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凌河的民主選舉 (2)辦法總比困難多

袁祟煥到底該不該殺毛文龍,這是個問題。

說該殺,有該殺的道理。以袁祟煥當時的官位和戰略考慮,毛文龍是應該殺的,慈不掌兵,義不理財,他是前線的主戰官,拒不服從他的命令的將官,他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宰殺。

說不該殺,那是因為祟禎皇帝插進來一手,不管多麼好的事,讓祟禎皇帝一摻合,非亂套不可。

更何況,戰前軍事,瞬息萬變。任何一個決定都有著正確的一面,也有著錯誤的一面,如果由任袁祟煥掌握大局的話,控制住決定的錯誤一面不使其擴大,強化決策的正確性,事情發展下去,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但多了祟禎這個變數,事情可就麻煩了。

祟禎,具有著擴大事物的錯誤面,抵消事物的正確面的天才頭腦。

袁祟煥遇到這麼一個明顯具有反社會人格,對所有人充滿了猜忌與仇恨的皇帝,那麼他的決定,也就再也不具有正確性可言了。

還有一個皇太極,這老兄可是天天惦記著袁祟煥呢。

有袁祟煥攔在前面,這一關是過不去了,怎麼辦呢?

皇太極愁眉不展的想。

辦法總比困難多。

果然被皇太極想到一個好辦法。

繞過去。

就在袁祟煥殺了毛文龍的三個月後,皇太極打點起十萬清兵,浩浩蕩蕩的來到老哈河,先安營紮寨,然後召開工作會議,布置任務:

第一路人馬,由野豬皮的大弟弟小野豬的六兒子,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的大兒子傻子岳托,帶領四個旗的人馬,再加上一部分蒙古聯軍,湊一多國部隊,襲擊大安口,進攻遵化城。

第二路人馬,由野豬皮的七兒子阿巴泰,獾十四郎多爾袞的二哥阿濟格,率四旗人馬,再加上部分蒙古聯軍,從龍井關攻入。

第三路,由皇太極自己親統人馬,三貝勒莽古爾泰,攻洪山口,然後到遵化同濟爾哈朗會師。

出發,繞道喜峰口,直接去北京,活活氣死袁祟煥。

聽到這個消息,袁祟煥真的嚇壞了。

這時候他有一個好辦法,只需要抄取皇太極的後路,就能夠斷絕這十萬清兵的糧草,屆時皇太極必然是有去無回。

這可是天賜的好機會。

然而袁祟煥不能抓住這個機會。

而且,這時候如果誰敢跟皇太極過不去,大明君臣百姓,會活活咬死你全家。

為何?

不為何,反正皇太極現在去打北京城,你就必須趕緊跑到前面去截擊,想抄皇太極的後路?和北京軍區的部隊夾擊清兵?去死吧你!北京城的人嚇都要快嚇死了,你還在這裡瞎琢磨,嫌命長了是不是?

袁祟煥心知肚明,不敢抄皇太極的後路,只能硬著頭皮,帶著祖大壽,吳襄等人拼了命的追趕,人不吃草,馬不喂飯,狂追了好幾天,終於來到了北京的廣渠門,而這時候皇太極已經佔領了北京效區的一個牧馬廠。

皇太極就在北京城下,跟袁祟煥打起了拉鋸陣,雙方你來我往,你進我退,袁祟煥架出大炮來,對準皇太極的部隊沒命也似的轟,驚天動地的炮聲,震得紫禁城殿閣窗欞嘩嘩直響。

這場拉鋸戰一打起來,皇太極可就慘了。

他聽得明白,袁祟煥雖然不停的放炮,卻不過是放過皇宮中的祟禎皇帝聽,實際上袁祟煥精明著呢,他和祖大壽據險高築營柵,重兵固守,以逸待勞,打的不過是消耗戰而已。

袁祟煥是存心拖延時間,這時候皇太極強攻不下,又不可能用重兵圍困,而且時已隆冬,天寒地凍,日復一日,眼看著十萬清軍的糧草就要吃光,等到了那一天,清兵必然是不戰自亂,再被袁祟煥向前一推,明擺著,這十萬清兵,到時候能回去幾個,那絕對不是一個樂觀的數字。

玩得過火了,把自己裝進去了。

皇太極急得團團亂轉,咋辦呢,你說這可咋辦呢?

正在這時,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前來稟報:報告首長,逮到大明的兩名間諜。

間諜?

皇太極扭頭一看,原來是兩名太監。

皇太極頓時樂了,袁祟煥,別怪我心狠手辣,誰讓你替祟禎幹活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