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已經深夜,法醫實驗室里,高棟站在這塊拼湊起來的青石板前默默無語,過了許久,招呼一旁的陳法醫:「查出石板是從幾樓掉下來的嗎?」

「還沒,不過明天應該就有結果了。」

「石板的長寬和重量分別多少?」

陳法醫拿過一份報告,讀著:「長度是85公分,寬61公分,重63斤。」

高棟點點頭,現在首先能確定的一點,胡海平即使是死於謀殺,兇手也是站在擋雨板上把石板扔下去的,不可能站在窗戶以內的位置。

重達63斤的石板,光抬起來就很費力了,更何況建築外還有延伸一米多的水泥擋雨板,把石板舉起向前拋出一米半,那是大力水手的能力,普通人壓根辦不到。

高棟抿抿嘴:「石板長的一邊都有玻璃膠的痕迹,看樣子石板原來是固定立在建築外面的水泥擋雨板上的。」

陳法醫點點頭:「等明天天一亮,我們再去樓上查一遍。」

高棟道:「對了,你有沒有發現這塊石板原本就不是固定的一塊?」

陳法醫湊近石板,翻來覆去仔細看了一遍,道:「老大,還是你看得仔細,石板原本就裂成了四塊,這裡幾條裂縫都是貫穿的,四塊石板應該是用建築膠水粘合起來的。大概是裝修用的瓷磚膠,瓷磚膠專門粘合石材,強度很大。」

破裂的石板上,可以清晰看到有幾條貫穿性的紋路,把石板分成了四塊差不多大小的石板,後經人用瓷磚膠相互黏貼,重新貼回成一整塊石板。瓷磚膠很牢固,所以這塊石板落到地上時,斷裂成了幾塊,而此前已經裂開後重新粘合的地方,不少仍處於粘合狀態,並未裂開。

高棟道:「還有一點,你看,這塊青石板的一面用油漆刷成了土黃色。」

「是這樣,可這有什麼問題嗎?」

高棟苦惱地搖頭:「從目前的情況看,有幾個疑點。第一,他們這座樓上怎麼會冒出一塊青石板?第二,石板是拿來做什麼用途的?第三,石板上的玻璃膠有什麼用途?第四,石板為何原本就處於斷裂狀態,又是誰用了瓷磚膠把石板黏合一起的?第五,石板的另一面為何要用油漆刷過?」

陳法醫謹慎地開口問:「老大,你是懷疑這不是一場意外,而是一場謀殺?」

高棟不露態度地看著他:「你說呢?」隨後平淡地笑了下,「現在王寶國案子正處風口浪尖,如今胡海平死了,對外我也只能說這是場意外。」

「我還是之前的觀點,我從來沒聽說過會有這種謀殺方法。你站在樓上,看著謀殺對象走到樓下時,突然投個重物下去砸死他。這種謀殺手段太不靠譜,成功率太低,一旦沒砸死後果很嚴重。」

「可如果不是謀殺,那麼這塊石板的疑點——不,現在還不能說是疑點,而是不同尋常的地方太多了。這不是一塊普通的青石板。如果是個花盆,或者一個煙灰缸掉下去,剛好把胡海平砸死了,那麼非常合情合理,完全符合意外事故的判斷。可兇器是塊大石板,樓層里哪冒出一塊青石板?」

陳法醫咳嗽一聲,道:「老大,可是你想啊,如果真是有人投下這塊石板砸死了胡海平,他哪來這麼好的眼力勁?石板從扔下到落地有個時間,哪有這麼巧合,兇手想把石板扔下砸中胡院長,扔下時,兇手就能保證剛好砸中他嗎?石板的寬度不過60多公分,下落時也未必是水平落地,一般經驗,分量重的一頭下傾,因此石板落地角度是傾斜的,我估計水平的投影寬度大概也就四十公分左右。也就是說,胡院長必須不偏不倚,在石板落地的一剎那,剛好站在這個寬度四十公分的狹窄區域內。他多走出四十公分,或慢走出四十公分,石板就砸不中他,即便砸中也未必是砸死。如果那樣一來,胡院長豈會放過兇手?這後果想必兇手也一定知道。」

高棟給出了一個假設:「這很容易做到,比方兇手在樓上喊了句『胡院長』,那麼按照人的本能,胡海平自然會停下腳步抬頭朝上看,天降石板正中他腦門。」

陳法醫尷尬笑了笑,他沒想到高棟會勾畫出這樣「奇思妙想」的犯罪主意。這個假設雖然可能,但他想像那個場景,就覺得很滑稽。別人喊一句你的名字,你一抬頭,莫名其妙落下個巨大石板把你砸扁,這種劇情很難會發生在現實里。

高棟思索片刻,又搖了搖頭,否定自己的假設:「我剛才說的也不靠譜,如果樓上有人喊你一句,你一定是退後幾步朝樓上看的,站在離水泥擋雨板一步之遙的地方是看不見樓上的。況且你喊一句『胡院長』,也不能保證胡海平一定會停下腳步往上看。現在咱們也是瞎猜,還是等明天的勘查結果吧。但願這案子就是場意外吧。」他抬眼,顯得有幾分疲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