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邊日麗東邊雨(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 1、王子道歉不新鮮

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主要發生在三個國家,英國、法國和美國。一個國家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背景一般都是三點:

第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最明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城市裡出現了手工工廠。主要從事紡織業,製造呢子。制呢業需要羊毛,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就出現了圈地運動,圈地使得農民背井離鄉,進城打工去了,農民搖身變成了工人。在農村的貴族地主圈來的土地創辦農場和養殖場,資本主義化的農場和牧場開始出現,農村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為什麼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得那麼徹底?因為它不光城市裡有資本主義,農村也有,可以說圈地運動是非常徹底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樣生產者跟生產資料就逐漸分離了。

第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開始壯大。所謂新貴族新在何處?資本主義化的貴族,雖然擁有爵位,但他不再是封建貴族。你要是收地租,讓人交貢賦,你就屬於舊貴族;給工人開工資,你才屬於新貴族。現在歐洲貴族都是新貴族,我們在法國參觀古城堡,趕著馬車帶著我們參觀的那哥們兒就是這個城堡的主人,也不知道是阿瓦爾伯爵多少世。當然法國早就是共和國了,這伯爵也就是自己YY一下,這就跟咱們這兒說我是愛新覺羅一樣。「愛新覺羅」管什麼用啊?還不照樣每天自己趕著馬車,在這兒拉客嗎?阿瓦爾伯爵有工作,是郵差,天天騎摩托給人送信,只有周末才幹伯爵的正差。因此,在英國反對封建統治的力量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美國是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法國是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比如拉法耶特侯爵。法國賣給台灣地區的護衛艦,就是拉法耶特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第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英國的都鐸王朝,削弱舊貴族,加強專制,進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國國教。中國在明清的時候,如果朝廷加強專制,對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歐洲恰恰相反。為什麼呢?中國是統一的中央集權,歐洲是分裂的,如果國王加強專制,掃除割據,最起碼能夠在一個國家內形成統一市場,這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當然有利。

都鐸王朝還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新航路開闢後,英國正處在大西洋航運中心線上。中國自古以來是重農抑商,而西方是重商主義,並且鼓勵海外掠奪。英國當時主要掠奪誰呢?掠奪中國?它哪有那能力,中國那時候多強大啊。它主要掠奪西班牙,因為英國盛產海盜,從國王到老百姓,人人都是合格的水手,英國的海盜時時出沒於大洋之中。西班牙的寶船從拉丁美洲滿載金銀出來,就被英國海盜搶了。西班牙急了,跟英國國王說你管不管?國王說管!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登上當時最大的海盜頭目德雷克的座艦,拿出寶劍,一敲德雷克的肩膀,封你為子爵、海軍上將,以後再搶的東西,咱姐兒倆分。德雷克搖身一變立馬成了大英皇家海盜,從此以後膽更壯心更肥了——老子這是奉旨搶劫。於是西班牙怒了,我讓你管海盜你就這麼管?西班牙國王派出一支龐大的無敵艦隊遠征英國,想把英國一舉消滅。無敵艦隊有兩萬多人,準備在英國登陸的陸軍1.3萬,水手只有7000多人,司令是個暈船的陸軍將領。英國皇家海盜奮起抵抗,當時皇家海盜9000多人,雖然總人數少於西班牙,但都是久經沙場的水手,把西班牙艦隊打得大敗,西班牙帝國從此一蹶不振。

皇家海盜這時候已經改編成皇家海軍了,女王陛下非常高興,我要登艦,慰問忠勇的將士們。皇家海軍並不忌諱自己出身於皇家海盜,因為海軍太費錢,一般國家養不起,所以平時靠海盜,戰時正式收編,由國家出錢,就變成海軍了。實際上英國海軍一直到19世紀都有海盜的傳統,可以搶劫敵國的船隻,可以要戰利品。搶劫完之後從艦長往下,各級分紅,鴉片戰爭時候它還這麼干呢。德雷克聽說女王要登艦,有點兒慌,因為女王陛下雖然徐娘半老,可是風韻猶存,他想我手下這幫粗野莽漢,萬一女王一登艦,誰情不自禁了怎麼辦?沒法交代。所以德雷克下令,陛下登艦的時候,所有人要伸出右手擋住自己的雙眼。女王陛下一登艦,發現所有人都這樣,就問這是什麼意思,德雷克解釋說這是向陛下致敬。發展到今天,就變成了通行各國的軍禮。今天英國人敬禮還是這個姿勢,只是不擋眼睛了。

都鐸王朝的統治是有利於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但是1603年,都鐸王朝的末代國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駕崩。英國在兩個女人統治時期國力最強,一個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一個是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長達64年。近代所有英國侵略中國的事兒,都是發生在她在位的時候。這兩個女人統治時期,英國國力最強大。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終身未婚,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童貞女王」,沒有後代,所以她一死,英國都鐸王朝就絕嗣了。誰要向她求婚是非常危險的,外國王子向她求婚,來吧,來了之後囚禁致死,因為她覺得你娶我,不是真愛我,而是想謀得英格蘭的王位,有點心理變態了。

歐洲歷史上的改朝換代跟中國最大的區別就是歐洲的改朝換代一般是因為絕嗣造成的,而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都伴隨著暴力,王朝戰爭,至少也得整個宮廷政變,新王朝的皇上把老的勒死,然後假惺惺地搞個禪讓。歐洲不是這樣,當時還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只有家族的概念,哪個家族統治哪個國家,都是定型的。天主教徒是一夫一妻,王后如果生不出孩子,又不能離婚,這個家族就絕嗣了,這個王朝也就結束了。國王可能有N個情婦,N個私生子,但私生子是沒有權利即位的。王朝絕嗣之後就要找跟這個家族血緣最近的來即位。

伊麗莎白一世駕崩以後沒有後代,就由她堂姐的兒子——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到英格蘭來做國王,在蘇格蘭是詹姆士六世,在英格蘭就是詹姆士一世,英國就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當時的英國就指的是英格蘭,今天在正式場合是不能稱呼英國的,應該叫什麼呢?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你看它在聯合國的席位,跟美國挨著,U.K,那邊U.S.A。它是聯合王國,從什麼時候開始聯合的呢,就從這個時候。但在詹姆士國王的時候兩國還沒有合併,蘇格蘭是蘇格蘭,英格蘭是英格蘭,他是兩國的國王,在蘇格蘭戴蘇格蘭王冠,在英格蘭戴英格蘭王冠,高興了倆摞一塊兒戴,也不怕死舅舅。蘇格蘭比英格蘭落後得多,基本上還是農村,英格蘭手工業已經發達了,城市欣欣向榮,他來到英格蘭做國王之後,不可避免地就把蘇格蘭的一些落後的風俗、習慣、勢力帶到了英格蘭,特別是他篤信君權神授的觀念,厲行君主專制,又實行宗教專制,終於在1640年導致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兒子查理一世統治期間,英國議會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形成了反對派,利用議會有通過徵稅法案的權力同國王展開了鬥爭。我們知道,歐洲沒有像中國這樣的絕對君主制,它是國王跟貴族分權,像西周,天子進行分封,跟諸侯分權。歐洲的王權受到雙重製約,上面是羅馬教廷,下面就是大大小小的爵爺們。

英國在13世紀出現了一個著名的國王——「無地王」約翰,這哥們兒的外號叫無地王,無地你還有臉當國王啊?據說約翰十分驍勇善戰,連年對外戰爭,倒霉的是每次對手都比他強大,所以約翰屢戰屢敗,喪失了英國全部的海外領地。英國的王朝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在1066年征服了英國後建立的,本來在歐洲大陸有很多領地,結果全讓約翰這個敗家玩意兒給丟光了。約翰不甘心,還要打仗,打仗最需要的就是徵稅,他一徵稅大貴族就急了,還打,再打倫敦都讓人佔了!於是40多個大貴族呼啦啦衝進王宮,寶劍架在約翰脖子上,強迫約翰簽署了《自由大憲章》,時間是1215年,相當於中國南宋時期。

《自由大憲章》規定,不經過貴族們同意,國王是不能徵稅的,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成文的限制王權的法律。不徵稅就沒錢,沒錢就沒法養官、養兵,那國王豈不就白當了?1215年就有了這麼一部法律,成為今天英國憲法的起源。到今天為止,英國都沒有一部成文的憲法,而是700年來習慣法的總和,最早追溯到《自由大憲章》。那它靠什麼監督國王,讓國王保證不亂收稅呢?

1265年,英國出現了議會。議會出現之後就開始限制國王的權力,尤其是國王不能徵稅,實際上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前,英國國王就是不能為所欲為的。王在議會中,王在法律下,王權是受法律限制的,但是國王有權解散議會,不召開議會。

國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繼承者查理一世都信奉「君權神授」,力圖推行君主專制統治。詹姆士一世在一些文章中狂熱鼓吹君主專制,大肆宣揚君權神授、王權至上的專制主義理論。他認為國王的權力來自上帝,因而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國王只對上帝負責。這就與英格蘭的政治傳統發生了嚴重的衝突,議會和國王的矛盾逐步激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