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 東京的人情味

戶崎事務所為我們租借的房子位於門前仲町,這裡是歷史悠久的平民區,沒有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東京味道,只是讓人感覺充滿了江戶風情。

經常聽人說"東京人很冷淡",但門前仲町那樣的平民區,我倒覺得比其他地方更具人情味。

從經營山本運輸公司的房東山本先生一家那裡,我切身體會到了這一點。

就在我剛入住的那一天。

叮咚!

在這裡還沒有熟人,是誰摁門鈴呢?打開門一看,房東太太站在門口:

"初次見面,我是房東山本。聽說你們是大阪來的相聲演員,加油努力吧。我想你們對這一帶不熟悉,就寫了這個。如果有其他困難,儘管來找我。"

房東太太遞過來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紙。

仔細一看,上面寫滿了附近的相關信息:

××乾洗店,洗襯衣比其他店便宜二十元。

××藥店,星期天衛生紙特價。

××蔬菜店,比超市划算。

……

對於幾乎把所有工資都寄給家人、自己每月只有兩萬元生活費的我來說,這些信息真是太有價值了。

到了傍晚,叮咚,門鈴又響了。出去一看,又是房東太太。

"我老公叫你們。"

我們被領到緊鄰公寓的房東家裡,看到餐桌上已為我和洋八擺好了晚飯。

對於剛來東京、內心忐忑不安的我們來說,能有人請吃晚飯當然高興,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關照和溫暖的笑容讓我們心裡踏實了許多。

臨走時,山本社長還給了我們紅包:

"明天用這個買些好吃的。"

之後,山本社長一有機會就送給我們紅包。

我從沒動過紅包里的錢,一直存著以備萬一有事時應急。後來拿出來一數,竟然有十多個,令我十分吃驚。

從送紅包的事上大家也能看出,山本社長是個地道的東京人。一說到東京人,肯定會想到壽司。

傍晚,只要在附近遇到山本社長,他肯定會說:

"今天沒工作?去吃壽司吧,吃壽司!"

然後爽快地帶著我們去附近的壽司店。

一進壽司店,社長總會十分大方地請我們飽餐一頓。而且,他還不忘向壽司店老闆宣傳我們:

"他們是BB,相聲演員,現在就住在我家公寓里,不久就會走紅。"

他如此熱心,當然讓我們萬分感激,唯有一件事情讓我們很是為難。

社長有個弟弟,兩人共同經營運輸公司,兄弟倆的脾氣也完全一樣。

弟弟也經常請我們吃飯。

兄弟兩人的關係並非不好,只是白天一起工作,晚上就想分開消遣。

這兄弟倆卻經常為爭搶BB發生口角。

"哥哥,今天我帶BB出去。"

"說什麼呢!說好跟我去的,洋七先生,是吧?"

因為兩人互不相讓,有時我和洋八隻好分開,我跟著社長,洋八跟著社長的弟弟。

不過,他們並非只對我們如此關照,對街坊四鄰也是這樣。社長一家特別關心街坊們,本來憑他們的經濟實力,完全可以去銀座喝酒,卻每次都去附近的小店。

山本社長的說法是:

"反正要花錢,當然要把錢花在街坊身上。"

所以,只要街上有新店開張,社長肯定要帶我們去。而且,他會盡量多花錢。

有一天,一家蕎麥館開張,我真是"吃盡了苦頭"。

我和社長去那裡吃午飯。雖然正值午飯時間,顧客卻並不算多。

我倆每人吃了兩屜蕎麥麵,社長說:

"洋七,客人不多,這樣可不太好。咱們再各吃兩屜怎麼樣?"

"社長,我吃不下了。"

"哦。不過,你不覺得人少嗎?"

"的確不多。可是,我已經吃不下去了。"

"這樣啊……"

儘管已經吃了很多,為蕎麥店作出了貢獻,可社長總覺得店裡人少,應該再多吃點,真有意思。

我喜歡山本一家,因為他們與從小養育我的阿嬤有相似的信條。

阿嬤並不像山本社長那樣富裕,無法把錢花在街坊四鄰身上。即便如此,在炎熱的夏天,只要有人手,阿嬤就會幫街坊四鄰在門前的路上洒水;過年的年糕做好後,也會分給鄰居,盡量為大家做點好事。而且,阿嬤說過:

"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

我不喜歡那種明顯施恩並讓對方產生壓力的關心,估計山本社長一家也是這樣。所以,社長夫人來叫我們去吃飯時,從來不說"來吃晚飯吧",而是說:

"做菜做多了,這下麻煩了。"

或者是:"我老公說找你們有點事。"

新開張的店,如果帶上一大群公司同事去,當然能讓店裡賺不少錢,但那樣店主肯定會心存感激,覺得社長為自己帶來這麼多人。社長肯定不喜歡這種虛張聲勢的做法。

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好房東,真是萬分感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