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趙恆卷 第二十四章 大宋官場眾生相

首先武將們的地位徹底淪陷,不必說普遍怎樣,第一流戰將們的命運就足以說明問題了。以石普和楊延昭為例。

石普倒霉了,在近十年的「神話」運動中,宋朝有過很多反對的人,說出來的話尖銳刻薄,有些都等於當面罵趙恆。例子很多,但趙恆都不在意。可那些人都是文官。輪到了戰功卓著的石將軍,只是說陛下,少搞點宗教活動行不?那樣每年能少開支近七十萬貫呢,這對國家多好……七十萬貫,要說石普還真是小家子氣,他什麼都不懂,搞一次封禪的費用是多少就會嚇死他!何況這區區七十萬貫,直接讓人想到了邊關的軍餉。

結果石普被抓了個小現行,以「私議天象」的罪名被判處死刑。但皇帝開恩了,沒有真砍他,死的人是楊延昭。

六郎在邊關病死了。對於他的死,表面上看沒有什麼特別的。古人壽短,他五十七歲了,似乎也該死了。但實際上這是一場軟謀殺。一個男人活著,需要心情和事業。而從澶淵大戰開始,他就從來沒順心過,被徹底扼殺了。

當時他已經反攻殺進遼境,不僅是野戰爭雄,還率部攻佔了遼國的一座古城,史稱「俘馘甚眾」。可當時的澶州大本營卻突然急令他回撤,不許再打遼國人。六郎只能服從,結果他回程時,正遇見從澶州簽了和平協議撤退的遼兵。

遼兵們正在發揮優良傳統,在宋朝境內打最後一場草谷。六郎怒不可遏,他再不管什麼軍令(趙恆嚴令諸軍不許攻擊回程的契丹人),率部殺了過去,把遼人搶走的百姓、牲畜都重新奪了回來。可這能換得來什麼呢?只有他死時,邊關河朔等地百姓們自發送他棺柩回鄉時的眼淚,以及此後近十年的朝廷嚴加管束……飛鳥已盡,良弓早藏,宋朝的武人們,你們的冬天到了,要看清楚自己的命運。

而在這一點,聰明的文官們早就看清楚了,殘唐五代時委屈了百十多年的文官們已經不滿足於錦衣玉食了,他們有更高的追求,其中就以聰明絕頂的王欽若王大人為代表。

權力是場遊戲,王大人玩得很開心。請看他僅僅以一些輕鬆隨意的語言,就把一個個政敵都搞倒搞昏的超強技術。

第一場,王欽若VS寇準。這已經是過去時了,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寇準是怎樣被輕飄飄的幾句話,就抹殺了蓋世的功勛,踢出朝廷,到邊遠地區站崗的;

第二場,王欽若VS趙安仁。這就是與人斗其樂無窮了,因為前翰林學士,現參知政事趙安仁並沒有什麼得罪過王欽若的地方。何況一個是東府副宰相,一個是西府的樞密使,不搭界啊。但裡面另有玄機。

話說有一天,趙恆春風得意地從後宮出來,直接到政事堂去找宰相,問題很老套——怎樣才能讓劉娥當皇后呢?很不巧,那天政事堂里靜悄悄,首相王旦請病假了,只有趙安仁值班。

趙恆就問,趙愛卿,給朕想想,這事兒怎樣操作?

趙安仁直接搖頭,幸福的文人已經變成強硬的文人了。「劉氏出身卑微,恐怕不宜做皇后。」

趙恆很憤怒,但他沒辦法。於是只有起身走人,再走幾步,到西府樞密院去找知心人。那邊王欽若正在辛勤地辦工。君臣見面,趙恆開始訴苦,把趙安仁怎樣罵他老婆的話重說了一遍。就見王大人沒什麼反應,仍然輕飄飄地說:「陛下,那就問一下安仁兄,他認為誰當皇后比較好呢?」

趙恆好脾氣,第二天果然就這麼問了。奇怪的是趙安仁也真的是馬上就回答:「陛下,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義倫的後代,她做皇后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趙恆想了想,覺得說得對,但更加鬱悶了,難道劉娥就真的沒有皇后命?他散步直到樞密院,把剛才的話再次複述給王欽若聽。卻看見王欽若笑了,很不經意似的說:「果然如此,陛下不說,我也知道他會這樣。安仁兄以前是沈老宰相的門客嘛……」趙恆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好你個趙安仁,欺負我年青,不曉得你們的老關係?

當面欺君,罪無可赦!趙安仁就此被踢出政事堂,而且在領導的心目中形象全毀,終趙恆一朝,再也別想高升。

這是西府的樞密壓倒了東府的宰相,有點以下犯上。不過王大人的表演才剛剛開始,趙安仁不過是個副職,他連德高望重的首相王旦都敢欺負。

第三局,王欽若VS王旦。

話說在宋朝的史書中,王旦和宋真宗完全是一對言聽計從,親密無間的同志加戰友。兩人一起上前線,再一起去拜神,誰也沒法離間他們真摯的友誼。

但王欽若能。

在公元一〇一二年,宋大中祥符五年,王旦鑒於翰林學士李宗諤工作認真,業務出眾,要把他提拔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報表都已經填好,就等著明天上朝時遞交。但是被無事不知的王欽若知道了。事情就出在當天的夜裡。

王愛卿是隨時都可以見到皇帝陛下的,閑聊神功再次發動。陛下,跟您打個賭,李宗諤就要發財了,但實際上是王旦就要發財了,可真正的底蘊卻是皇上您要丟錢了……超級繞口令讓趙恆有點蒙,王愛卿,你在搞什麼?

很簡單啊,王欽若就稍微解釋了一下,說李宗諤欠了王旦很多錢,根本沒法還,可王旦還急著用錢,怎麼辦?於是王旦就要利用職權升李宗諤的官,讓他俸祿加倍,不就好還錢了嗎?但說到底,吃虧的就是您了……

趙恆深深地呼吸,轉身就去睡覺,養足了精神等待著第二天的早朝。結果當天上班,王旦真的就把那份升職報表給遞上去了。

後果很嚴重,王旦的印象分被扣了些還不怕,因為分數實在是太高了,但李翰林的宰相夢就此擱淺,從此終老於翰林院。尤其可怕的是,空缺出來的那個參知政事的位置不能總空著,必須得有一個人上崗。就這樣,好運氣憑空而落,被原三司使丁謂得到了。

丁大人的由計相升入東、西二府的關鍵一步,就是這樣地輕而易舉。

這時總結一下,這件事對王欽若有什麼好處呢?他惡搞王旦,毀了李宗諤,到底得到了什麼?回顧歷史,他什麼也沒得到,還是當他的樞密使,而丁謂也從來都不是他的人。這就暴露了他的最深層本質——小人。損人不利己,只要別人難受他就高興,為別人的痛苦而努力,是一件多麼刺激興奮的事啊!

不過這也把他引向了深淵,王八蛋都是招人恨的,有人早就對他手心發癢。

第四局,王欽若VS馬知節。

馬知節,字子元,北宋開國功臣馬全義的兒子。七歲喪父,趙匡胤收入宮中養大,賜名「知節」。可以說前途光明,一世無憂。但此人是個硬漢,完全不靠背景,純粹憑自己的功勛升入宋朝的頂級官場。

十八歲從軍,一直轉戰邊關,東北邊的天雄軍、定州、貝州;西北方的秦州、延州等地都有他戰鬥的遺迹,可這並不出奇,再能打他能超過田敏或者張凝?在宋史里他以獨一無二的臭脾氣著稱。

百分之百地剛直、絕不阿諛。

他跟著十全大太監王繼恩入蜀平叛,結果老毛病發作,不買王繼恩的賬。大太監就給了他個美差,帶著三百個老弱殘兵去守彭州,可攻打彭州的起義軍卻有十萬人!這下子馬知節就算是馬超也沒轍了,一天之中他的兵就死傷殆盡,自己一個人突圍出城。這時王繼恩的詭計得逞了,就等著他逃到大營,然後一刀砍掉了事。

可沒承想馬知節就近招來了援軍,轉身就殺回了彭州,不僅奪回了城,還把起義軍殺傷大半。就這樣他一步步邁進了大宋朝的權力中樞,直到這時成為王欽若的副手,樞密院副使。王欽若的所作所為他都看在了眼裡,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馬知節的老毛病再次發作。

幹掉王欽若!但是辦法卻實在不大好想……馬知節仔細計算,王欽若上有皇帝下有黨羽,根本立於不敗之地。怎麼辦呢?最後只有來個最狠的——同歸於盡!

從此王欽若的倒霉日子來臨,馬知節就像他的影子,走到哪兒跟到哪兒,形影不離;又像是他的應聲蟲,你說什麼就跟著聊什麼,只不過意見完全相反。而且有理有據,那些君臣之間不能說、不好說、沒法說的事情都從他嘴裡滔滔不絕地發射了出來。天哪,趙恆都忍不住發抖,這日子沒法過了,趕快把這一切都結束吧!

公元一〇一四年七月二十,宋朝西府樞密院王欽若、陳堯叟、馬知節這套班子被全體罷免,最聰明的人死在了最蠻橫的辦法之下,一點技術都沒有,可王欽若就被扳倒了。

王欽若倒台,人人拍手稱快,不過更爽的還在後面,上台的人居然會是深得人心、永遠都精彩新鮮的寇準!這真是讓人興奮,但稍微深想一下就會立即泄氣。

王欽若另有新工作,去主修《道藏》了,在不久之後,這部《道藏》就將達到歷朝歷代前所未有的規模,為宋朝的文化事業以及後來「道君」皇帝的修行之路指出光明大道。並且眼下這工作就妙不可言,王欽若可以隨時與皇帝就彼此都深深沉醉的道教神靈的各種奇異事件交換心得,感情更加深厚,知己,更加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