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坦陀羅免於慾望的方法

1973年3月30日於印度孟買

第一問題:

昨天你說,朝向解放或三摩地的動機也是一種緊張和一種阻礙,但或許那不是一個慾望,而是一個熱望,是人內在固有的饑渴,不是嗎?

你必須了解慾望是什麼意思,宗教使你對這個很混亂,如果你欲求世俗的東西,他們稱它為慾望;如果你欲求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他們就以一個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這是荒謬的,慾望就是慾望,不管慾望的目標是什麼都沒有差別,目標可以是任何東西,可以是屬於這個世界的、物質的,或者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靈性的,但是慾望還是保持一樣。每一個慾望都是一種枷鎖,即使你欲求神,那也是一種枷鎖,即使你欲求解放,那也是一種枷鎖,除非這個欲求完全去除,否則解放不可能發生,所以,記住,你不能夠欲求解放,那是不可能的,那是矛盾的,你可以變成沒有慾望,然後解放才會發生,但那不是你慾望的結果,相反地,它是沒有慾望的結果。

所以,試著去了解慾望是什麼,慾望意味著現在你不好、你不安逸,就在這個片刻,你沒有泰然自若地自處,有未來的其它某種東西;如果那個東西被滿足了,它將會帶那個滿足永遠都在未來,它從來不會在此時此地,這個頭腦對未來的緊張就是慾望,慾望意味著你沒有處於現在這個片刻。而所有存在的只是現在這個片刻。你在未來的某一個地方,而未來是不存在的,它從來沒有存在過,它也將永遠都不會存在,所有那些存在的都是現在、都是這個片刻。

預期某種未來的滿足就是慾望,至於那個未來的滿足是什麼,那並不重要,它可以是神的王國、天堂、涅槃、或任何其他東西,但如果它是在未來,它就是慾望。如果你活在現在,你就不能夠欲求,你不可能欲求,這一點要記住。活在現在,你只能夠存在,你無法欲求,活在現在,你怎麼能夠欲求呢?

慾望會把你引導到未來,會把你導進幻想和做夢,那就是為什麼佛陀那麼堅持"沒有慾望",因為唯有在沒有慾望當中,你才能夠進入真實的存在,有了慾望,你就會進入夢中。未來是一個夢,當你投射到未來,你一定會遭到挫折,你為了未來的夢而摧毀了目前真實的存在,而這個頭腦的習慣將會跟著你,它每一天都在被加強,所以當你的未來來臨,它將會以現在的形式來臨,而你的頭腦會再度跑到其他某一個未來,即使你能夠達到神,你也不會滿足,依你現在的心態,那是不可能的,即使神性呈現出來,你也會走開而跑到未來。

你的頭腦總是進入未來,這個進入未來的頭腦運作就是慾望,慾望與任何客體無關,不管你是欲求性或欲求靜心都一樣,問題在於慾望本身、問題在於你欲求,它意味著你不在此地,它意味著你不處於真實的片刻當中,而當下這個片刻是進入存在唯一的門。過去和未來都不是門,它們是牆。

所以我不能夠稱任何慾望為靈性的,慾望是世欲的,慾望就是世界,沒有所謂靈性的慾望,不可能有,那是頭腦的一種詭計、一種欺騙。你不想脫離慾望,所以你改變目標。首先你欲求財富、聲望和權利,現在你說你不要欲求,因為這些是世俗的東西,你譴責它們,而那些欲求它們的人都遭到你譴責的眼光;現在你欲求神、欲求神的王國、欲求涅槃、莫克夏(自由)、欲求那永恆的、欲求存在、意識和喜樂、欲求婆羅門,現在你欲求這些,而你覺得很好,你認為你蛻變了,但是你並沒有完成任何事,你還是保持一樣。

你只是在跟你自己在玩把戲,如此一來,你更是一團糟,因為你認為這不是欲求,你還是保持一樣。頭腦還是保持一樣,頭腦的運作還是一樣,你還是沒有在此地,慾望的目標改變了,但是那個追求、那個做夢還是保持,而那個做夢就是慾望——不是那個客體。

所以,試著了解我,我說每一個慾望都是世俗的,因為慾望就是世界,所以問題不在於改變,問題不在於改變目標。那是一個突變的問題,那是一個從慾望改變到沒有慾望的革命問題。是從慾望改變到沒有慾望,而不是從舊的慾望改變到新的慾望、從世俗的慾望改變到彼岸的慾望、從物質的慾望改變到靈性的慾望,不!從慾望改變到沒有慾望才是革命!

但是要如何從慾望轉變到沒有慾望?你需要有一些慾望才能夠行動,如果需要有一些利益的動機、一些貪婪、或者一些獲得,你才能夠從慾望轉變到沒有慾望,那麼你就根本沒有轉變。我說,如果能夠沒有慾望,你就能夠達到永恆的喜樂,那是對的。如果沒有慾望,永恆的喜樂將會發生。但是如果我告訴你說:沒有慾望的話,你將會得到永恆的喜樂,那麼你將會使它成為一個慾望的目標,那麼,你就完全錯過了那個要點。

它不是一個預期的結果,它是一個深刻了解之後自然的結果,所以,試著去了解:有慾望就有痛苦,不要認為你已經知道,你不知道,否則你怎麼會進入慾望?你還沒有覺知到慾望就是痛苦、慾望就是地獄。要覺知,當你欲求某種東西的時候,要覺知,完全警覺地跟著慾望走,然後你就會達到地獄。

每一個慾望都會導致痛苦,不論它是否被滿足,如果它被滿足,它就比較快導致痛苦,如果它沒有被滿足,那麼它需要時間,但是每一個慾望都會導致痛苦,要覺知到整個過程而跟著它走。不必匆忙,因為匆忙完成不了事情,在匆忙當中,靈性的成長是不可能的,要慢慢地走、耐心地走,注意看每一個慾望,然後注意看每一個慾望如何變成到達地獄之門。如果你注意,遲早你將會了解欲求就是地獄,當那個了解發生的時候,就沒有慾望,突然間,慾望就消失,而你就處於一種沒有慾望的狀態。

你不能夠練習它,這一點要記住。只有慾望能夠被練習。你怎麼能夠練習沒有慾望呢?你不能夠練習它,你只能夠練習慾望,但如果你是警覺的,你將會覺知到:那些慾望導致痛苦,當每一個慾望都導致痛苦,當你深深體驗到這個,當它不僅僅是意見和知識,而是一個達成的事實,那麼欲求就消失了,它就變得不可能。你怎麼可能把你自己引導到痛苦?你一直都是把你自己引導到快樂,你認為你是如此,然而你總是往痛苦走,這種事好幾世以來一直都在發生,你總是認為這個或那個是天堂之門,而當你進入,你總是了解到它是地獄,這種事沒有任何例外,它一直都是如此。

覺知地進入每一個慾望,讓每一個慾望引導你到痛苦,然後,突然間,有一天,成熟將會發生在你身上,你將會了解每一個慾望都是痛苦。

一旦你了解它,慾望就消失了,不需要做任何事,慾望就這樣消失、枯萎,而你就處於一種沒有慾望的狀態。在沒有慾望當中就有涅槃存在,就有完美的和絕對的喜樂存在,你或許可以稱它為神,或稱它為神的王國,或者看你要怎麼稱呼它都可以,但是要記清楚,它不是你欲求的一個預期的結果,它是一個沒有欲求的自然結果,而沒有欲求是不能夠練習的。那些在"練習"沒有慾望的人,他們是在欺騙他們自己,全世界有很多和尚或弟子,他們都在練習沒有慾望。你無法練習沒有慾望,負向的東西是不能夠練習的。隱藏在練習背後的是欲求,他們在渴望神,渴望內心和平的發生,渴望死後在未來的某一個地方有喜樂在等待著他們,他們在欲求,而他們將他們的欲求稱作"靈性的慾望"。

你可以很容易地欺騙你自己,語言是很容易騙人的,你可以合理化地解釋。你把毒藥叫做"神的食物",當你稱它為神的食物,它看起來就好像神的食物。語言會催眠你,那是語言的功能之一,但是這個感覺、這個"慾望是痛苦"的了解或體驗必須是你自己的。

瑪麗·史蒂文生曾經在那裡寫過,她去拜訪一個朋友,她朋友的女兒是瞎子,瑪麗·史蒂文生覺得很奇怪,因為那個女孩子會說:"他是丑的,我不喜歡他。"以及"這件衣服的顏色是漂亮的。"等等的事情。因為她是瞎的,所以瑪麗·史蒂文生就問她:"你怎麼感覺某人是丑的,或某種顏色是漂亮的?"那個女孩子說:"是我姐妹告訴我的。"這是知識。

佛陀說慾望是痛苦,而你繼續重複他的話,這是知識。你在欲求,而你從來沒有看到慾望就是痛苦,你只是聽佛陀這樣的說,這是不行的,你只是在浪費你的生命和機會。你自己的經驗才能夠改變你,其他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改變你。知識不能夠被借用,如果它是借來的,那麼它是假的,它看起來像知識,但其實不是。但是為什麼你要遵循佛陀或耶穌的話呢?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貪婪,我們注意看佛陀的眼睛,它們是那麼詳和,因此你就產生了慾望,你就開始想說要如何才能夠達到它。佛陀非常喜樂,每一個片刻都在狂喜之中。有一個慾望會升起,說要如何成為像佛陀一樣,我們欲求這種狀態。

然後我們就繼續問:佛陀是如何達成這個的?它是如何發生的?這個"如何"創造出很多問題,因為這樣的話,佛陀會說:在沒有慾望當中,它發生了。他這樣說是對的,它是在沒有慾望當中發生的,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