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軍號嘹亮山河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 2、山雨欲來風滿樓

日本由於國內市場狹小、資源匱乏的原因,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特徵,表現得非常明顯,制定了所謂征韓侵華的政策。1876年,《江華條約》,日本打開了朝鮮的國門。你別看今天韓國拍的歷史片巨能搞,超級爛片《神機箭》,100多高麗人打敗10萬明軍。記得當年「壬辰倭亂」,十幾萬日本兵就把朝鮮王朝滅了,要不是大明出兵,今天朝鮮人都說日語。朝鮮當年是大清藩屬,無限忠於大清。高宗大王在被日本控制之後,躲進俄國使館藏了一年多,怕被日本人幹掉。出來後,日本人強迫他跟大清脫離關係。1897年,朝鮮建立了大韓帝國,自建年號光武,以前一直用中國的年號。自建年號的時候,還專門派人渡海到天津見李鴻章,請天朝體諒我們的苦衷,是你保護不了我們,我們沒辦法才「獨立」的,但是我們實際上跟天朝還是一條心的。

1895年《馬關條約》,第一條就規定朝鮮完全獨立自主,擺脫大清藩屬的地位,實際上被日本控制了,更慘。朝鮮做中國藩屬的時候,咱們不干涉它的內政外交,還給它錢,它被日本控制就變成了殖民地。到1905年,朝鮮就變成了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日本在朝鮮設立了統監府,由日本前首相、明治元老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駐朝鮮的統監。統監就成了朝鮮的太上皇,什麼事兒都管。朝鮮的內政、外交、軍隊全都被統監府控制了,連王宮站崗的士兵都換成了日本兵。1907年,在荷蘭海牙召開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的時候,朝鮮高宗派遣了三名密使到海牙去控訴日本的侵略行徑。可是西方大國不會為了朝鮮而得罪日本,只有中國政府代表替朝鮮說話,因為它原來是我們的藩屬。控訴未能成功,朝鮮使臣李俊自覺無顏回國,就在開會的宮殿台階上自殺了。消息傳回朝鮮國內,日本政府就強迫高宗退位,並在1919年把他毒死了。高宗的兒子即位,就是朝鮮李朝最後一代國王——純宗,純宗即位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日本的傀儡。

1909年10月26日上午,日本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公爵抵達中國哈爾濱火車站,準備與沙俄財政大臣密商國事。剛剛走到離站台出口處五六步遠的地方,一位身著西裝、頭戴鴨舌帽的青年男子(安重根),突然從歡迎人群中衝進警戒線,趁眾多沙俄衛士來不及反應,朝滿面春風點頭微笑的伊藤博文連開三槍,一槍中右腕,一槍射入直腸,一槍中小指。接著又擊中日本總領事川上、隨行詩人森槐南、「滿鐵」理事田中。如果安重根要跑,他有機會,因為在俄國人眼裡,黃種人全一個長相,俄國人根本分不清到底誰開的槍。打完了,把槍一扔,背過臉,一回頭他就不認得你了。咱看白人不也都一個長相嗎?所以安重根要跑是可以的,但他看著伊藤博文在地上捯氣兒,這老傢伙68歲了,渾身上下凡是有窟窿眼的地方都往外冒血,估計這老東西活不了了。

安重根展開一面韓國的太極旗,高喊「大韓獨立萬歲」,被逮捕了,被俄國引渡給日本,在旅順監獄從容就義。日本人審他的時候,他問日本人,伊藤老兒怎麼樣了?別打完白打了。一看日本人都纏著黑紗,起立默哀,知道伊藤公爵確實死了。今天韓國首都的顯忠塔里供的一號烈士就是安重根,他的遺書已經在中國被發現,全是漢字,那會兒朝鮮人都用漢字。但是這種暗殺行為不能解決問題,吞併朝鮮是日本的政策,不是說殺了伊藤博文就能改變。你殺伊藤博文反而給日本製造了借口,1910年日本完全吞併了朝鮮。

當時日本的駐朝鮮統監,勾結朝鮮的賣國賊、總理大臣李完用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把朝鮮完全吞併了,純宗被廢。他的一個妃子曾客居在日本,活到1966年才死。這樣一來,立國518年的李氏王朝滅亡了,韓國做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迷信,為了壓住韓國的龍脈,在韓國的名山大川上砸進鋼釘。著名的金剛山,被認為是龍頭,1米多長的大鋼釘砸進去,壓住你的龍頭。日本總督府也蓋在韓國的王宮門口,相當於在北京的天安門跟午門之間,把端門拆了,建個總督府。韓國光復後,把這些鋼釘都起出來了,那個總督府也被拆除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就完整確立了。亞洲只有三個獨立國家:日本、中國、暹羅。非洲只有倆——阿比西尼亞和賴比瑞亞。阿比西尼亞就是今天的衣索比亞,因為雖然遭到了戰無不敗的義大利軍隊的侵略,但是它打贏了,保證了國家的獨立。賴比瑞亞是當年美國釋放了一批黑奴,這些黑奴回到自己的家鄉建立了這個共和國。這個國家很小,國旗是星條旗,只有一顆星;首都門羅維亞,是為了紀念讓他們建國的美國第七任總統門羅。2000年的世界地圖上,有206個國家和地區,1900年的世界地圖上只有43個國家,今天的國家在當時大部分都是殖民地。英屬印度、比屬剛果、意屬索馬利亞,全都是被人家佔領的,這樣一來,整個世界都被囊括進了這個體系。

這個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特徵是多黨制和代議制,就是議會民主制。代議制就像我們今天這樣,選舉人民代表,由這些人民代表替咱們行使權利,屬於間接民主。

這個時代的國際關係可以概括為三對矛盾,兩大集團,一次大戰。

三對矛盾是法德、俄奧、英德矛盾。法德矛盾的核心就是四個字——歐陸霸權,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俄奧矛盾是爭奪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號稱歐洲的火藥庫。這個半島的民族、種族最複雜,主要民族是斯拉夫人,使用西里爾字母,信奉東正教,男的名字是諾夫、斯基、維奇,女的是諾娃。英德矛盾是因為殖民地和海軍產生的,爭奪殖民霸權、海上霸權,所以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大英帝國稱霸世界長達300年,左右手就是殖民地和海軍,這兩點是不能碰的,誰要碰跟誰玩老命。德國恰恰是在這兩點上把英國得罪了。德國外交大臣宣稱原先英國人擁有海洋,法國人擁有陸地,德國人只在夢中擁有藍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德國也要陽光下的地盤。英國的殖民地335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表面積的1/4,是其本土的100倍。你也要陽光下的地盤,你跟誰要?明顯是跟我要嘛!德國人認為自己的工業比英國發達,鋼產量600多萬噸,而英國不到500萬噸,所以德國大力發展海軍。但是德國忽視了一點,你發展海軍的同時還要保持一支歐洲最強大的陸軍。英國沒有這個壓力,一道英吉利海峽就把對手擋住了,只要發展海軍就足夠了,不需要發展陸軍。

另外海軍是有傳統的,絕不是說我工業水平上去了,我能造船,我就能發展出海軍來。咱們一般人當不了海軍,除非是文藝兵,整天在岸上跳舞的,那另說了。能上艦水兵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你不能一上船就吐,能把腸子給吐出來,你說我不吐,廢話,從天津到大連我也不吐。從海南島到西沙你再試試看,浪高3米,你要不吐我吐。沒有海軍傳統的國家要發展海軍非常成問題,你連水手都招不夠,船打沉了沒關係,船值什麼錢,我鋼產量多,加上造船技術高,沉一艘我造一艘。可是一艘船上的艦長不能說沉下去,我再造一個。要知道一個合格的艦長培養出來需要20年都不止,從軍校一畢業是少尉,干20年才能幹到上校,才能當艦長。所以德國發展海軍挑戰英國是非常不明智的,刺激了英國,英德矛盾就成為主要矛盾。

兩大集團是同盟國和協約國。1882年,德奧意三國形成了三國同盟,核心是德國。這個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它挑起的。它一個人干覺得悶得慌,拉上倆朋友一塊兒干。找的這倆朋友實在不怎麼樣,結盟是一門藝術,你跟義大利結盟幹啥,義大利戰無不敗。你跟奧匈帝國結盟,也是作死。哈布斯堡王朝有一句名言:「讓別人打仗去吧,咱們結婚。」它之所以把地盤弄這麼大全靠聯姻,我的公主嫁給你的王子,我的王子娶你的公主,這樣才把地盤逐漸擴了起來,根本就不會打仗。所以當「一戰」一爆發,在奧軍總參謀部派駐的德國軍官就給德國皇帝拍電報,親愛的陛下啊,我們是在與殭屍結盟,他們的戰爭水平停留在拿破崙時代。跟這種國家結盟有什麼意思?「一戰」後德國不吸取教訓,「二戰」又跟義大利結盟,義大利一打仗就投降;還跟日本結盟,日本倒不投降,豁自己肚子,那有什麼勁兒,你牛你豁敵人去啊,老豁自個兒幹嗎?假如說德國軍隊的戰鬥力是100,日本頂多算1,義大利負100,你說和這種國家結盟除了幫倒忙、拖累你,其他什麼也幹不了。

德國很不幸,跟這兩個國家結盟,把強國得罪了。本來俾斯麥首相在位的時候處心積慮地促成了俄、奧、德三皇同盟,咱仨都是歐洲最反動的國家,應該聯合起來。後來德、奧、意結盟,目標對著法國,法國就想招兒,建立了協約國。1892年法俄首先協約,歐洲最民主的國家和歐洲最專制的國家,意識形態相對的兩個國家,反而結成了同盟。在俄羅斯,法國的國歌《馬賽曲》是禁歌,因為這玩意兒鼓勵反抗君主,結果這兩國反而結盟了,當然前提是法國給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