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燭光搖曳話當年

趙匡胤回到了開封,這時不管他本人的心情怎樣,也不管他本人想要做什麼,他都被一股空前熾烈的民族熱情給包圍了。回望歷史,自從上個世紀,即8世紀唐王朝的安史之亂開始,漢民族就開始了沉淪,徹底失去了安定平和的好日子,並且從那時起,異族不斷入侵,割據不斷形成,整個漢文化開始了空前的衰落……至今已經整整二百二十二年了!

不斷地改朝換代,不斷地廝殺掠奪,生靈塗炭,直到趙匡胤橫空出世。他居然只用了短短的十七年,就讓中原與江南重回版圖,讓破碎不堪的原唐王朝州縣漸漸地重新捏合成形,開始復原。那麼下一步又要做什麼了?北漢……乃至於更北邊的燕雲十六州,只要奪回了它們,就可以重新江山一統,復我神州!

那還等什麼?歷史的車輪誰也沒法控制,就算是親手推動了它的趙匡胤也沒法讓它停下來。就這樣,宋朝的戰爭機器再一次隆隆開動,征討北漢,刻不容緩,又一場戰爭來臨了。

對趙匡胤來說,這就是再一次的歡樂和喜悅的來臨了。因為無論誰都得承認,北漢已經徹底不堪一擊,只要去打,就一定能順利拿下。

時間很快到了公元976年的8月份,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命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党進為河東道行營馬步軍督部署;宣徽北院使潘美為都監;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楊光義為都虞侯,驍將郭進為河東忻、代等州行營馬步軍都臨,分兵五路開始了第三次北伐,會攻北漢:

第一路:郝崇信、王政忠率一部出汾州(今山西汾陽);

第二路:閻彥進、齊超率軍出沁州(今山西沁縣);

第三路:孫晏宣、安守忠率軍出遼州(今山西代縣);

第四路:齊延琛、穆彥璋率部出石州(今山西離石);

第五路:郭進率軍出代州(今山西代縣)。

五路齊發,直指太原。這一次,是宋朝以百戰之精兵,趁新平江南之威勢,要一戰成功,徹底攻陷北漢,滅此朝食。北漢的劉繼恩沒有別的辦法,除了集結少得可憐的部隊直接進城防守之外,只有馬上向契丹求援。

但是契丹已經不比從前,它已經和宋朝互通使臣,互祝正旦,經常地禮尚往來了。劉繼恩只能乞盼新繼位沒幾年的契丹皇帝耶律賢能認清形勢,別被趙匡胤的偽和平假象騙倒,看在多年的「叔侄」情分上,能再拉他一把。

但是看一下宋朝派出去的將軍們都是些什麼人。第一,幾乎都是駐守西北邊疆多年的宿將,他們輕車熟路,有的已經不止一次地帶兵殺到過太原城下,這活兒實在是幹得得心應手;第二,無論是潘美還是党進或者是郭進,都是飛揚勇決,銳不可當,只認刀槍不認人的主兒(注意,這一次可沒有「剎車王」曹彬的份兒,這是硬仗,註定了要血流成河的!)。

他們絕不會留給劉繼元多少時間。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殺到了太原城下。第一戰,主將党進殺了幾千個北漢大兵。這個曾經讓北漢第一勇將劉繼業躲進壕溝的猛人已經憋了好多年了,舊地重遊,他決定速戰速決,決不讓上一次趙匡胤親征時的事再發生。

這時,時間進入了9月末,契丹人終於做出了反應。契丹皇帝耶律景(歷史證明,他和他的臣子堪稱明君能臣,是同時期的亞洲大陸上最強有力的政治班底)派出了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塔爾率重兵前來援救北漢。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一場規模空前的血戰已經無可避免。這是處於巔峰狀態下的宋朝軍隊直接面臨剛剛從遼穆宗的昏庸統治下復甦的契丹軍團的挑戰,如果兩軍真的正面交鋒,鹿死誰手,殊為難料,但是結局一定是驚人的,它很可能直接改變歷史的進程。

但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從宋朝國內傳來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重回當年,數萬的宋朝將士在一瞬間都僵硬了,他們沒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這消息會是真的嗎?!

他們的皇帝,那位英明神武,從不生病,就在一個多月前還生龍活虎一般送他們出征的人,竟然死了!

趙匡胤死了,在宋朝的官方歷史中,關於他的死,只留下了一句話——「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即公元976年10月20日,夜,皇帝陛下死在了皇宮中的萬歲殿里,時年五十歲。

如此簡單,只有結果,沒有經過,更沒有原因。

查閱所有的宋史記錄,包括後人筆記,以及南宋時才成稿的《續資治通鑒長編》等文獻資料,也會查到關於趙匡胤突然生病,並且由宮裡的太監王繼恩在開封城內建隆觀設黃籙醮為之祈福的記錄,但這毫不足信。因為歷朝歷代,都有為暴死的皇室成員或者政府要人死後宣布「病例」的規矩,何況連記錄了趙匡胤生平的《太祖實錄》都能篡改,這點為死人看病的小文章做一下又算得了什麼?

回到公元976年10月20日的那天晚上,記錄了那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並按照什麼順序發生的文獻記錄實在是太多了。有宋代不世出的史學大家司馬光的個人筆記《涑水紀聞》;有當時的和尚釋文瑩所寫的《續湘山野錄》;還有南宋徐大焯的《燼餘錄》;南宋史學大家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甚至還有《遼史》,就連契丹人都對趙匡胤的死有著自己的看法。

但是,在辨別它們的可信程度之前,我們要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這些資料的來源到底可不可信,如果連最起碼的可信的理由都不存在,那麼還有根據它們而研究下去的必要嗎?

先看《宋史》,這是被公認為最官方、最正統、最權威的宋史研究材料了。但是非常遺憾,這是由元人為宋人所寫的,三百一十八年的歷史,無數的史料經券,居然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這能談到史學的嚴謹和考證的精神嗎?

再看司馬光,此人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的確高乎人寰,世間少見,但他只寫到了後周顯德五年,也就是公元958年,就此徹底打住,對於宋朝本代歷史此人一字不提,明哲保身。而且他的《涑水紀聞》早已被史學界鑒定為「小說界的史書,史書界的小說」,膾炙人口而已,絕對談不到採信;

至於南宋史學大家李燾和他的《續資治通鑒長編》,這可真夠神奇的。宋人南渡,國破家亡,無數的史書經典都在異族的鐵蹄戰火之下散佚失蹤了,而他居然能以私人之力,把整個北宋史料重整如新,並且無限加細,篇幅弄得比《明實錄》、《清實錄》之類最詳最細的日記式史料都長,實在是讓人無限地佩服。但是他的可信程度,不說其他,只在宋太祖之死這一關鍵事件中最敏感的當事人語言留存方面,就有著極大的爭議——他把原話給改了。

南宋徐大焯的《燼餘錄》則純屬宋人的私家筆記,看也可,不看也可。研究歷史,永遠都是先官方史,再其他史料,直到什麼也沒有時,才可以去看私人筆記;

其他的,如那本由和尚所寫的《續湘山野錄》,根本就不值一駁。請問這位叫文瑩的釋家子弟到底是何方神聖?除非他是宋太祖皇帝身邊的人,並且還機緣巧合親歷其事,不然他有什麼發言權呢?更何況由他所記載的公元976年10月20日之夜所發生的事,完全是一個經典的、充滿了佛教趣味的神話傳說,如果我們真的要信,那麼就先集體皈依吧,佛曰由信生解,因解而行,因行成證……要是不信的話,那就一切別提了。

最後說《遼史》,《遼史》很奇妙,許勝不許敗。我們在《遼史》里很少看到遼國人失敗過,他們永遠勝利,勝利,再勝利……直到徹底地亡國滅種,煙消雲散。不過《遼史》也有一點好處,它在談論別國興亡大事時堪稱心直口快,一針見血,尤其對它的鄰邦宋朝,從來都不慣毛病,一針一針又一針,直到宋朝人喊救命……

好了,不管怎樣,以上就是能查到了關於趙匡胤之死的各種史書資料,不管它怎樣繁雜,或者可不可信,我們都盡量把它細化,再簡化,濃縮成如下幾個問題。相信只要能夠如實回答,那麼真相雖不中,亦不遠矣。

問題一,當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本來按照著作人的聲望而論,我們應該先參看司馬光先生的《涑水紀聞》,但是很可惜,司馬先生的大作里關於「燭光斧影」一段的記錄,開頭就是從「癸丑,上崩於萬歲殿」開始,只寫了趙匡胤死後發生了什麼,絕口不提半點太祖之死的隱秘。

真正有頭有尾情節豐富的,是文瑩和尚的《續湘山野錄》和徐大焯的《燼餘錄》。

先說一下南宋徐先生的《燼餘錄》,這本書里記載的事情非常香艷而經典——趙匡胤病了,昏迷中他最寵愛的妃子花蕊夫人在床前侍候,他最親愛的弟弟趙光義來探病。美色動人心,光義一時把持不定,欲行不軌,而花蕊掙扎,一下子把太祖皇帝給鬧醒了,大怒,於是趙光義殺人……還需要再分析什麼嗎?把光義改成楊廣,太祖變成文皇,一切就都對號入座了。要說有什麼評價,我只能說,這可真是充滿了濃郁的中國特色,在田壟地頭間很有市場的民間小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