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譯序:虛虛實實,亦真亦假

愷蒂

2002年布克獎(Booker Prize)得主揚·馬特爾(Yann Martel)名不見經傳,但是,他的書《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一出來,去書店看到,沒有猶豫就買了兩本作為給親戚朋友的聖誕節禮物,原因有三:一是此書出版的就是大方漂亮的平裝本,加上南非書稅和蘭盾貶值仍能讓人消費得起;二是它的封面設計討人喜歡,藍色的大海,一條小船,船上懶洋洋躺著一隻金光燦燦的老虎,船頭是一個黑黑的男孩的影子,順流而上的是一群鯊魚、海龜;三是聽到不少關於此書的介紹,實在是很想知道一個16歲的印度少年和一個重達450磅的孟加拉虎如何在一隻救生艇上共同生活七個多月。所以雖說是買給別人的禮物,但是還是忍不住要先睹為快,我與F人手一冊,比賽看誰進展快。當然,讀時要格外小心,不能有任何皺褶,但是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因為看過最初的一百頁後,整個故事就飛了起來,讓你放不下手,兩天的工夫,還沒有來得及在白白的書葉上打上灰色的手指印,整本書巳經讀完。得布克獎的小說如此流暢好讀,這很少見。

其實,我不能說這部小說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馬特爾也稱不上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但是他確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小說的開篇序言亦真亦假,以第一人稱敘述,講述的基本上是馬特爾自己的經歷:第一本小說出版後如石牛入水,只賣出幾百本後就無人問津;第二部小說剛剛開頭就文思枯竭,於是,作者離開加拿大前往印度尋找靈感,然而,每天坐在咖啡館中看著熱鬧的世界過往,靈感卻總如長長的細線那一頭的風箏,剛剛要抓到手,遊絲斷了,風箏飛了,頭腦中又是一片乾枯,於是,正打算要收拾行囊打道回加拿大,他在喜馬拉雅山下的咖啡館中遇到一人。當然,此時,小說的虛構就出來了,此位印度智者說:「我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以讓你相信上帝。」接著此人介紹了一位他們家的世交,現住加拿大的帕特爾。作者回到加拿大,找到帕特爾,聽帕特爾講述他一生的故事,於是,形成此書。

小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總共930頁 ,寫的是「作者」在加拿大採訪帕特爾,帕特爾對於他少年時代在印度生活的回憶,他的父母、哥哥以及叔伯親戚,他的學校老師以及家庭的朋友,他們家的動物園中的各種動物,最重要的,是出身印度教的他如何發現基督教與回教都很有道理,如何在教堂中接受了洗禮,在清真寺中皈依回教,如何同時信仰這三種宗教。這一部分中,有一些至關重要的細節,例如帕特爾對於三教的皈依,別人對他不解,他說:「我只想熱愛上帝!」還有在加拿大,每次書中的「我」去採訪他,總是逐漸發現帕特爾的一些私人生活,先是發現他並不是孤身一人,他有一位妻子;然後又發現他還有一個十來歲的兒子,採訪將近結束時,人們意識到帕特爾還有一位可愛的四歲的女兒。「我」頗為感慨至少,這個故事有一個幸福的結局。「但是這第一部分中很大一部分文字,都讓人覺得冗長乏味,描寫一些無關緊要的在印度的生活,而這種描繪,沒有作者的切入骨髓的生活體驗,也就如隔靴搔癢,可有可無。於是邊讀邊想:如果我是編輯,肯定要把這九十多頁刪成30頁。值得一提的還有帕特爾的名宇,他大號派西尼·莫利托·帕特爾(Pise Molitor Patel)是取法國巴黎一家游泳池之名,但是Pise與英文小便同音,於是帕特爾從小在學校中就常常遭到同學取笑,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的名字簡化成Pi,意味圓周率,自以為是酷名字。上海好友曾來電子信稱此書為《屁的一生》,這是漢語無意中的巧合,雖然是「尿」不是「底」,但仍有異曲同工之妙。

閱讀這部小說的最好忠告,是耐心,等到小說的第一部分收了尾,帕特爾的父親決定全家帶著動物移民加拿大,他們所乘坐的日本貨船漂蕩在太平洋上時,馬特爾的敘述就充滿了你無法拒絕不能釋手的魅力。於是,這將近二百頁的第二部分「太平洋」,就成了海上生存和馴虎記的精彩手冊,由帕特爾第一人稱敘述,沒有「作者」的註解和觀察,一氣呵成,波瀾起伏,又十分熨帖。

日本貨輪失事,帕特爾被兩名水手當做誘餌扔到救生艇中去喂鬣狗,他僥倖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於是,他開始了在海上漂泊227天的歷程,與他同時處在救生艇中的,除了那隻鬣狗外,還有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猩猩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由於海關官員的失誤,這隻孟加拉虎註冊了一個正兒八經的紳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馬,理查德·帕克咬死了鬣狗。接著,16歲的少年帕特爾海上生存的故事,就是如何對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

一開始,帕特爾滿腦子想的是如何把老虎置於死地,奪回他在救生艇上的生存空間,他想了六種對付老虎的計策,第一,把他推下救生艇;第二,用救生艇儲藏室中的六針嗎啡因把他置於死地;第三,用所有能弄到手的武器來攻擊他;第四,用東西把他噎死;第五,給他下毒,在他身上放火,電死他;第六,與他打消耗戰。然而,仔細考慮後,這六點都沒有用。帕特爾意識到,如果和理查德·帕克鬥爭,輸的只是他自己;他注意到,老虎在海浪平靜吃飽了救生艇上的動物殘骸之後,竟然如同一隻可愛的大貓一樣向他表示友善。最後,帕特爾得出結論,他的生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要保證理查德·帕克的食物和飲水,只要老虎不餓,他就沒有危險。帕特爾從救生艇儲藏室中找出釣竿,取出海水淡化器,這位生來素食長大的少年開始成為海上垂釣解刨海龜和大小魚類的能手。此外,帕特爾還根據他從小在動物園中長大所積累的經驗,開始了馴虎的過程,他一是利用老虎暈船的短處,二是讓老虎明白,他是食物和水的來源,他甚至通過把玩理查德·帕克的糞便來打敗老虎耀武揚威的士氣,逐漸,理查德·帕克終於明白了在救生艇中帕特爾是老大,他是老二。馬特爾關於馴虎的描繪經過最細緻的調查研究,讀後讓你油然而生想當馬戲團馴獸員的慾望。更重要的,這馴虎的過程也是少年帕特爾演變成成年男人的過程。

當然,這二百多面的描述,也充滿了海上生存所能碰到的所有危險和障礙:雷電交加的暴風雨的夜晚,鯊魚和鯨魚試圖把救生艇撞翻,經過的巨輪不僅錯過救生艇而且掀起的海浪差點把救生艇給淹沒等等,這些都很準確,也很可信。在整個漂流的過程中,帕特爾的經歷有兩件讓人不解的奇事:一是他因營養不良突然失明兩天,正在這兩天中,他的救生艇碰上另一個救生艇,上面有一個法國口音的廚師試圖掠奪他艇上所剩無幾的餅乾和飲用水,結果被理查德·帕克給咬死,等到帕特爾眼晴復明時,法國廚師已經只剩下頭蓋骨。第二件奇事是他在茫茫太平洋中遇到一個布滿了沼狸的海島,海島上的植物可以填飽他的肚子,沼狸則是理查德·帕克的佳肴,但是每晚理查德·帕克都要回到救生艇上,這讓他奇怪,終於帕特爾發現了被樹葉子卷包著的一副32顆成年人的牙齒,意識到這是一個食人島,每到夜晚,島上的湖水就通過某種化學變化而變成鹽酸濃漿,消化所有靠近的動物,於是,帕特爾決定這個島雖如天堂,卻不是久留之地,離開海島前他當然沒有忘記帶上他危險的「伴侶」理查德·帕克。

在整個第二部分中,馬特爾不乏神來之筆,描述大海,天空,雲朵,海底世界,那些充滿了各種生物的倒過來的城市,都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請看下面一段關於大海的描述 :

大海有許多種,有時大海是老虎的吼叫,有時大海是一個朋友在你的耳邊輕聲訴說一個秘密;有時大海是口袋裡的一把硬幣玎玲作響,有時大海是雪崩發出雷鳴,大海是砂紙打磨在木頭上,大海是有人在嘔吐;大海是死一般的沉靜。

還有對於救生艇上的生活,馬特爾也深有體會:

救生艇上的生活其實算不上是生活,那就像是棋盤上的最後幾招棋,剩下的棋子沒有幾個。要素很簡單,賭注也不高。從體力上來說極度艱苦,從士氣上說令人沮喪。為了生存你必須調整你自已,什麼都可以犧牲,你盡所有可能自尋樂子。你已經到了地獄的底層,然而,你還是可以交叉著雙手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覺得你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為什麼?因為在你的腳下,躺著一條小小的死魚。

帕特爾這二百多天生活的中心是理查德·帕克那個「威猛的食肉動物,每一個爪子都鋒利如刀子」,那個讓他害怕讓他長大成人又逼著他生存的老虎,然而,最後他漂到墨西哥海岸登陸時,理查德·帕克竟然是不告而別,消失在墨西哥的叢林之中,一去不復返,帕特爾這樣訴說理查德·帕克和他的最後分別:

我從船邊上爬下來,我不敢就這樣放手,自己離被解救這麼近,但是我害怕我會在這兩英尺深的水中淹死。我抬頭看看究競還有多遠,這一抬頭讓我看到了理查德·帕克的最後一面,因為就是在那一瞬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