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八年·倫敦 第2節

第二件命案被發現的時間,是一八八八年九月七日瑪莉·安·尼古拉斯舉行喪禮後的翌日早上。

距離第一個殺人現場屯貨區西邊大約半英里遠的地方,有一條叫做漢伯利街的馬路,那是一條比較寬且長的路。至於哪裡的街道景象又是如何呢?引用一下昭和初期(指西元一九二五年起)曾經去哪裡做過實地調查的作家牡逸馬 所寫的文章吧!

「衣著簡陋、赤著腳的小孩從早到晚在馬路上亂跑。這個代表性貧民窟的街上,還住著許多以勞動者或以外國低級船員為對象的妓女。」

這就是那條街的部分景象。

漢伯利街上有一排廉價的出租房屋。漢伯利街29號的後院,就是發生這個命案的起點。

這是一棟三層樓建的磚造排屋 ,面對馬路的門經常是關閉著的,住在這裡的人總是從院子里通往後面的柵門出入。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大白天就會看到妓女或醉漢、流浪漢出出入入。

九月八日上午六點過後,淡淡的朝陽開始射入排屋的後院,住在三樓的史比特區果菜市場的搬運工約翰·戴維斯因為要上班了,所以下樓到後院。

就在他從石階上下來,要走到後院的時候,看到一個女人躺在和鄰居交界的牆壁牆角處。他原以為那是一個喝醉的女人,但是一走進那個女人,便看到女人全身是血,傷痕纍纍。

他嚇得立刻狂奔到附近白教堂路的警察局。

屍體的手掌朝內、手臂伸直且兩腳張開,像在朝拜似的雙膝著地。死者的手上、臉上都是血,身上的黑色長外套與裙子往上翻起,露出被切割的亂七八糟的腹部。不過,死者的死因並不是腹部上的傷口,而是咽喉上的刀傷。

那時通往後門的柵門外已經圍滿了好事者,附近的窗口也擠滿了一臉好奇表情的住戶面孔。

臨時驗屍工作一結束,屍體就被抬上擔架、蓋上防水布,送往附近的老懞塔古街臨時停屍間。上個星期的瑪莉·安·尼古拉斯的屍體,也曾經被收容在哪裡。

屍體的腳步有兩枚黃銅戒指、數枚硬幣和染血的信封紙片。另外,附近的自來水龍頭下面,有一間浸濕的皮圍裙。這件圍裙之後還引發了別的事件。

八日下午兩點後,巴克斯達·菲利浦醫生開始進行解剖屍體的調查工作。從受害者沒有發出慘叫來看,兇手應該是從死者的背後掩住了受害者的嘴巴,然後刀子從受害者的右耳下面刺入,一口去切割到左耳下面,一刀殺死了受害者。兇手似乎有砍下受害者頭部的想法,但是後來不知怎的改變了想法,還把手帕系在脖子上。

另外,死者的腹部被剖開,腸子被切斷拉出體外,掛在死者的「右肩」;子宮、陰道的上部、膀胱的三分之二也完全被切除了。飛利浦醫生看到這種情形後,非常有自信地說:「這是學過解剖學,熟悉解剖工作的人所作的犯罪行為。」

因為看熱鬧的好事者之中,有人認識受害者,所以很快就查出受害者的身份了。她是被人稱為「黑安妮」,在白教堂一帶頗為出名的妓女。

「黑安妮」的本名是安妮·查不曼,有人說她45歲,但也有人說他是47歲。她來自中產階級,是開膛手傑克事件的受害人中唯一有修養的人,因此自視甚高,同行的妓女們對他的評語並不好。

她曾經和一位有獸醫資格的男人結婚,還生了孩子,但是嗜酒的毛病招來離婚的命運。離婚後她輾轉來東區,落腳在漢伯利街以南約330碼的地方,住在多賽特街35號。

她的身高雖然不足五英寸,但是身材豐滿、比例均勻,藍色的眼睛,高高的鼻子、深褐色的頭髮,可惜有酒精中毒的毛病和肺結核,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至少老了八歲。遇害前的四個月,她才搬到多賽特街的廉價公寓,每次攬到客人後,就立刻把客人帶回家裡,賺取生活費和酒錢。

發生了兩個命案後,一入夜,白教堂一帶就變成了鬼域,沒有人敢在哪附近走動,只有朦朧的瓦斯街燈屹立在霧裡的空氣中。不過,因為報紙的熱烈報導,星期六或星期日的白天時,就會有不少人因為好奇心,而跑去看命案的現場。白天的白教堂好像倫敦的新名勝區,然而蘇格蘭場的情況卻比較不妙,因為太受矚目,所以直接或間接地傳來了許多號稱與命案有關的訊息,造成了不少的困擾。

那個時代還沒有所謂的基本人權,窮人經常因為黑函或謠言,遭受到差別對待。但警方因為擔心或許會發生第三起命案,所以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就小題大做。

然而兇手到底在哪裡?仍然一點頭緒也沒有。不管是蘇格蘭場的警探,還是一般的老百姓,都生活在不安之中,批評警方無能的聲音四起。國會的地方議員薩莫埃爾·蒙塔古因為看不下去了,於是宣布懸賞一百英鎊來追捕兇手。

在賞金的鼓勵下,更多捕風捉影的訊息和密告黑函湧入了警方的信箱。可是,那些訊息或黑函都對警方沒有什麼幫助,反而讓整個英國社會陷入歇斯底里的恐慌之中。

「魔女狩獵」的現象就這樣出現了。每次蘇格蘭場一有情報泄露,媒體報導後,就會引發民眾歇斯底里的情緒,一窩蜂地去追捕不確切情報中的代罪羔羊。

因為瑪莉·安·尼古拉斯被殺的現場是廢馬處理廠附近,所以首先就要「廢馬的解體業者很可疑」的說法。

接著還有一說流傳出來,因為兇手使用的是寬刃的刀子,那是鞋匠或傢具師傅所用的刀子,所以鞋匠和傢具師傅也被視為可能嫌犯。

但是,這些捕風捉影的說法和下面的比起來還不算什麼。第二個命案的被害者是安妮·查不曼,她被殺死的現場附近有一條濕淋淋的「皮圍裙」。

蘇格蘭場扣押了這條皮圍裙,認為這條皮圍裙是足以逮捕兇手的最大證據,當初並沒有對媒體透露這件事件。可是,神通廣大的新聞記者們嗅覺靈敏,還是探聽到這個訊息,製作了特別報導,把「穿皮圍裙的人就是可恨的開膛手傑克」的感覺,強加到大眾的印象里。

一時之間「皮圍裙」之名一傳十十傳百,倫敦東區於是陷入「皮圍裙歇斯底里症」的風暴中。因為那個時候赫赫有名的「開膛手傑克」這個字眼,還沒有出現在世人面前,所以一般大眾覺得有必要給這個殺人魔一個「通稱」,才方便流傳這個可怕事件。每個人都很害怕這個只有「綽號」,卻不知道真面目為何,會在黑夜的霧街里徘徊的可怕殺人魔。「皮圍裙」這個名稱,在念起來很順口又讓人感到戰慄的「開膛手傑克」名稱出現以前,就是倫敦東區發生的連續命案的兇手代名詞。

「警察在搞什麼鬼,動作慢慢吞吞的!快點把可怕的兇手『皮圍裙;捉出來呀!」

蘇格蘭場的信箱被這樣的書信給擠爆了,民眾開始相信,只要能捉到穿著皮圍裙、宛如幻影般的兇手,就可以一掃內心的恐懼。

不過,第二樁命案發生沒有多久,還在進行驗屍的檢查工作時,就已經查出那件皮圍裙的主人了。

那件皮圍裙的所有者叫約翰·理查德森,他住在出租排屋裡,總是穿著皮圍裙幫忙母親做紙盒子的副業。那件皮圍裙因為已經舊了,所以被他母親丟掉了。不過,在這樣的情形查明清楚之前,「皮圍裙」之名已經傳遍世間,收不回來了。

奇怪的是蘇格蘭場警方的態度,他們對「皮圍裙」就是兇手的謠言保持沉默,完全沒有出面澄清。大概是怕在澄清的時候被問「那麼兇手到底是誰」的問題,所以乾脆不聞不問吧!不過,警方倒是公布了搜查之後所認為是「兇手肖像」。

警方說兇手大約37歲,身高五尺七寸,臉上有鬍子、穿黑色系的衣服,是個講話有外國腔的男人。

公布了所謂的「兇手肖像」後,從外國流亡到英國,住在白教堂外國移民、流亡者人人自危,英國人的反猶太人情緒也被挑動,猶太裔人成了大家反感的對象。

當時白教堂一帶住著很多猶太人,而公布的相關資料里又說兇手有「外國腔」,所以白教堂附近的居民便群集到警察署前面,高喊「是猶太人乾的!英國人不會做出那麼殘酷的事情。把猶太人抓起來!」

民眾反猶太的情緒非常強烈。

民眾在那樣的情緒下,終於找到了一個替罪者。因為蘇格蘭場公布的資料里沒有提到皮圍裙,於是民眾從公布的資料提到的外在特徵「外國腔的投胎人」和「皮圍裙」。找到了一個符合哪些特徵的人物,不管什麼時代都有倒霉鬼,而這位符合上述特徵的任務是住在馬爾貝利街22號,名叫約翰·派澤的鞋匠。

約翰·派澤33歲,身高五尺四寸,膚色微黑,個子不高,黑色的長髮遮掩了大半張臉,薄薄的嘴唇看起來很無情,臉頰和嘴巴的四周蓄著黑色的鬍子,極度的羅圈腿,說著外國腔很重的英語。

因為是鞋匠,所以他經常穿著皮圍裙,屋子裡有好幾把尖銳寬刃的刀子。還沒有結婚的約翰·派澤常在晚上到街上遊盪,也認識好幾個拉客的妓女,附近的人一直以「皮圍裙」來稱呼他,所以只要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