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論科學認識 三、哲學的認識

1.真實與虛假

精神的直接的實際存在作為意識具有兩個方面:認識和與認識處於否定關係中的客觀性。精神自身既然是在這個意識因素里發展著的,它既然把它的環節展開在這個意識因素里,那麼這些精神環節就都具有意識的上述兩方面的對立,它們就都顯現為意識的形象。敘述這條發展道路的科學就是關於意識的經驗的科學;實體和實體的運動都是作為意識的經驗對象而被考察的意識所知道和理解的,不外乎是它的經驗里的東西;因為意識經驗里的東西只是精神的實體,即只是作為經驗的自我的對象。但精神所以變成了對象,因為精神就是這種自己變成他物、或變成它自己的對象和揚棄這個他物的運動。而經驗則被認為恰恰就是這個運動,在這個運動中,直接的東西,沒經驗過的東西,即是說,抽象的東西,無論屬於感性存在的或屬於單純的思想事物的,先將自己予以異化,然後從這個異化中返回自身,這樣,原來沒經驗過的東西才呈現出它的現實性和真理性,才是意識的財產。

在意識里發生於自我與作為自我的對象的實體之間的不同一性,就是它們兩者的差別,一般的否定性。我們可以把否定性視為兩者共同的缺陷,但它實在是兩者的靈魂或推動者。正是因為這個理由,有些古代哲學家曾把空虛理解為推動者;他們誠然已經知道推動者是否定的東西,但還沒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lbst)。——如果這個否定性首先只表現為自我與對象之間的不同一性,那麼它同樣也是實體對它自己的不同一性。看起來似乎是在實體以外進行的,似乎是一種指向著實體的活動,事實上就是實體自己的行動,實體因此表明它自己本質上就是主體。當實體已完全表明其自己即是主體的時候,精神也就使它的具體存在與它的本質同一了,它既是它自己又是它自己的對象,而知識與真實性之間的直接性和分裂性所具有的那種抽象因素於是克服了。存在於是被絕對中介了,成了實體性的內容,它同樣是自我的財產,是自身性的,或者說,就是概念。到這個時候,精神現象學就終結了。精神在現象學裡為自己所準備的是知識因素,有了這種知識因素,精神的諸環節現在就以知道自身即是其對象的那種單一性的形式擴展開來。這些環節不再分裂為存在與知識的對立,而停留於知識的單一性中,它們都是具有真理的形式的真理,它們的不同只是內容上的不同而已。它們在這種知識因素里自己發展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那種運動過程,就是邏輯或思辨哲學。

現在,由於精神的那個經驗體系僅只包括精神的現象,好象這個體系對於具有真理形態的真理科學純然是一種否定的東西,因而人們也許會不願意去和這否定的東西即虛假的東西找麻煩而要求直捷了當地立即走向真理;因為,與虛假的東西打交道有什麼好處呢?——上面曾經提出過這個論點,認為應當立即從科學本身開始,對於這個問題,要從這方面來回答:即作為虛妄的東西的否定物到底具有什麼性質。與此有關的觀念,特別阻礙著通往真理的道路。因此,我們將討論一下數學知識,數學知識通常被非哲學的知識視為是哲學所應該爭取而一直徒勞地沒能達到的理想。

真實與虛妄通常被認為是兩種一定不移的各具有自己的本質的思想,兩者各據一方,各自孤立,互不溝通。與這種看法相反,我們必須斷言真理不是一種鑄成了的硬幣,可以現成地拿過來就用①。同樣地,既不是現成地有一種虛假也不是現成地有一種過惡。過惡與虛假確實不是象魔鬼那樣的壞,因為如果作為魔鬼,過惡與虛假就甚至於被當成特殊的主體了;而作為過惡與虛妄,則它們僅是些普遍,不過各有自己的本質性而已。——虛妄(因為我們在這裡只討論它)應該是實體的他物或否定物,因為實體作為知識的內容是真實的東西。但是,實體自身本質上也是否定的東西,一部分由於它是內容的區別和規定,一部分由於它是一種單純的區別,即,它是一般的自我與知識。我們很可能做出錯誤的認識。某種東西被認識錯了,意思就是說,知識與它的實體不同一。但這種不相等正是一般的區別,是本質的環節。從這種區別里很可能發展出它們的同一性,而且發展出來的這種同一性就是真理。但這種真理:不是彷彿其不等同性被拋棄了,猶如礦渣從純粹金屬里被排除了那樣,或工具被遺留在造成的容器以外那樣,而勿寧是,不同一性作為否定性,作為自身還直接呈現於真理本身之中。不過,我們卻不能因此而說虛假的東西是真實的東西的一個環節或甚至於一個組成部分。在"任何虛妄的東西里都含有些真實的東西"這句話里,真實與虛妄是被當作象水和油那樣只能外在聯合而不能混合的東西看待的。正是為了使意義明確,為了專門用以指明完全的他物這種環節,真實與虛妄這兩個名詞不應該在它們的對方或他物已經被揚棄了的時候還繼續使用。所以,就象主體與客體、有限與無限、存在與思維等的統一體這個名詞之不盡適當那樣,(因為客體與主體等等名詞意味著在它們的統一體之外的客體與主體等等,因而當說它們在統一體之中時它們已不是它們的名詞所說的那種東西了,)同樣,虛妄的東西也不再是作為虛妄的東西而成為真理的一個環節的。

①勒新:《先知拿丹》卷四,第6頁:"彷彿真理是錢幣一樣的東西"。——原編者

知識里和哲學研究里教條主義的思想方法不是別的,只是這種見解:以為真理存在於表示某種確定結果的或可以直接予以認識的一個命題里。對於象"凱撒生於何時?""一個運動場要有多少尺長?"這類問題,誠然應該給予一個明確的簡捷的答覆。同樣,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於其餘兩邊的平方之和,也確定是真的。但這樣的所謂真理,其性質與哲學真理的性質不同。

2.歷史的認識和數學的認識

在歷史真理方面,如果為論述簡便只就其純粹歷史性的東西而言,則人們很容易承認歷史真理所涉及的是個別的客觀存在,是一種帶有偶然性和武斷性的內容,是這種內容的一些非必然的規定。——

但即使象上面引述的這樣赤裸的真理,也不是全不需要自我意識的運動的。為了認識一條這樣的真理,就得與很多其他的真理進行比較,參考很多書籍,或不管採取什麼方式來加以分析研究;甚至於對於一種直接去直觀的東西,也只於理解了它的理由根據以後這直觀得來的知識才可被視為是某種有真實價值的東西,雖然嚴格說來在這裡人們所要關心的彷彿只是那赤裸的結果。

談到數學的真理,我們更不會把這樣的人當作一位幾何學家,他能外在地知道(熟記)歐幾里得的定理,而不懂它們的證明,或者如果人們可以對比起來說的話,而不內在地知道(理解)它們。同樣的,如果一個人通過對很多直角三角形的測量而得知它們的各邊相互之間有那個著名的比率,那我們也會認為這樣的知識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不過,證明在數學知識里雖然已是本質的東西,但即使在數學知識里,證明也還沒取得其為結果自身之一環節的意義和性質;事實上當證明得出了結果,證明倒反已成過去而歸於消失。幾何定理作為結果,誠然是一條已被審查承認為真的定理。但這種審查承認純然是定理以外附加進來的事情,並不涉及定理的內容,僅只涉及它對認識主體的關係。數學證明的運動並不屬於證明的對象,而是外在於對象的一種行動。譬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自身並不分解其自己,並不按照證明直角三角形各邊比率定理所需要的那種幾何作圖而自行分解;結果的整個產生過程只是認識的一種過程,認識的一種手段而已。——在哲學知識里,實際存在作為實際存在其形成也是與本質或事物的內在本性的形成不同的。但是第一,哲學知識包含著兩種形成,而數學知識則只代表著實際存在的形成,即是說,只代表著在認識里事實的性質的存在本身的形成。第二,哲學知識還把這兩種特殊的形成運動結合起來。內在的發生過程或實體的形成過程乃是不可分割的、向外在的東西或實際存在或為他存在的過渡過程;反過來,實際存在的形成過程也就是將其自身收回於本質的過程。這個運動是整體的雙重形成過程:每個環節都同時建立另一環節,而因此每個環節又將兩者作為兩個方面而包含於其自身;它們共同構成全體,因為它們消溶其自身並使自身成為全體的環節。

在數學知識里,審查考核是在事實以外的一種行動;由於這種行動是事實以外的,真正的事實就被它改變了。儘管在進行審核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作圖和證明都包含著真命題,但我們仍然應該說內容是虛假的。因為上述例子里的三角形被拆碎了,它的各部分被變成為因在它上面作圖而發生的其他圖形的構成部分。被審核證明的這個三角形,直到最終才被重新建立起來,在證明過程中它自身是消失了的,它只還散見於構成著其他圖形的那些片斷里。——於是我們看到,在這裡出現的這種內容的否定性,猶如概念的運動里的確定思想的消失一樣,應該也可以稱之為內容的虛假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