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風雲再起鐵蹄疾(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 2、爭爭吵吵為了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瓦解了舊有的國際關係格局,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戰結束後,戰勝國代表在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和會,27個國家派代表出席,顧維鈞先生代表中國出席巴黎和會。但是中國政府代表沒有發言權,連義大利也沒有發言權。真正有發言權的是美、英、法三國,也就是所謂的巴黎和會三巨頭。在巴黎和會上,美、英、法各有各的想法和目的:美國想要世界霸權;法國想要歐陸霸權;英國比較複雜,想維持海上霸權,還想維持歐洲大陸均勢,跟一戰前它想要的那些東西一樣。

這樣,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任何一個國家,都跟另外兩個國家產生矛盾,任何兩個國家,也都能聯合起來反對一個國家。

美國想要世界霸權,跟英法就要起衝突。自新航路開闢以來,世界的中心在歐洲,你北美野牛想插一杠子,門兒也沒有!暴發戶誰看得起你?這樣英法跟美國產生矛盾了,你怎麼能要世界霸權呢?

法國想要歐陸霸權,跟英國和美國就產生了矛盾,美國想要世界霸權,當然不允許歐洲大陸有刺兒頭。看今天歐洲大陸,唯一能跟美國對抗的就是法國。它總是這麼有個性,但是有個性不能當飯吃,法國要歐陸霸權,美國肯定不幹,英國也不幹。

美國跟英法有矛盾,法國跟英美有矛盾,英國呢?要的是殖民霸權、海上霸權,顯然就跟美國有了矛盾,要維持大陸均勢就跟法國有了矛盾。任何一國都跟其他兩國有矛盾,任何兩國都會聯合起來反對一國。所以,巴黎和會吵了五個多月,為什麼要這麼吵?矛盾太多了不好解決。法國總理拿著地圖追英國首相,能一直追到廁所里去,追到桌子上去,站在桌子上追人家,就是為了要德國的薩爾盆地,全然不顧什麼紳士風度。

吵了半年架,簽署了凡爾賽對德和約。從幾個方面對德國進行了苛刻的處置。德國喪失了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失去了全部海外殖民地。非洲的殖民地由英、法、比利時瓜分,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被日本繼承,比如貝勞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德國的陸軍不能超過10萬,不能擁有坦克、重炮,甚至不得擁有重機槍,只能有步槍,基本跟警察的水平差不多;德國的海軍不能超過1.5萬,不能擁有主力艦、航母和潛艇,也跟海警水平差不多;德國不能擁有空軍,會飛的只能是風箏。

對於賠款數目,法國代表一張嘴說了個數,1320億金馬克!德國代表氣樂了,你把每個德國人的骨髓榨出來賣也不值這個錢。你既然獅子大開口就隨便要吧,你要8000億都沒關係,反正我也掏不起。最後英、美只好給打圓場,說1921年5月1日之前,先拿200億金馬克,沒有錢的話用實物抵,比如火車頭,機器設備,可以拿這個來頂錢,反正各國都要重建,都需要機器設備。剩下的數字,以後再商量。

處置了德國之後,協約國還和德國的小兄弟們,奧、匈、保、土簽訂了和約。跟奧地利簽訂了《聖日耳曼條約》,跟匈牙利簽訂《納依條約》,跟保加利亞簽訂《特里亞農條約》,跟土耳其簽訂《色佛爾條約》,這些條約無一例外,要求上述各國割地、賠款、裁軍。協約國竟然要求匈牙利割讓4/5的領土,快割成梵蒂岡了。你想想,匈牙利本來才9萬多平方公里,割4/5還有嗎?割成北京這麼大了。

這樣一來,凡爾賽對德條約,連同對奧、匈、保、土的條約一起,構成了整個凡爾賽體系。凡爾賽體系調整了歐洲中東的政治格局。在俄羅斯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獨立的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在奧匈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奧地利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被俄普奧瓜分的波蘭復國,奧匈帝國的領土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併入到後來新建的南斯拉夫王國。這樣,在歐洲幾大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了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奠定了今天歐洲國家版圖的基礎。今天的歐洲國家,就是在一戰後形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裂成的。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南斯拉夫現在一分為七了。再分下去以後歐洲一個村一國,開車旅遊兩分鐘就到一國,多好玩!

凡爾賽體系隱含著許多矛盾,第一個就是戰勝國跟戰敗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間的非正義戰爭,大家都不是好人,憑什麼我德國受懲罰?我明白了,就因為我被打敗了,犯了打敗仗罪,成王敗寇。那下一次我打贏就行了。這個條約一簽,協約國總司令、法國陸軍元帥福煦,仰天長嘆說:「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果然,1919年6月簽的條約,到1939年9月,「二戰」就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真就相隔20年。

德國是一頭猛虎,你要招它就把它招死,要不你就甭招它。仗打完了,咱都是歐洲人,握手、擁抱、乾杯、散夥,這樣也行。你招了它,又沒招死它,它就要招你,而且它有能力招你。它不像坦尚尼亞、寮國、越南、柬埔寨這些國家,誰去誰是爺,它不是這種國家。你招它,它很生氣。「一戰」雖然傷了元氣,但沒動筋骨,所以它就舔傷口、磨爪子,有朝一日再撲上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相當多的是德國人,愛因斯坦也是德國人,希特勒不把他轟走,德國人就造出原子彈了。你可以把它的火車頭拿走,你可以把它工廠里的機器拿走,但人大腦中的智慧,你是拿不走的。你不讓德國擁有空軍,德國國內遍地都是航空俱樂部,用輕型飛機培養飛行員,然後送到蘇聯去集訓,它的空軍都在那兒呢。蘇聯和德國是兩個國際棄兒,所以很快就聯合起來了。你不讓德國擁有潛艇,德國工程師到了西班牙,幫助造潛艇,造完之後,圖紙我留著,回到德國我也能造。所以,當希特勒下令重建空軍的時候,所有航空俱樂部的成員,把制服上的徽標一摘,貼上空軍的鷹徽,就是空軍的士兵了,連軍裝都不用換,航空俱樂部的衣服就是空軍軍裝,換上徽章就完了,×××市航空俱樂部,改成空軍第×軍司令部,一夜之間,擁有了一支裝備3000多架戰機的歐洲最強大的空軍。你讓德國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可以,這10萬人全是士官,全是班長,沒有兵,只要一打仗,每個人至少能指揮十二三個人。那麼這10萬人很快就擴充到了100多萬,然後老兵升排長、升連長了,新兵過去又是班長,部隊就滾雪球似的擴大。你看今天的日本,三軍自衛隊的隊員叫自衛官,日本三軍自衛隊25萬人,90%是軍官和士官,沒有兵。也就是說一打起仗來,馬上就可以擴軍,據說日本在100多個小時之內,部隊就可以擴充到600萬。所以國家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道理就在這兒,培養點骨幹就夠了。

德國的力量很強,你招了這樣的國家,下場會很慘的,更關鍵的是,戰勝國之間的意見還不統一。我們講,你要處置德國不是不可以,你就按照法國的招,徹底肢解,讓它回到統一前的狀態,回到普法戰爭前的狀態也行。但是英國不幹,英國不願意法國獨大,要維持大陸均勢,戰勝國之間的意見又不統一,對德國的限制能力就進一步削弱。二戰後,盟國吸取一戰的教訓,就把德國瓜分了,直到1990年才又重新統一。

今天統一後的德國,只有35萬平方公里,希特勒上台前還58萬呢,今天的德國比當年的德國小多了,相當一部分領土已經併入了波蘭和俄羅斯。今天的德國,就很善良了,當然它仍然是歐洲第一強國。

凡爾賽體系也沒能緩和帝國主義與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比如我們中國,也是一戰的戰勝國,我們去了15萬勞工到歐洲,結果打完仗,我們作為戰勝國的權利被瓜分,你太拿我們不當人了。再有一個就是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在凡爾賽體系下隱含著這麼多的矛盾,這個體系註定不能長久。

在巴黎和會上,還建立了國際聯盟,是美國倡議的,實際上被英法控制了。這說明世界的政治中心還是在歐洲,歐洲中心地位雖然動搖了,但沒有被打破。美國的實力上來了,尤其是經濟實力,但軍事和政治影響力還不行。實際上當時的美國有點像今天的歐盟和日本,而當時的歐洲就像今天的美國,風水輪流轉,轉回來了。國際聯盟確實沒有起到維護和平制裁侵略的作用,但是,像人類文化遺產的保護、扶貧之類的,還是起了作用的。你說今天聯合國能維護和平、制裁侵略嗎?恐怕也做不到,看制裁誰侵略了?制裁薩達姆可以,美國要打誰,聯合國管得了嗎?但是,今天聯合國對於救災、人類遺產保護、教育等方面不是做得挺好的嗎?當年國聯其實也是起到這個作用。國聯為什麼沒法維護和平?最搞笑的一點在於,國聯的章程規定如果一個國家發動了侵略戰爭,要對這個國家進行制裁的話,必須國聯全體成員國一致通過。誰在國際上沒幾個朋友啊?制裁侵略,要各國一致通過,根本就是一句扯淡的話,所以沒有可操作性。

凡爾賽體系調整的是帝國主義在歐洲和中東的統治秩序,遠東太平洋地區的調整是靠召開華盛頓會議而形成的華盛頓體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