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力的內在本質

我們既然把那第一個共相看作知性的概念,在這裡力還不是自為的存在,那麼那第二個共相現在就是力的本質,就力之被表明為自在自為的存在而言。或者反過來,如果我們把第一個共相看作直接的東西,這東西應該作為意識的現實的對象,那麼這第二個共相就應該被認作那感性的、客觀的力之否定;它就是力的真實本質,只是作為知性的對象的力;

前者就會是被迫返回自身的力或者作為實體的力;而後者就是事物的內在核心,這內在核心與概念本身是同一的東西。

Ⅰ.超感官世界

1.內在核心,外表現象,知性或理智

現在事物的真實本質就這樣被認作不是意識的直接對象,而意識對於它的內在核心有一間接的關係,並且意識作為知性通過力的交互作用的媒介,深入觀認到事物的真實背景。那把知性和事物的內在核心兩個極端結合起來的媒介或中項,是力之發展了的存在,這種存在對知性本身說來現在和今後都是一個消失著的過程。因此它就被稱為現象,因為一個本身直接就是一個非有的有或存在,我們便叫做假象。

但是它不僅僅是一個假象,而乃是現象、是假象的整體。這個作為整體的整體或共相就是構成事物內在核心的東西,亦即通過力的交互作用而返回到自身的力。在這整體里,意識以客觀的方式把知覺的對象設定為它們本身那樣,亦即把它們設定為沒有停息地、和沒有獨立存在地直接轉化到對方的環節,單一直接轉化到普遍,本質的東西直接轉化為非本質的東西,反之亦然。因此力的交互作用就是發展了的否定;但是力的交互作用的真理卻是肯定,亦即共相,那自在地存在著的對象。

這個對象的存在對意識說來是通過現象的運動而間接達到的,在現象的運動中知覺的存在內容和感性的對象事物一般說來只有否定的意義,因而意識便由此返回到自身,當作返回到真理;但是就意識作為意識來說,它又把這真理當作對象事物的內在核心,並且把事物的返回自身和它自己的返回自身區別開,——正如那中介的運動對於意識仍然同樣是一個客觀過程一樣。因此對意識說來,這內在核心是與它相對立的一個極端;但是正因為如此,內在核心對於意識是真理,因為它在內在核心中就象在事物自身中,它同時獲得了對它自己的確定性、或者認識到它自己的自為存在那一環節;

但是它還沒有意識到它的自為存在的根據,因為那被當作具有內在核心於自身內的自為存在並不是別的東西,只是否定過程;不過這否定過程對意識說來,還只是對象性的、消逝著的現象,還不是它自己特有的自為存在;因此對意識說來,事物的內在核心誠然是概念,但是它還不認識概念的本性。

這個內在真理、這個絕對普遍的東西消除了普遍與個別的對立,並且成為知性的對象,在它裡面現在首先啟示了超出感官世界和現象世界之外有一個超感官世界作為真的世界,超出消逝著的此岸,有一個長存著的彼岸,——一個自在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理性的第一次表現因而亦即不完善的表現,換言之,它只是真理藉以表現其本質的純粹素質。

因此現在我們的對象就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論,這個推論以事物的內在核心和知性為兩極端(兩項),而以現象界為中項;不過這個推論的過程又提供了知性通過中項深入觀察內在核心的進一步規定,並且提供了知性對於推論中諸環節相互結合、相互推移的關係的經驗。

2.超感官世界即現象界

事物的內在核心對於意識還是一個純粹的彼岸,因為意識在內在核心裡還不能找到它自己;它〔內在核心〕是空的,因為它僅僅是現象的否定,就肯定方面說,它只是一單純的共相。這種關於內在核心的想法顯然立刻可得到某些人的贊同,當這些人說,事物的內在核心是不可認識的;不過他們提出這種說法的理由我們必須從別的意義上去了解。關於剛才這裡所說的內在核心誠然還沒有知識出現,但是這並不是由於理性太短視了,或者受到限制了,或者任何別的理由(關於這一點現階段知道得還很少,因為我們還沒有深入到這點),而是為了對象本身性質的單純,即因為在空虛中什麼也不會被知道,或者從另一方面說來,就因為它恰好被規定為意識的彼岸。——其結果真正講來是一樣的,如果你把一個盲人放進一個內容豐富的超感官世界裡(如果超感官世界有了這樣豐富的內容,不管這內容是它自己所有的獨特的內容,或者意識本身就是這內容),並且如果你把一個有視覺的人放進絕對黑暗之中,或者,聽你的便,把他放進純粹光明之中,並假定超感官世界就是這種純粹光明或絕對黑暗。這個有視覺的人在純粹光明中與在絕對黑暗中,皆同樣什麼也看不見,那麼情形與此完全相同,一個盲人站在一個內容豐富的世界前面,也同樣什麼都看不見。如果通過現象意識對於事物內在核心和與它內在聯繫著的東西什麼也看不見,那麼它就只好停止在現象前面,這就是說,把現象當作某種真的東西,而對於這東西我們又知道它不是真的;換句話說——由於這樣意識仍然陷於空虛之中,當然這空虛首先是被看成空無客觀事物的空虛性,但是由於它是自在的空虛性,所以它就被認作空無一切精神的關係的意識本身的種種差別的空虛性,然而在這種完全空虛並被稱為聖潔的世界裡,卻又不能不有某種東西,——於是意識就用它自身所製造出來的種種夢想、幻象去充滿它;這個超現象的空虛世界不得不滿意於它所受到的這樣惡劣的待遇,既然夢幻都比它這個空虛世界要更好一些,那末它還配享什麼更好的待遇呢!

但是那內在世界或者那超感官的世界是出現了,它是從現象界出來的,而現象界就是它出現的中介;換句話說,現象界就是它的本質,並且事實上就是它的充實。超感官界是被設定為感官事物和知覺對象的真理,但是感官事物和知覺對象的真理卻是現象。那超感官界因此乃是作為現象的現象。

但如果就這樣想,以為超感官世界因此就是感官世界或者就是直接感官確定性和知覺所認識的世界,那麼這就未免錯誤理解上面這段話的意思。因為現象界並不是感性認識和知覺的世界被設定為存在著的世界,而乃是把它設定為被揚棄了的世界或者真正的內在世界。人們常常說,超感官界不是現象界;但這裡所了解的現象界不是現象界,而毋寧是當作本身真實的現實性的感官世界。

〔3.規律作為現象的真理〕知性——這是我們這裡考察的對象——現在正處於這樣的地位,對於它那內在世界雖說出現了,但首先只是作為一般的、還沒有實現的自在性;力的交替作用也僅有這種消極的意義,即不是自在的東西,如果它有積極的意義,那就僅在於它是中介的東西但卻在知性之外。但是知性通過中介對內在世界的關係,就是它自己的運動,通過這種運動這內在世界就充滿了內容。——力的交替作用對知性是直接的;但是對於知性那單純的內在世界才是真的;因此力的運動同樣只是作為單純的東西一般地才是真的。不過從這種力的交替作用我們已經看見它有這樣一個特性:那被另一個力所誘導而運動的力,也同樣對另一個力來說是誘導者,那個能誘導者只有通過被誘導才成為能誘導者。這裡就同樣有了那規定性之僅僅的直接的交替或絕對的交換,這種規定性構成出現著的力的唯一內容,這內容不是共同的媒介就是消極的統一。在它以特定的形式出現時,它本身立即停止它出現時的原有形式;通過它的特定形式的出現,它誘導對方,而對方就通過它的誘導而表現它自身,這就是說,後者現在立刻就具有前者原來具有的形式。這兩方面,誘導的關係與特定的相反的內容的關係,每一方面本身都是絕對的顛倒和交換。然而這兩種關係本身又是同一的;而它們形式上的差別,作為被誘導者與能誘導者的差別,和內容上的差別,作為被誘導者亦即被動的媒介與那能誘導者、那能動的、否定的統一或單一之間的差別也是同一的。這樣一來那出現在這個運動中的特殊的力,一般講來相互間的一切差別便都消失了,因為這種特殊的力只是建築在那些差別上面的。而且隨著這兩種關係的差別之消失,那兩種力的差別也同樣僅只混而為一了。因此既沒有力、沒有能誘導和被誘導的力、也沒有規定性、沒有作為持存著的媒介和作為返回自身的統一的規定性,既沒有某種獨立的個別的東西,也沒有種種不同的對立,而那存在於這種絕對變化之中的只有那作為普遍差別的差別,或者那許多對立都已經消除了的差別。

所以這種普遍差別是力的交替作用本身中的單純成分,而且是力的交替作用中的真理;這就是力的規律。

這絕對變化著的現象界通過它與內在世界的單純性和知性所認識的單純性的聯繫便成為單純的差別。這內在世界最初只是潛在的共相;然而這潛在地單純的共相本質上同樣是絕對地普遍的差別;因為它是變化本身的產物,換言之,變化就是它的本質,——但是當變化被設定為在內在世界之內作為真正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