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三 軍備志-3

光緒十二年,巡撫劉銘傳奏清賦,並議整屯務。巡道陳鳴志飭中路撫民理番同知蔡嘉毅議查,遂上整頓之策。略曰:「查乾隆五十三年,將軍公福奏准,九十三社之化番,挑選壯丁四千,以為屯丁。則設大屯四,小屯八,星羅棋布,聯絡各營,有事之際,隨時調集,農隙之時,為之訓練。計丁給地,除征租地界之外,未墾荒埔五千六百九十一甲余,均分撥屯丁。其近屯之地,每丁一甲或至一甲一分,距屯稍遠者,一甲三四分。命其自耕,以為贍養。即照番田之例,減免租賦,立石為界,官為巡視。至於屯田、以查出界外私墾田園三千七百三十餘甲,按等升科,以充其用。每年計征租谷四萬一千二百六十一石四斗六升六合四勺三撮,每石折銀一圓,可得四萬一千二百六十一圓四角六分六厘四毫三瓣。又有九芎林口租谷折銀八十圓,除給隘丁佃首餉費二千一百三十圓,及屯弁、屯丁俸餉等項三萬三千二百四十圓,此外尚剩五千九百七十一圓四角六分六厘四毫三瓣,收存各縣,調撥口糧,俾充振恤,專為屯務之用。伏查屯丁設置以來,百有餘年,父以傳子,子以傳孫,數代相承,得免飢餓,實賴此屯。然此養贍之地,輾轉佃耕,百弊叢生。或私自賣買,或竟被侵佔,埔地日削,幾無聊生。謹陳整頓之策五條,伏祈憲鑒。一曰,清屯餉。查屯田征餉每年四萬一千餘圓,例由本廳移牒各縣,造冊送呈憲鑒。而近來各縣或稱水沖沙壓,或言旱魃為災,以是征額每多缺損。茲請先令各縣清丈本項屯田,查勘地方段落四至,造成魚鱗清冊,分別報告。如有被害丈溢之業,妥為處置,以充屯餉之需。二曰,選精壯。屯丁久沐皇恩,一旦裁撤四千之眾,失其衣食,弱者轉於溝壑,強者聚嘯生事。今請妥為揀選,棄弱留強,以其子弟補缺。並造名簿,由本廳給發腰牌,俾之攜帶,以定壯丁之額,免糜餉項。三曰,分調遣。揀選番丁成屯之後,分調二千名,以六營為巡防。大屯仍舊四百名為一營,小屯三百名為一營,或分為四營,以一二年交代,均其勞逸,以資操防。四曰,備工作。全台建省之時,需工甚多,故月給工食,或開山墾地,或修路造城,仍給器械,以慣其用。勒以兵法,假如一旬之中,七日作工,三日操演,認真訓練,自成勁旅。五曰,分餉需。屯餉舊田若能清丈,溢出必多。然以現在每月支餉甚巨,慾望驟增,實有至難。伏思台灣土勇數營,曾立戰功,故未遣散。顧兩三年來,病故逃亡甚多,十不存一。請減每營為二百,或改營為旗,每旗二百四十名。如以改減為難,遇有病故逃亡之時,暫不填募,任其漸次減少,以節餉需。既以剩餘之款,改充屯餉。屯丁工作既畢,俟其訓練又精,再將駐屯之處,分給荒埔開墾。征相繼餉,以充餉需,似足大減國帑。」鳴志嘉之代詳巡撫請採用。唯分餉一條,以營勇增減本有定數,而屯租徵收亦有常額,斷不得以勇餉而分給屯餉。進止如何,乞為裁奪。十二月,銘傳通飭廳縣查勘屯田甲數,並檄總兵朱名登、通判金提會同各廳縣點閱屯丁,驗其優劣,以備取捨,而屯租遂改為官租矣。

隘勇

台灣設隘,仿於鄭氏。永曆十九年,諮議參軍陳永華請申屯田之制,以開拓番地,而人民之私墾者亦日進,每遭番害,乃築土牛以界之,禁出入。土牛者造土如牛,置要害,戍兵防守,至今尚留其跡。或曰紅線,則以土築短垣,上砌紅磚,以為識,耕者不得越。歸清以後,仍沿其制,而墾田愈廣,漸入內山,官不能護。乃為自衛之計,設隘藔,募隘丁,以資捍禦。其經費則由隘內田園徵之,謂之隘租。鋤耰並進,弓矢前驅,南至琅■,北窮淡水,皆有漢人足跡,而政令且不及也。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之變,全台俱動。及平,總督滿保以沿山一帶,為盜番出沒之所,議逐人民於內,塞各隘,築長垣,以絕出入。總兵藍廷珍力陳不可。六十一年,福建巡撫楊景素奏請立石番界,派兵巡防,是為官隘之始。雍正六年冬,山豬毛番亂,討之。十一年,以南路營兵三百戍其他,自是番不敢出,然猶未有隘名也。十三年,彰化眉加臘番亂,討之,乃設隘於柳樹湳,在烏溪之北,為今台灣府治附近。其時台中皆番地也。乾隆五十三年,大將軍福康安奏設屯番之制,以近山之地,照舊設立隘丁,或分地受耕,或支給口糧,均系民番自行捐辦。今其地歸屯,應以官收租谷內支給,仍責成各隘首,督率隘丁,實力巡查,以與營汛相表裡。於是鳳山、嘉義、彰化、淡水各設隘於邊,每處隘首一名,隘丁十數名,或二三十名。每名年給口糧三十石,折銀三十圓,隘首倍之。惟九芎林隘,官征屯租全給,余則官給四成,民給六成,是為官設之隘。然官隘之力有限,而人民之墾者日多。

嘉慶七年,吳沙募三籍之氓,入辟蛤仔難,築堡以居。沿山各隘,俱戍鄉勇,曰民壯藔,故居者無害。各有田園數千甲,為經費。設廳之後,雖升科,而近隘之地,仍留為隘丁耕稼,自收自給。奉旨准行,是為私設之隘。蛤仔難處台之北東,負山面海,皆番地。自三貂嶺越山行,為遠望坑,有民壯藔焉。始用以通道,繼用以捍行。過此而西,為大里簡,亦設民壯藔。又西為梗枋,為烏石港,遠望坑之南為金面山,為白石,為湯圍,為柴圍。迤西為三圍,又南為四圍一結,為四圍二結,為四圍三結,為旱溪,為大湖,為叭哩沙湳,為鹿埔,為清水溝,為崩山,為員山庄,為馬賽,凡二十處,各設隘袪害。前時行人出入,隘丁護之,每人酬錢四十文。迨設官後,由官齎之。

十七年,漳人林朝宗等請墾蘇澳之地,增設施八坑隘。施八坑在東勢山尾,林深草茂,土番據之,而口甚狹,西連叭哩沙湳,出坑而東為蘇澳,通海之處也。土廣而腴,眾每請墾,而有司以距城遼遠,慮藏姦宄,不許。及道光元年,耕者已三百餘人,署通判姚瑩乃籍其田以為隘,未竣而去。六年夏,閩、粵械鬥,粵人黃斗乃居淡水之斗換坪,乘勢煽生番作亂。及平,設隘南庄,置屯把總一、屯兵六十以戍。十四年冬,淡水同知李嗣業以南庄既墾,而東南山地未辟,乃命姜秀鑾、周邦正集閩、粵之人,凡二十四股,合設金廣福隘,以從事墾荒。自樹杞林而入北埔,設隘藔十五處,所轄之地,袤三十餘里,廣一二十里,徵收田租,以供隘費。是為公設之隘。

同治十三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開山撫番,而隘制久廢,以兵代之。

光緒十二年,巡撫劉銘傳奏頒隘勇之制,收防費,廢隘租,以期整剔。十四年,阿罩霧人林朝棟、林文欽合設公司曰林合,給墾台灣轄縣沿山數千甲,並營腦業。慮遭番害,請設隘勇兩營。凡五百名,自給餉械,以林榮泰、劉以專率之。自抽籐坑至集集,分設隘藔,謂之銃櫃。隘勇擊柝巡守,有警則鳴銑傳示,眾悉出,伏險擊,故番害稍戢。番之出草,每乘隙弋人,或昏夜突襲,故防之綦嚴。而任其事者,多愍不畏死,以殺番相雄長者也。

鳳山縣轄隘藔沿革表

隘藔社隘官設,在山豬毛口,原設隘丁三十名,今裁。

漏陂社隘官設,在南太武山南,原設隘丁十五名,今裁。

茄藤社隘官設,在大昆麓,原設隘丁二十名,今裁。

力力社隘官設,在佳佐山麓,原設隘丁二十名,今裁。

放■社隘官設,在三條侖嶺,原設隘丁二十名,今裁。

淡水廳轄隘藔沿革表

火焰山隘民設,在大甲堡西南,即大甲溪。原設隘丁八名,今裁。

日北山腳隘民設,原在日北山腳,後移入鯉魚潭高崗,屬苑裡堡。原設隘丁六名,今設八名。現隸苗栗縣。

三叉河隘民設,在苑裡堡內山高崗,處日北山隘之北,今移番仔城,原設隘丁五十名。現隸苗栗縣。

內外草湖隘民設,原為高埔隘,後移苑裡堡東首內山,而南勢湖隘亦歸併在三叉河隘之北。二隘原設隘丁十七名,今設二十名。現隸苗栗縣。銅鑼灣隘官設,在後壟堡銅鑼灣內山要處,為草湖隘之北。原設隘丁二十五名。現隸苗栗縣。

芎中七隘官設,在後壟堡芎蕉中心埔七十分三庄之內,故名。為銅鑼灣之北。原設隘丁三十名。現隸苗栗縣。

大坑口隘官設,原為中隘,後移後壟堡內山橫崗,為芎中七隘之北大坑口隘。原設隘丁三十名,中隘十名,今設四十名。現隸苗栗縣。

蛤仔市隘官設,在後壟堡蛤仔山內之橫崗,為大坑口隘之北。今設隘丁二十名。現隸苗栗縣。

嘉志閣隘民設,在嘉志閣庄,後改汛防,移入內山,為蛤仔市隘之北。原設隘丁二十名,今三十名。現隸苗栗縣。

南港隘民設,在中港南港之內山,為嘉志閣隘之北。原設隘丁十五名。現隸苗栗縣。

三灣隘民設,在中港堡三灣內山,為南港隘之北。道光六年,奏請派撥屯把總一員,屯丁六十名,通事一名,以防中港、三灣、大北埔等隘。今改設隘丁四十二名,屯把總一名。現隸苗栗縣。

金廣福隘民設,原在淡水廳東之鹽水港、南隘、茄苳湖石碎侖、雙坑、大崎、金山面、圓山仔、大北埔、小銅鑼圈等十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