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軍號嘹亮山河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 3、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愛德華七世為拉攏法國,準備訪問巴黎,臨出發前首相跟國王講,你要做好受到法國人民不友好對待的心理準備。國王在法國一登陸,法國人高奏《馬賽曲》,打倒暴君。國王的馬車一過,雞蛋西紅柿就招呼,回旅館能炒一鍋菜。但英國國王只要一聽到《馬賽曲》奏響,就從馬車上跳下來立正,穿軍裝的時候敬軍禮,穿便裝的時候手放在胸前,向《馬賽曲》致敬。10天後離開巴黎的時候,法國老百姓到街上自發歡送,高呼「英法友誼萬歲」,「國王陛下萬歲」。巴黎的報紙驚呼,這是自1848年「七月王朝」被推翻之後,巴黎街頭第一次喊起「國王陛下萬歲」。英法就簽訂協約了。法國跟英王講,你看尼古拉二世也是你外甥,你何必跟外甥過不去呢?於是,英俄也協約了。這樣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形成,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一共四年零三個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奧匈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大公妃索菲婭在薩拉熱窩市遇刺。看過電影《茜茜公主》嗎?茜茜的老公弗蘭茨皇帝在那個時候是84歲高齡了,茜茜公主就是伊麗莎白皇后,今天到奧地利、匈牙利、捷克這些國家,滿街都是他們倆的畫像。但是皇帝的畫像都是皇帝老年時代,白鬍子絡腮,而伊麗莎白皇后的畫像全是她青年時代的,所以你說這是兩口子,怎麼都不相信,總像是祖孫倆的感覺。伊麗莎白皇后1898年在瑞士遭到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刺殺身亡。那個無政府主義者也不一定非要殺她,而是隨便殺一個皇族就行,皇后正好輕裝出行旅遊,又不帶隨從。

他們倆的獨生子也就是王儲魯道夫,因為失戀自殺了。這外國王儲真有意思,當了皇上你想戀誰不行,非要自殺?魯道夫王儲一死,斐迪南大公有了機會。他是弗蘭茨皇帝的侄子,本來不怎麼招老皇帝喜歡,但是哈布斯堡王朝沒有其他男性繼承人了,只好把他立為王儲。這哥們兒又跟老皇上頂著干,非要娶一位宮女,這在歐洲皇室是絕對不允許的。歐洲皇室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跟平民通婚,英國人總說黛安娜是平民王妃,其實她家祖上是伯爵,也是貴族,怎麼是平民?你祖上是售票員試試,絕不可能!皇帝不同意,大公執意要這麼干,最後皇帝沒辦法就妥協了。你可以娶她,但是她在維也納得不到任何禮遇,比如說她一進來沒有人起立,沒人管她叫殿下。可是大公夫妻倆感情很好,結婚那麼多年,孩子也挺大的了,他感覺很對不起自己的妻子,既然在維也納宮廷得不到禮遇,那我帶著她到外地去顯擺顯擺吧。這一顯擺,倆人全死在那兒了——遭到了塞爾維亞激進民族主義者的暗殺。大公一被暗殺,老皇上就急了,一生見過太多親人的非正常死亡,媳婦被暗殺了,兒子自殺了,侄子又被暗殺了。皇上那年84歲了,都已經老糊塗了,所以德國就趁機挑唆他宣戰,老皇上一暈頭就向塞爾維亞宣戰了!

奧匈一向塞爾維亞宣戰,俄羅斯不幹了,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都是斯拉夫民族,都是「諾夫」、「斯基」,你對他宣戰就是對我宣戰,你敢打我斯拉夫哥們兒就等於打我,俄國就向奧匈宣戰。德國說我跟奧匈同族,你打我日耳曼兄弟就是打我,於是德國就向俄國宣戰。法國說我跟俄國是盟友,你打他就是打我,法國向德奧宣戰——這時候已經四大國參戰了。英國本想再觀望一下,沒想到德國竟然進攻中立國比利時,比利時國王是英國國王的舅舅,當時也是德國皇帝的舅舅。所以英國說你真不像話,你敢打咱舅舅,我抽你去。薩拉熱窩街頭三聲槍響,英、俄、德、奧、法五大強國就幹上了。這還差一個「意」呢,威廉二世皇帝拍電報給義大利國王愛曼努埃爾,你該履行同盟義務了,該宣戰了。國王回一封電報,我們很想履行同盟義務,可我們國家窮,外號叫窮光蛋帝國主義,你們也知道,我們需要點物資,你借給我們。皇上一看這電報,就給扔地上了。你要300萬支步槍,1萬門大炮,5000個火車頭,我要把這些東西給你,我們德國人得拿棒子打仗去。你不來拉倒,不要你了,結果義大利就觀望了兩年。

兩年後,協約國招呼義大利,哥們兒跟我干,因為義大利想要的領土都是奧匈帝國的,所以你哪能跟同盟國,你得跟我們干,我們給你領土。果然義大利樂呵呵地參戰了,義大利一參戰,協約國後悔得腸子都青了。本來戰線就很吃緊,還得抽調部隊去增援義大利,連俄國和葡萄牙都各派了一個師。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低到什麼程度?一個連的德奧士兵挺著刺刀一衝鋒,光意軍戰俘就抓了9000人。義大利的失敗被稱為雪崩,幾十萬大軍上前線,一兩天就完蛋了。可能義大利人的熱情都在足球、歌劇、冰激凌上,戰爭是他們最不適應的一種活動。所以戰後凡爾賽會議瓜分戰利品就沒義大利什麼事了,那是按貢獻大小來的,你貢獻是負的,還想分戰利品,你應該被佔領才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間的非正義戰爭。其中只有塞爾維亞、比利時堪稱正義。比利時招誰惹誰了,當舅舅容易嗎,外甥打舅舅,90%的領土被德國佔領,卻堅持到了戰爭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在歐洲,另外在西亞也爆發了戰事。歐洲戰場分為三條戰線,西線是英法比對德國,東線俄國對德國和奧匈,南線是義大利和塞爾維亞對德奧。

大戰分三個階段,1914年是第一個階段。德國人是世界上最擅長計畫的民族,計畫做得特別好,思維特別縝密。早在1900年,大戰爆發前14年,總參謀長施里芬伯爵元帥就制訂了德國的作戰計畫,被稱為施里芬計畫。伯爵設想,戰爭一爆發,德國無法避免法俄兩面夾擊,因此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那麼首先殲滅誰呢?元帥認為俄國工業落後,鐵路匱乏,除了人多,什麼都少,所以從宣戰到參戰需要3~6個月的時間。因此德軍集中主力在西線,爭取3~6個月內消滅法國,然後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把軍隊調到東線,在俄國完成戰爭準備之前擊潰俄國,結束戰爭。

德國的軍隊一共是8個集團軍,81個師,設想在東線投入1個集團軍,9個師對俄國進行牽制,在西線投入7個集團軍,72個師,進攻法國。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部隊部署在法德邊界上,法國的6個集團軍70個師也在這裡,你72個師他70個師,邊界設防都很堅固,就變成僵持了,不能速戰速決。所以邊界上擱1個集團軍9個師,採取守勢,牽製法軍,而用6個集團軍,63個師去進攻中立小國比利時。比利時全國只有4個師,比、法邊界又不設防,德國人設想我一宣戰他就投降,他一投降,我就可以沿不設防的比、法邊界進攻法國。部隊迂迴,兜擊法國,封鎖英吉利海峽,阻止英國遠征軍渡海增援,在法軍從法德邊境回撤之前,就佔領巴黎,從而結束戰爭。元帥在1906年退役,1913年故去,死之前他再三告誡自己的繼承人小毛奇將軍,一定要加強右翼。但戰爭一爆發,計畫趕不上變化。

首先因為俄國人拿了法國的錢,一打起仗來法國就督促它趕緊出兵,你拿了我的錢就要趕緊出兵。俄國在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的情況下就投入戰爭,太愣了,軍長帶著軍部先上前線,然後動員一個師,就上去一個師。德國在東線只有9個師,漸漸抵擋不住了。而且德俄交界處是東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的發源地,歷代普魯士國王都是在柯尼斯堡登基加冕,這是霍亨索倫龍興之地。普魯士容克馮們的莊園都在那兒,要是丟了,沒臉見祖宗啊,所以給皇帝施加壓力,皇帝就跟小毛奇將軍說要加強東線。於是東線增加到16個師,西線就變成65個師了。問題是小毛奇將軍在戰爭爆發之後,發現法軍瘋了似的進攻法德邊境,德軍的9個師擋不住,萬一最後是我們佔了巴黎,他們佔了柏林,成雙方交換場地了。所以法德邊境增加到了27個師,而右翼只剩了38個師,比施里芬元帥設想的兵力少了一半。更沒想到的是中立小國比利時激烈反抗,戰爭一爆發,12歲的王子都穿上軍裝到前線作秀去了。同仇敵愾,全國緊急動員,馬上從4個師就變成了12個師,一個小小的列日要塞擋了德國人18天。德國人認為我一宣戰你就投降,當天就可以進攻法國,結果等他打進法國的時候已經是8月底了,這個時候法軍已經開始從法德邊境回撤,雙方爆發了第一場大戰——馬恩河戰役。

馬恩河位於巴黎東北120公里,戰爭期間,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壯觀的一幕。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法國急需從巴黎調一個師,封堵戰役缺口。那會兒的步兵是名副其實的步兵,全靠兩條腿,120公里,如果跑著去,這個師的士兵到前線能累死一半。怎麼辦?情況緊急,巴黎城大喇叭開始廣播,所有的計程車司機放下乘客,到市政廳門口集合,拉上軍人上前線。巴黎司機立刻停車,先生你請下車,我要去參加戰爭了,倍兒自豪。乘車的先生給雙倍車錢,祝你好運。2000輛計程車把一個師的士兵送到了前線,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蹟。馬恩河戰役打了3個月,雙方的傷亡是150萬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