近來那兒已發生了幾起類似的事件。

他說:「上海是一個所有國家的人彙集的地方,如果我們這兒的人不守秩序的話,那麼,我們的任務將變得倍加艱難。上海的環境太糟糕了,大部分駐紮在此地三個月或者最多半年的軍隊都要變得士氣低落,軟弱無力。因此,我們這些軍官必須下決心控制好部隊,使士兵免受各種誘惑,約束他們的惡習,並為我們的士兵樹立榜樣。」

幾天後,當他回到南京時,他決心採取無情的行動,槍決了50名士兵,因為他們被指控參與了頭一年反對外國的暴亂。

此外還有很多人遭到軍事逮捕。

這便是他向外國勢力保證不再干擾他們的方式。他希望與他們的接觸範圍縮小而不是疏遠。隨後,他又正式向他們保證,在北伐期間將不會再有任何反對外國人的暴行。接著,他呼籲外國停止向軍閥提供武器和資金,因為那樣會延長內戰。

月底,蔣把他的指揮部移到了徐州,這是北伐第二階段國民軍前進所至的最北處。他把他的部隊在揚子江的北岸按東西線部署。大約有70萬人聽從他的指揮,這是第一次北伐軍隊的近7倍。而他面對的是張作霖的40萬人馬——由他的兒子張學良(「少帥」)指揮,另外6萬人由別的將領指揮。

4月7日,蔣宣布發起總攻,他的戰略很清楚,而且最初是嚴格按照計畫進行的。主力部隊是他自己的一路軍,沿著津浦線向北挺進。與此同時,馮玉祥的二路軍和閻錫山的三路軍分別從南部和西部進攻河北,把東北軍閥的部隊從主戰場牽制過來。進攻開始後的第21天,國民軍開進了山東省會濟南。

然而在濟南,他們受到了一個新的意想不到的敵人——日本人的阻難。日軍的一系列暴行是由所謂的「濟南事件」引起的。

日本人曾一度為蔣感到一絲驕做,因為蔣受的是他們的那套嚴格的軍事訓練;但現在他們卻把蔣看成是對他們掠奪北方計畫的一個威脅,應該以某種方式控制住蔣,否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