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掀開名世的袍襟

放下狄青,讓我們跳出仁宗朝超長超煩亂的官場瑣事,跳到開封城的高空里,向下俯覽,去尋找當年國家大事的主線,來發現宋朝的國運秘密。

它是怎樣興旺的,又是怎樣衰敗的。針對於這時,矛盾和變數就都集中在了至和、嘉祐年間(公元1054-1063年)。這段光陰,是北宋史上罕見的國泰民安、歲月平和的年代,它讓後世人不斷地追憶懷念,恨不能穿越時空,永遠停留在那時。

中國人印象里名人輩出,繁華似錦,悠遊享樂的歲月,指的就是這時。精確計算,狄青升為樞密使,就是在這前一年。之後好事繼續上演,兩個月後,最牛最強硬的言官唐介也回京了,他仍舊擔任御史。一切的跡象都表明,仁宗皇帝想再次振作,讓國家在災難不斷,反叛不斷的局面里興旺起來。

這多好,可惜天不從人願,趙禎的悲哀突然降臨,他最心愛的人死了。皇祐六年(公元1054年)正月初八,張貴妃暴病身亡,年僅31歲。從這時起,仁宗皇帝的神智和身體都大受打擊,他承受不了心愛之人的離去,逐漸變得精神恍惚,沉默不語。

歷史到了這一步,史書上的記載就變得非常妙微,作為現代人和作為宋朝人,就有了本質上的區別。說宋朝的官場,張貴妃之死,讓他們非常高興。我沒有誇張,說的不是特指包拯在內的言官系統,指的就是宋朝的全體官場。

張貴妃之死,讓所謂的張氏集團驟然崩潰,沒有了枕頭風,看看張堯佐、文彥博之流還怎麼升官發財,尸位素餐。這真是大快人心,從此世界又變得公正了!至於皇帝本人的感覺如何嘛,就不是他們的業務範圍了,在所有用儒家學說培養起來的官員的認知系統里,人活著,有「禮」這種法規來規範著,人死了,同樣也有各種相應的標準去埋。

悲傷?那好辦,您可以用輟朝了,成服了,追贈了之類的辦法來表現。一切都有制度,保准您生榮死哀,風光體面。

於是他們就憤怒了,真是搞不懂,皇帝怎麼能這樣出格呢?!趙禎給自己的心愛的女人的出殯禮儀定在了最高規格上。

居然是以皇后之禮殯葬!

嚴格說來,他這樣做是有前科的。當年被他廢掉的郭皇后暴死,他也以皇后之禮發送,完全不顧剛娶進門的曹皇后是什麼感想。可那時情有可緣,畢竟郭氏曾經母儀天下,除去「耳光門」事件外,沒有任何出錯的地方。這時的張氏完全不能等同,一介貴妃而已,並且時常干政,受賄的醜聞都牽扯到了當時的宰相加御史中丞等等等等一大堆高官。

還有她不當宰執死不甘心的伯父。這樣的女人,不打進冷宮都是便宜了,憑什麼再追封成皇后?

趙禎不管這些,不管誰反對,他一意孤行。在張氏死後的第四天,追賜其為「溫成」皇后,在皇儀殿為其舉喪,輟朝七日,天下禁樂一月,他本人親自成服,到了發喪的正月二十日,率領文武百官,護送靈位出宮,進奉先寺。

這一切的規格,是無可挑剔的皇后喪儀,說句實話,就連當年他的養母劉娥皇太后都沒能享受著。本來註定了只能給一個女人預備著,就是現東宮之主,曹皇后。可是她又消失了,歷史裡沒有她這時的記載。這位賢德倒成了習慣的女士繼續沉默。可她應有的權力自然有別人為她維護。

維護行動分為喪前和喪中。

喪前時,為了皇后的頭銜,整個御史台在現任中丞孫抃的率領下全體出戰,和皇上鬧得你死我活。半點都沒有誇張,因為事後皇帝沒妥協,他們真的全體辭職,撂挑子不幹了。

喪中時對抗進入高潮,就在舉哀的最重要時段,為死者正名,讀哀冊時,出了大漏子。原先指定的樞密副使孫沔突然放下了哀冊,說:「當年章穆皇后葬禮,是由兩制官(翰林學士、知制誥)讀哀冊。現在溫成皇后是追封的,反要兩府大臣行事。這與禮不合,臣拒絕讀冊。」

事發突然,皇上和大臣們都愣住了。這個孫沔是狄青南方平叛時的副手,很聽話的一個人,尤其是剛剛提拔上來,正應該百依百順報答皇恩的,怎麼會突然間翻臉?

趙禎驚怒交集,但是為了葬禮順利進行,為了讓心愛的女人得到最後的安慰,他忍住了,反而派人好言相勸,孫愛卿,你就讀了吧。

孫沔大義凜然,說了一句話。「以臣孫沔讀冊則可,以樞密副使讀冊不可!」說完把哀冊往桌子上一放,沒向任何人請示,自己就退了下去。

徹底冷場了。趙禎望著眼前黑麻麻站滿庭院的大臣,只覺得一陣陣的頭暈。他今年45歲了,自13歲登基以來,已經稱帝32年。近半甲子的光陰里,可以說對臣子們超級仁慈。他曾經在後花苑裡遊玩,嬪妃雲集,侍者成群,他邊走邊頻頻回顧,像是尋找什麼,卻始終沒說出口。直到回到宮裡,才急匆匆地說取水來,這一路快渴死了。

嬪妃們很不解,官家為何不在外面要水,弄得渴成這樣?

他苦笑了一下,說回頭了好幾次,都沒看見隨侍奉水的人。如果當時要水,管事的人豈不要受現難?所以忍一下吧,直到回到宮裡。

更有一次,他半夜忽然想吃燒羊肉,想了又想,還是硬壓了下去。旁邊人問為什麼,他說,一旦他想吃,就會變成慣例,每天晚上御廚房裡都會殺羊準備。天天殺生害命,於心何忍?

這樣的事很多,對眼前這些大臣們,他更加是輕拿輕放,平時的俸祿厚上加厚就不用說了,就算是犯了大錯,也沒有一棒子打死,永世不得翻身的例子。這樣的好,為什麼就換不回來些許的同情和理解呢?

近在咫尺的這個女人,不管她之前做過怎樣沒有分寸的事,她都陪著自己度過了之前戰爭動蕩,反叛不斷,黨爭煩人的日子。大臣們,你們道貌岸然、聖人嘴臉,難道身上就真的一點污點都沒有嗎?拋開平日里工作之餘到各處勾欄里公然鬼混,其它的醜行更是數不勝數。

就以孫沔你為論,就不是個好東西。

孫沔貪財好色。按說只要是男人,就沒有不好這兩樣的,可像他這樣出格的也實在不多。總體來說,他做到了到處好色,隨地發財,走一路貪一路,從沒有落空的時候。

先說財,他在并州當官時,衙門裡的吏卒們時常出公差,四面八方,跑得超勤快。卻不是為了公務,是拿著朝廷的旅差費,給孫沔販運紗、絹、絲綢、紙還有藥品。這很讓人討厭,不過是當時的風氣,幾乎每個官員都搞這樣的把戲。

同時過百萬的禁軍、廂軍,各衙門的小吏衙役們也就都有了營生,不至於太閑了。

上面的是通例,下面就刺激了。孫沔貪財時是兇狠型的,只要擋了他的財路,不管是誰,都小心著家破人亡。他在杭州當官時有兩件事,很有代表性。

首先是繼續做買賣,孫沔親自出馬,和一個姓鄭的蕭山人談紗的價錢。鄭某一時不識官商真面目,出的價很高,而且不還價。孫沔只好懷恨出門,越想越氣,決定來個狠的。他派人去查鄭某的案底,辛勤查帳之後,果然查到這人偷漏了稅。

把柄在手,價錢好說。可惜鄭某把事兒看得太輕了,孫沔要他的紗,更要他的命,一點偷稅的勾當,就把他發配到了別州,家產全部充公!

這還是勉強說過去的事,畢竟鄭某自己手腳不幹凈,給孫沔留下了整人的理由。下一件事,就純粹是惡人本性,卑劣的畜生行為了。

杭州自古繁華,地傑人靈之外,還相當的有錢,民間總有些稀奇古怪的寶貝偶爾曝光。杭州市民許明就藏有100顆成色極好,渾圓碩大的珍珠,以及一幅郭虔暉所畫的《鷹圖》。地道的奇珍加古董,讓懂行的孫沔大流口水。為了得到這兩樣東西,孫沔大動了一番腦筋,想出了一個層次分明,超級混蛋的計策。

東西有兩樣,要個個擊破。謹防許明一時衝動,把寶貝毀了,來個玉石俱焚。他由自己的小舅子出面,先去買珍珠。100顆罕見的大珍珠,他出價32000錢,也就是320貫!幾乎連一顆珍珠都夠戧買下來。但是竟然成交了。

這就是手段的高明。孫沔摸准了許明的心理,許明愛珍珠,更愛《鷹圖》,總想著花些代價把瘟神打發走,所以對珍珠就不會認真。

珍珠之後,《鷹圖》就更成了許明的命根子,孫沔知道得玩狠的了。現在請朋友們掩卷默想,要用什麼樣的手段,才能讓許明乖乖地交出寶貝,不得不屈服呢?

千年之後,都覺得匪夷所思。孫沔居然查到了許明小時候有個乳名,叫「大王兒」。這就是罪,一介平民,僭越稱王,你想造反吧!

許明被刺配充軍,《鷹圖》順利落到孫沔手中。許明直到孫沔調離杭州之後,才在營牢里自斷一臂到提點刑獄使司喊冤,得到釋放。

以上是孫沔的貪財事例,下面看他的好色。

孫沔之好色,達到了兼收並儲,來者不拒的程度。具體的表現就是無論是良家婦女,還是軍營官妓,只要他看上了,就在劫難逃,終究到手。

他在處州當官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